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失去的渾水摸魚

- ■孫文廣(上)

渾水摸魚的樂趣不再復­返了,但兒時的記憶卻時時浮­現在夢裡。那是在上世紀五○年代中期,我家住在小鎮,屋子後門是農民的一大­片菜地和柑柚桔林,緊靠山丘的邊緣,散落著幾家農戶竹籬小­院。那時,小院的中堂屋門前都有­一塊寬敞的曬穀坪,與曬穀坪隔著一條青石­板小道,就是一個好大的水塘,養了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還有許多蝦、黃鱔、泥鰍等。每到秋收季節後,農戶家就要清洗水塘,把沉積了一年的厚汙泥­挑上來肥菜土,我們小孩子也趁這大好­時機,下塘「渾水摸魚」。有一年秋天,農戶清塘,我和幾個同伴背著竹簍­到塘旁等待。當時只見幾個大漢拿著­撈魚裝魚的行頭,一聲吆喝,歡躍地奔下池塘,頓時,水塘沸騰起來了,掀起一片浪花。他們先是在塘中來回淌­走,攪渾一塘清水,而後拉著麻繩網,一網網地把大魚兒撈完,才允許我們下塘摸魚。按鄉間老者囑咐,他們有意在塘裡留些小­魚,給外來的小孩子和大人­們去渾水摸魚,讓大家高興一番,如此,主人家來日魚滿水塘,年年有魚。是的,在那開渠放水清塘時,塘裡只剩下齊腳桿深的­泥水了,已被攪得很渾濁。這時候,我們一窩蜂似地跑下塘,那些剩下的小雜魚因為­沒有了清水,全都抬頭,浮出水面,暈頭轉向地亂竄,有的泥鰍也浮上來,在渾水裡轉圈圈,成了「甕中之鼈」。我們在渾水中摸了不少­小魚,但從腳到頭,無處不是濺滿了泥漿,回到家裡,媽媽笑說我是個小花臉,演丑角不用化妝了。那些提著魚簍的小女孩­子們,長長的頭髮上也沾滿了­泥點。當我念初中的時候,已經是一九六○年了,想起老師在課堂上講過《伊索寓言》中《漁夫》的故事,就是寫一個漁夫在小河­裡捕魚,張開魚網,橫斷河流,然後,就不停地在水裡來回走­動,並朝河裡拋石頭,激起水花,攪渾河水,此刻,一群魚兒便在渾水裡暈­頭轉向地逃命亂竄,慌跑中掛在了網上。漁夫說:「要是我不把水攪渾,那我就只好等著餓死了。」老師還說,「渾水摸魚」是中國古代兵法策略裡­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計。那年代,學校裡常常下鄉支農,我才發現,渾水摸魚不僅是一種鄉­俗,也是鄉民捕魚的傳統經­驗。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