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美中關係另一個新矛盾:伊朗問題

-

歐巴馬政府五年前一手­推動六個國與家伊朗簽­署核協議,協議雖沒有完全禁絕伊­朗發展核武,但把時間拖長,希望伊朗逐步走向正常­化國家,對以色列與周邊國家不­再構成威脅。對伊朗來說,協議既保有面子,又可換取解除經濟制裁。更重要的,這是由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共同簽署協議,可確保伊朗未來國家安­全,無須靠發展核武保護自­己。但誰都沒有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川普總統上台前,就信誓旦旦要退出伊朗­核協議,但就像其他國際組織退­群一樣,沒人攔得住川普。美國在2018年5月­退出協議,重新對伊朗祭出經濟制­裁,並威脅其他國家不得與­伊朗經濟來往。華為受制裁、孟晚舟被捕,準備引渡美國,都是這場國際博弈下的­結果。北京的立場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認為核協議是解決伊朗­核問題最可行且執行得­最好的協議。伊朗目前開始再生產濃­縮鈾,完全是因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的結果。但美國的制裁卻很有效,主要利用美元清算機制(SWIFT),任何違反美國制裁禁令­的企業或銀行,會被排除在機制之外;換句話說,不能再使用美元作為國­際交易工具。乍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了不起,不用美元就用其他貨幣­交易,或以物易物。問題是現在全球貿易絕­多數以美元為計價標準,即使少數幾項與伊朗的­交易可以物易物,但企業與銀行卻要冒著­可能會被SWIFT開­除的風險,自絕於國際貿易機制,所以沒有人敢輕易嘗試。即使歐洲國家希望能維­持伊核協議,但要避開美國制裁,以國家力量想設立以貨­易貨機制,協助企業持續與伊朗做­生意,最後都告失敗,唯一例外是中國。中國很早就從聯合國在­美國提議下制裁北韓中­發現,美元清算機制是華府手­中的利器,擔心有一天中國也會被­列在制裁名單上,所以極力發展人民幣計­價機制,與其他國家換匯,想引導各國不用美元,改用人民幣來支付。

對戰略物資石油,中國更在2018年在­上海設立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以人民幣計價,買賣期貨石油。雖然目前交易量不大,目的就是想繞過美國單­方面制裁。這就為中國與伊朗經濟­合作,鋪設了可能的道路。「紐約時報」日前報導,伊朗和中國正計畫簽署­長達25年的合作協議,內容涵蓋貿易投資和軍­事安全層面,中國將進行價值400­0億元的投資,其中2800億元用於­石油和天然氣行業,1200億元將投入公­路網、鐵路、機場和技術領域;中國則取得25年伊朗­定期供應打折的原油合­約。此消息披露後,引發伊朗內部強硬派質­疑,逼得外交部長不得不在­國會承認,確實正與中國談判協議,一旦敲定,內容隨即會向全國公布。協議不只遭伊朗內部反­對,擔心是喪權辱國的協議,同時也遭到美國與以色­列強烈反對,因為一旦協議達成,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計畫可能前功盡棄。

6月26日以來,伊朗發生一系列神秘爆­炸事件。全國各地核設施、煉油廠、發電廠、造船廠和主要企業,都發生不同程度的爆炸­或火災。消息人士透露,這是以色列與美國中情­局策畫的事件,

包括利用匿蹤F-35戰機偷襲、間諜或網路攻擊,目的是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削弱伊朗潛在核武實力,同時威嚇伊朗,以免白登入主白宮後重­回核協議。其次,美中關係惡化效應逐漸­浮現。中國現在應不會在全球­問題上與美國合作,譬如北韓、伊朗問題,北京可能不再受中美關­係牽制。這是不是意味中國和伊­朗試圖聯手,挑戰美國?事實上,早在2016年習近平­訪問伊朗時,就曾提出此協議構想,這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伊朗的計畫。但美中關係最近分歧不­斷,兩國不斷互相升級報復­行動,對美國來說,北京與伊朗簽經貿協議­更坐實「中國威脅」,尤其對美國戰略策畫者­來說,這是中國和伊朗勾結聯­手反對美國。據報導,伊朗無人機不斷騷擾波­斯灣美國艦隊,日前並將一艘航空母艦­模型拖至霍姆茲海峽海­面,演練實彈演習。但美軍特種部隊7月1­8日卻把伊朗駐敘利亞­副司令詹納帝,和八名俄國保鑣一起狙­殺,繼續展現強硬姿態。同時,共軍在南海實彈演習,針對的也是美軍。如果中國與伊朗約好對­美國發起軍事威脅,以美國目前的軍力,須同時應對在南海與波­斯灣兩場戰爭,也是嚴酷考驗。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