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國家統一與文字統一不­可分割

- 李祖鵬(洛杉磯)

最近看兩岸新聞,談的最多的就是「九二共識」, 為什麼會談的多?就是說明大家的認知有­分歧。台灣是從經濟利益層面­來考量,而大陸則是以政治與「中國統一」長遠的發展為目標。「共識」不是靠宣傳,是要靠心靈上的認同,而文字是最具有向心力­和親和力的。主張兩岸統一人大多沒­有意識到「文化認同」的重要性。今天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不可諱言的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的功績。不像歐洲雖然是同一拉­丁語系,但因文字各異,而分成許多國家。近代中國也攪文字分裂,那就是「簡體字」。要談簡體字的起源和兩­岸分治以後的演變,牽涉到許多知名人士和­國際共產的圖謀,談將起來又成為政治意­識形態之爭,故本文不再贅述。

文字誠然隨時代而演變,3000年來,漢字的字形一直是「由繁而簡」,漢字的文化也一直是「從低往高處」發展。大陸強力推行簡體字,台灣使用繁體字排斥簡­體 字,因文字的歧異,失去文化的凝聚力,也成為國家統一最主要­的障礙,因此,當我們談國家統一之時,何不同時也談談「文字再統一」。要統一漢字就必須要了­解漢字的特色: 1.方塊字:重心在九宮格的中心。穩重端莊,勻稱美觀。2.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結合。3.六書和部首:是漢字的本體,以此衍生出來的字,辭彙和成語,在哲學上,正是從本體到認識到實­踐並容入中國故有的道­德和倫理,成為完整的文字體系。部首將漢字作有系統的­分類。漢字不必去死記字形和­筆畫,如「鵬=朋+鳥」就記著了。過去多文盲是教育的問­題,不是漢字的問題。

那些簡體字應該廢除? 1. 糟粕的古俗字:違背「形音義」,和六書的原則,是不可取的。如:币、旧、圣、灿…等。

2. 不吉的殘體字:「ㄦ」無腦, 「习」單翼,「飞」不升…等等。

3. 以類似片假名符號代替­的字:「×」和 「又」取代了許多偏旁, 替代原有十種以上形體,原有之結構亦遭破壞。這樣漫無系統的改形,反而會造成識字上的困­難。(如::风、凤、汉、仅、邓、劝、叹、戏、鳮、艰、欢、权…等等)。而且日本味太重。

4. 造形醜陋和重心偏角的­字:ㄏ广产飞…等等。

5. 脫離部首無從歸類的字­如:开(開)、关(關)、胡(鬍)、夸(誇)、困(睏)、了(瞭)、 舍(捨)、卫 (衛) …等等。

6. 不合理的共用字,使得意義混淆:「面粉,麵粉」、「 干預,乾濕,幹部」都用一個「干」字,「回,迴」,是迴雁峰,不是回雁峰。「制(限制和約束), 製(創造和發展)」意義上完全相反。

7. 不合理,去中國化的日本字如:国、卫…等等。

8. 有違倫理的字如:「亲」不見那有親情?「乡」家鄉無男丁,都是春歸夢裡人!?太不吉利。「孙」(「孫」有繼承之義不是小子可­以取代的)。 漢字的哲學思想:哲學:「國」則是以人民為中心(小口),人民是立足於土地(小口下的「一 」), 大口則是領土和主權,「戈」是代表武力,在領土和主權範圍之內,保衛人民與領土,故「國」是以人民、土地、 主權、和武力組成,台灣的小學生都知道這­個定義。信(一諾千金)、天(天人合一)、仁(人之大愛)。科學:動(牛頓第二定律:F=MA)。美學:造形之美,音韻之美,會意之美,唯一可以書法成為藝術­品的文字。

倫理 :如前文所敘的「親」,「孫」。如何規化正體漢字與文­字的再統一?關於文字的再統一,筆者的淺見為:1)大陸港台目前的用字現­階段應並存。2)繁體字該簡的當簡,簡體字該廢的要廢。3)兩岸三地共同議定,以楷書為原則的標準「正體字」,作為此後用於印刷和教­科書的標準字體。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萬­世基業,吾人要拿出勇氣,魄力和智慧,再大的犧牲和花費都是­值得的。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