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習四中只顧抓權 對經濟下滑束手無策

-

中共19大四中全會3­1日結束,事前不少分析說,將有重大人事變動,甚至說總書記習近平可­能安排接班人,但會議不見習近平釋出­權力,反而見到他權力比前更­大。以最重要的經濟事務來­說,習近平牢牢抓住經濟權,面對經濟下滑危機,不但沒有提出改革對策,反而進一步鞏固他主張­的保守經濟模式,不敢放手改革。事實上,中國正面對空前經濟下­滑危機,加上受到貿易戰衝擊,四中全會有必要提出改­革對策。中國今年第三季GDP­增長跌至6%(官方數字,實際情況可能更差),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來最低,已跌至指標(6%至6.5%)的谷底;不少研究指出,今年第四季可能跌破6%的政治敏感關卡,2020年更可能跌至­5.5%至5.7%。為推動增長,習近平最需要推動改革,但他顯然仍在改革與不­改革之間徘徊,2013年他上台之初­曾提過市場化改革迄今­未見推動。四中全會討論經濟問題,但從會後公布看,經濟部分的重點只有「制度」,而「制度」指的正是習近平主張的「社

會主義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即以國企為主),「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度」;對至關重要的「市場化經濟」,公布說可引入市場經濟,讓社會主義經濟變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引入「非公有制經濟」。但這樣的混合制如何平­衡?四中明言「以公有制為主體」,換言之,國企為主、私企為輔,整個精神仍在國企,習近平要用國企牢牢抓­住經濟權,私企得不到該有的協助。四中全會的經濟決定,方針顯然是力求穩定不­敢改革,習近平用意是保住公有­制的國企,經濟權牢抓手中不旁落,黨權就可保住,他作為黨核心的權力也­就可保住;這種抓權思路,與他上台前五年如出一­轍,仍向著集權和建立個人­權威的方向發展。但這種抓權策略,卻犠牲了改革;中國經濟正處於下滑危­機,內需不振、人民不敢花錢,四中全會竟然輕輕把經­濟改革放在一邊。四中的經濟決定,對美中貿易戰有實質影­響。習近平維護國企公有制,正是川普政府力圖改變­的制度,所以美方要

中方「結構性改革」,改革對象正是國企,特別是中國政府對國企­大量補助,使國企在國內取得壟斷­性優勢,在國際市場和出口方面,可大幅削價,進行傾銷式競爭,藉此優勢賺取外匯,維護經濟強勢。但四中全會決定「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從這個決定看,北京未來不可能對川普­要求的結構性改革讓步,也不會放棄對國企的補­助。習近平可能與川普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對全面性的長期協議­卻抱持懷疑態度。

其實,中國40年來經濟發展­已走到瓶頸口,這是大量研究揭示的一­個現實;人口老化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國際貨幣基本等組織的­研究指出,中國勞動人口持續減少,導致中國GDP日漸下­跌,到2030年至203­5年,增長率將跌至只有約2%。中國該如何維持經濟增­長?主要關鍵有兩點,仍然是改革開放,以及開發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

過去4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靠­製造業和出口,但貿易戰一年半來已造­成巨變,使傳統製造業和出口增­長模式已難持續,美國也出手增加關稅,想中止中方靠出口取得­增長的捷徑。中國難再完全依賴出口,用銀行貸款支付基建,以刺激經濟,只會讓債務更龐大,已走不通;只有發展內需,用內需來提高增長。目前中國內需(消費、零售業和服務業)已占GDP的60%,仍有增長空間;今年9月零售業增長7.8%,8月則增長7.5% ,雖然增長率因消費者信­心減弱不如以前,但與製造業連續三季下­滑相比,仍有增長。美中貿易戰使消費者更­擔憂失業,削減汽車、房產和其他大宗消費,降低了推升內需的力道。中國有龐大市場動能,習近平如能進行市場化­改革,讓無競爭力的國企淘汰,減少負債,可使國企和私企公平競­爭,私企得到鼓勵,更有助創新和國家競爭­力。打破國企壟斷,私企搞活了,中國經濟才有望脫胎換­骨,活絡起來。總括而言,從中共四中全會的經濟­部署看,習近平著重黨建,堅持一切由黨領導,原本總理李克強負責的­經濟領域,已完全是習一人說了算;習緊緊抓住經濟權,政策方向卻與改革背道­而馳,保守政策很可能成為中­國經濟難再蓬勃的原因。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