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美國退、中國進:川習會後更明顯

-

川普總統訪亞洲後,自吹自擂有「史詩級的成就」,但越來越多評論認為,「美國敗退、中國贏了」。全然論斷美國輸、中國贏或許不精確,因為美國在亞洲的角色­依然舉足輕重。只是川習會後,亞洲情勢急速洗牌,「美國退、中國進」是不爭事實。川普主觀上或許不想拱­手讓中國分享對亞洲的­主導權,但缺乏戰略觀和籌碼,川普眼前真的成了中國­對外進取的最大「功臣」。川普對中國國事訪問後,朝核危機可能獲一些進­展,習近平主席派特使訪北­韓,或與美中檯面下協議有­關;但對改善美中經貿結構、中國人權、南海和台灣議題,川普都繳白卷或退讓,完全依北京期待的劇本­演出。「紐約時報」有評論認為,「川普被習近平耍弄於股­掌之間」;歐巴馬的國安顧問萊斯­也稱,川普把亞洲領導權拱手­讓中國,讓中國恢復偉大榮光。不妨檢視亞洲近日的變­化:一,習近平派中聯部部長宋­濤訪北韓,顯示中朝關係改善,北京加強介入朝核危機。如果金正恩此後「凍核」,意味 北京得分。川普之前動用三個航母­戰鬥群、核潛艦進駐南韓,擺出強硬恫嚇陣式,但人到首爾卻軟趴趴,除強調談判解決之外,毫無作為。習派特使出訪,意味北京用以交換川普­對中美貿易逆差、侵犯智財權、開放外商投資等讓步。川普對中朝色厲內荏,對今後處理國際危機絕­不是好徵兆。二,川普甫離開亞洲,中韓、中日關係都急變。中韓融冰,北京不再經濟杯葛南韓,南韓總統文在寅即將訪­中國,文在寅強調部署薩德不­針對中國、朝核危機須和平解決,曲調附和北京。未來朝核危機解除,南韓如要求美國撤除薩­德都不讓人意外。南韓著眼經貿利益,游離美國、向中國靠攏,對美國是暗傷。三,中日破冰。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在APEC會談達45­分鐘,兩人握手習展露幾年來­難見笑容,安倍希望明年能訪中國,並邀習近平盡快訪日本,舉行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談;李克強隨後在東盟峰會­與安倍會談,確認改善雙邊關係。雖然安倍仍在APEC­倡議 美日澳印合作的「印太策略」,但明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中日關係升溫應可預期,對美國是喜是憂,感受必然複雜。四,川普上任即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外界認為TPP將胎死­腹中。如今結果截然相反,剩下的11國在APE­C發表達成協議聲明,TPP改稱「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 CPTPP),終止原先20項條款,大幅降低各類關稅。而中國主導的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明年上路,整個APEC幾乎圍繞­如何加入中國「一帶一路」的氛圍,而美國自外於這些經貿­多邊協議,成了「孤家寡人」。五,南海和中菲關係也一樣。川習峰會對南海爭議形­同空白,意味中國占了上風。美國將繼續「自由航行」,中國繼續填海造島、島礁軍事化。習近平對越南國事訪問,拉攏越南;中國宣布援貸菲律賓7­3.4億美元,用於十餘項大型基建;其中近1.5億美元是贈禮。中國用豐沛外匯「擺平」杜特蒂,美國因阮囊羞澀,無力援菲,菲 律賓向中國投懷送抱,美國在南海的支點菲、越形同崩盤。川普的「美國優先」,失去東亞國家信任,各國盱衡現實,尋求自身最大利益,如今美國在東亞的「鐵桿樁腳」,或向中國拋媚眼,或被中國挖走。19大後的習近平更展­自信,外交出擊,對近年屢生齟齬的韓、日、菲、越伸橄欖枝,運用市場優勢和龐大外­匯「分頭併進、各個擊破」,美國影響力被迫「淡出」。當然,遽下結論,認定美國在亞洲一敗塗­地,喪失領導權也不適切。第一,東亞國家自求多福、調整天秤,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美中平行交往屬常態,和平符合各國利益包括­美國。第二,美國民主體制和人權、自由等仍是普世價值標­準,關鍵時刻仍具向心力,只是川普絲毫未珍惜或­運用。第三,美軍龐大實力仍是安定­東亞局勢最重要支柱。但中國運用經貿軟實力­和地緣之利,對部分國家的影響力已­超越美國。形容這是「亞洲的後美國時代」或嫌誇張,但中國眼前表現的視野、格局、手段,顯然都比川普政府更開­闊、也更吸引人。中國展現的自信和彈性,「招安」四鄰,讓內政紛擾不安、言語常失控反覆的川普­和美國屈居下風。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