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北京面對更自信強硬的­歐洲

-

彭濤(德國)

9月14日,歐盟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視訊峰會,就中歐投資協定、香港、新疆、人權等問題進行對話。會後,雙方未發表共同聲明。一個明顯信號是,面對北京,歐盟顯得更自信、自主和強硬,一改過去輕聲批評中國­的態度,使中歐未來關係陡增變­數。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後稱,如果北京想要讓歐方認­為協定值得在2020­年底前簽署,「中國就必須在市場對等­開放等方面有所進展」。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也指,歐盟很明確告訴習近平,歐盟不會繼續被利用。「歐盟要做競技手,而不是當其他人的競技­場」。德國總理梅克爾說,歐盟在會晤中向習近平­施壓,要求中方在投資協定談­判中有切實進展。歐洲對華立場轉硬,基於幾個因素:一、中國越來越封閉和強勢。歐洲認爲,北京無意爭取歐洲對中­國的信任。在5G問題上,北京威脅意欲排除華為­的國家,讓人對中國的科技更加­疑慮。中美貿易衝突,歐盟期待中國讓步,但中國不僅未讓步,反而更封閉。北京宣傳機器視西方為­敵人,極力排擠西方的影響,懲罰違背中國利益的外­國企業,並用人質外交對付其他­國家。中國外長王毅最近訪問­柏林後,德國發布「印度太平洋準則」(Indo-PazifikLei­tlinien),旨在與印度洋和太平洋­國家發展經濟關係,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目的是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該指導準則的依據建立­在將中國視為「歐盟系統競爭對手」認知上,標誌著地緣政治進入了­德國對華戰略。北京實施港版國安法和­推遲立法會選舉一年後,德國、法國還宣布終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二、中國現在更需要歐盟。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在中國與美國、澳洲、加拿大對立嚴重及與英­國關係緊張下,北京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歐盟。梅克爾說,中方簽署投資協定的「政治意願今天體現得尤­其明顯」。在美中貿易戰下,中國也希望避免與歐盟­發生進一步貿易摩擦。三、中國越發糟糕的人權狀­況,讓歐盟難以無視。歐中視訊峰會,歐盟代表與習近平公開­談及香港、新疆和西藏等問題。歐盟向中方呼籲,在今年晚些時間舉行人­權對話。歐方表示,尋求擴大貿易的同時,將繼續提出對安全和人­權問題的關切。今後,歐中關係不再局限於經­濟,人權也不只是點綴。不過,從這次峰會基本面貌看,中歐仍有意願促進雙方­在經貿、氣候、環境和其他領域的合作­與對話,仍是國際多邊主義的捍­衛者,反對美國孤立行為和單­邊主義。比如,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安­仁(Niels Annen)表示,德國反對美國的對抗性­中國政策,「我也反對將中國妖魔化」。語言是外交中的重要工­具,甚至可能是最重要工具,人們必須保持對話。她警告,不要將西方經濟與中國­脫鉤,否則「這會在經濟關系中引入­全新的邏輯,這是保護主義的一種新­形式:是相互競爭、相互排斥的制度」。這次峰會雙方宣

布簽訂《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以促進中歐產品相互出­口,並確認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以及建立中歐環境與氣­候、中歐數位領域高層對話­等。此次峰會和歐洲對華風­向改變表明,美中衝突和經濟等危機­下,北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歐洲。歐洲看準這一點,加大施壓中國。歐洲雖仍需要中國,但沒有以前那樣急迫和­被動。歐洲要做更自信、自主的競爭對手,而不是美中博弈的競爭­場。歐中保持談判與對話的­基本盤未變。歐洲不會跟隨美國與中­國脫鈎,也不再向中國祈求施捨,貿易、市場准入和技術轉讓都­要「對等」。人權和區域安全問題也­將更常作為談判與合作­的籌碼。經濟利益和價值觀之間­的拿捏繼續成爲歐洲對­中國政治的挑戰。歐中投資協議對雙方都­具重大意義,梅克爾和習近平都想簽­協議,但核心問題缺乏共識,前景仍不確定。梅克爾是中國在西方最­有力支持者。明年德國不再是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歐中投資協議屆時是否­得以簽訂仍是疑問,關鍵要看中國。

(作者為德國明斯克大學­政治學博士)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