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年底期中選舉先天不利­共和黨

- 汪威廉(加州橙縣)

2016年川普意外當­選總統,注定2017年美國政­局動盪不安。邁入2018年,會不會改觀呢?白宮主人還是川普,國會多數黨、少數黨沒改變,黨鬥與政爭日子還有得­過。如果年底期中選舉民主­黨大有斬獲, 2019年第116屆­國會開議,政局當有嶄新景象,所以11月6日期中選­舉是重頭戲。兩黨政治的美國,事實上存在無形的第三­黨:新聞媒體。「第三黨」有制衡作用,應是獨立的。當年CBS 晚間新聞主播Walt­er Cronkite說的­話,大家認為其真實性和公­正立場無可置疑,他才有「美國最可信賴的人」稱號。現在呢,不同立場報紙和電台,經常有「一面倒」之嫌。教人如何信賴呢?去年底國會通過「減稅及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 Act),共和黨人欣喜若狂,民主黨人則如喪考妣。這種情形,跟2010年民主黨提­出「歐記健保法」( Affordable Care Act)的「一黨專制」強渡關山,一模一様。

《華盛頓郵報》12月1日有篇Ja m es Hohmann 的特稿,報導民主黨人舉十大理­由,說明減稅法案將在下次­國會選舉拖垮共和黨。因為法案是共和黨獨裁,只為富人減稅,對窮人無益;不但無助窮人,還可說是剝削窮人;廢歐記健保的「不強迫、不罰款」條款,不得民心;川普不是好的政策傳布­者;民主黨宣傳做得很成功,共和黨花7000萬元­宣傳,沒有效力。最後也最重要的,歷史證明,1982及1986年­兩次減稅法案,共和黨雷根總統並未因­而受益。換言之,雷根歷史地位,和修改稅法無關。這篇文章代表民主黨看­法。再看其他報刊,絕大多數貶多於褒。兩黨理念不同,主因還是對川普個人印­象欠佳。立場傾向保守派的《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 )堪稱具代表性。它年終推出川普政府第­一年成績單,按照競選諾言做了哪些?成效如何?不妨也歸納成十項:

承諾兌現摧毀IS恐怖­組織、提名保守派人士當法官、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TPP)、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改革稅法、改革醫療保險法(歐記健保法)、廢除一 些繁複行政法令、開採能源、加強邊界執法、防止非法移民、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這張清單成效如何,卻很難說。除了打擊IS,民主黨人壓根兒反對這­些「劣政」、「苛政」,認為川普政府不做不錯,多做多錯。其實,民主黨當政時,有些過分強調國際化、多元化的偏激政策,還不是有人反對?長期以來,期中選舉尤其眾院總是­對執政黨不利。2001年九一一恐襲­後,共和黨席次增加,是唯一罕例。年底期中選舉除了歷史­因素,共和黨內派系多,形成鴻溝。人口結構變化,以前傳統保守理念居民­集中的郊區,漸被多元化打破,共和黨地盤縮小。此外,社會一片「反性騷擾」呼聲,固然對任何政黨都有影­響,但共和黨在墮胎、槍枝管制的保守政策,跟大多數女性想法不同。投票時正是對口碑欠佳、行為不端的人算帳的時­候。

目前435席眾議員都­須改選,共和黨239人、民主黨193人,另有三名出缺。這次 稅務改革案表決,紐約、新澤西和加州等三個人­口大州認為對他們不利,連這些州的部分共和黨­議員也不敢投贊成票。共和黨議員期中選舉能­否度過強風暴雨摧殘,還在未定之天。今年面臨改選的三分之­一參議員,民主黨25人、共和黨9人。改選議席少,風險也小。共和黨九人中,部分州上次大選票投柯­林頓,使共和黨議員連任風險­很高。參院兩黨議席是51:49,共和黨只要一人落選,情况便改觀。

十年來的統計,衆院兩黨平均每屆約2­3席不再參選。共和黨自動棄選連任已­逾30人,包括資深小組委員會主­席八人,人數還在增加。民主黨雄心勃勃,期望下次選舉一舉成多­數黨,能通過彈劾川普,送交參院「判決」。但參院審議彈劾案須有­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才成立。歷史上四次彈劾總統,包括尼克森自請辭職,都没有通過參院這一關,可見彈劾門檻之高。執政的共和黨在期中選­舉將失去席次是必然。問題是丟掉多少?選舉產生新人、施行新政,就是民主政治的真諦。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