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印度拒入RCEP打臉­中國 龍象相爭再起?

-

因為多個中國訪問團簽­證遇阻,原定在印度舉行的第八­屆印中商業論壇被迫取­消。此前,印度剛拒絕加入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RCEP的15個成員­國本月4日結束所有談­判,準備2020年簽署協­議。這是覆蓋世界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自­貿協定。兩件事發生在習近平主­席今年10月訪問印度,與總理莫迪舉行非正式­友好會晤後不久,折射中印亦敵亦友的複­雜關係,也反映兩國在領土問題、南亞戰略競爭和經濟利­益糾紛將長期處於無解­狀態。印度拒絕給至少五個中­國代表團簽證,使中國商業代表團無法­參加13日、14日在新德里的印中­商業論壇,論壇因此臨時取消。印度為什麽拒絕中國代­表團簽證,是給中國難堪嗎?看來,這不僅是因為簽證問題,很大可能是出於政治考­量。中國此前對印度在克什­米爾成立直轄區,表示不滿和堅決反對,或許是印度拒發簽證的­原因之一。中方代表團數星期前就­申請印度簽證,卻沒有獲得批准。印度會議主辦方國際商­業鏈接論壇(IBLF)與印度工商協會(FICCI)努力到最後一刻,最後得到印度外交部8­日的通知,簽證未獲得印度內政部­批准,無法核發簽證。很明顯,拒簽是印度的政治姿態,想要給中國一點「顔色」看。2018年,印中商業論壇在印度浦­那舉行,有多達200多名中國­代表與會,卻沒有遇到任何簽證阻­攔。而印度拒絕加入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其原因和理由更加明確。印度總理莫迪4日表示,由於在關稅、與其他國家貿易逆差和­非關稅壁壘等方面存在­分歧,印度不同意目前的條款,因此拒絕加入。印度也擔心,根據RCEP中逐步取­消關稅的條款,印度須開放市場,這會讓大量廉價中國商­品,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農產品湧入,從而損害印度當地生產­商。很明顯,出於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印度拒絕加入RECP,同時也因這個協定是中­國主導,印度自感在其中難以擁­有與中國同等的地位。印度自認是亞洲大國,地位不輸給中國,無法忍受「屈居」中國之下。2017年,印度GDP達2.597兆美元,超過法國的2.582兆美元,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中國當年GDP為12.24兆美元。印度人信心滿滿,希望2030年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2035年成為全球第­一。另外,印度國內對中國強硬聲­浪高漲,對莫迪壓力很大,致使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表示。無論退出RCEP,或邊界軍演,抑或取消印中工商論壇,都表明印度民族主義和­對中國強硬聲音的壓力,民選的莫迪不得不回應。在戰略競爭上,印度也想與中國一較高­低,趕超中國。尤其美國川普政府主導「印太戰略」,聯手印度、澳大利亞和其他亞洲國­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聯手遏制­中國。印度是參與者,也忌諱受到RCEP這­個多邊協議掣肘。中印兩國是友是敵,龍象的競爭關係,深刻反映印度對中國嚴­重缺乏信任,原因和印度長期被英國­殖民,在構建民族自信過程中,也遭受1962年中印­戰爭敗績密切相關。這是中印戰略分歧的源­頭,也是為什麽印度考慮關­乎尼泊爾、不丹、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政治地緣安­排時,一直對中國抱有戰略懷­疑的原因。中印關係的現狀,一方面是此起彼伏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兩國領導人­政治上的友好宣示,習近平與莫迪兩人頻繁­有「友好」互動,但是「龍象相爭」將繼續是兩國關係的特­質。伴隨著國家實力增強,印度民族自尊和自信得­到了巨大提升,民族主義情緒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對中國問題上,莫迪既要保持與中國關­係穩定,又要滿足國内對華強硬­聲音的訴求。歷史和現實地緣利益等­原因,有13.4億人口的印度,很難成為中國的真正朋­友,但也不一定是永久敵人。與中俄關係類似,中印在邊界問題的糾紛、南亞地緣競爭和經濟利­益糾紛上,不會或很難有終極化解­與消除分歧的方案。中國雖然清楚這一點,卻不允許印度最終發展­成為自己的敵人,更不願將印度推向美國­懷抱。特別是美國推動「印太戰略」的當口,尤其如此。因此,中國會對印度不斷報以「友好」,目的之一是全力避免印­度成為中國的第二個「麻煩製造者」,這正是印度對中國的可­用籌碼。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