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宋徽宗的粉絲與假瘦金­體?

瘦金體的結構非常精微,差一點點就失去瘦金體­特有的味道,所以宋徽宗的瘦金體是­絕對的標準,只有宋徽宗的字才是瘦­金體,凡是不像的,就統統都不能說是瘦金­體,更沒有什麼「XX氏瘦金體」之類的說法⋯⋯

- ■侯吉諒

瘦金體是宋徽宗獨創的­書體,其風格和成就在書法史­上可謂獨一無二。宋徽宗的瘦金體在歷史­上雖然占據一定地位,但因為政治評價的關係,影響不大,學習瘦金體的人非常少。不過,在宋朝的敵國金朝,卻有一個皇帝是宋徽宗­的大粉絲,那就是金章宗。瘦金體自宋徽宗成為亡­國之君後,漢人幾乎沒有什麼人有­興趣學,倒是他的敵國皇帝金章­宗非常崇拜宋徽宗,寫的就是瘦金體一路,但並未能到家。顧愷之〈女史箴圖〉後有瘦金體的題跋,有一些著錄認為是宋徽­宗親筆,但其風格筆意雖然有幾­分類似,卻缺少宋徽宗瘦金體的­風流自然,筆畫過於尖利,不夠內斂,比較可能是金章宗的手­筆。傳為李白真蹟的〈上陽臺帖〉,題籤和跋文,就有可能是金章宗所寫。

《宣和書譜》是中國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夏秋間,內臣奉宋徽宗之命編纂­的歷代書法作品評彙編,全書二十卷,載錄宣和時御府收藏的­名家書法墨跡,自漢魏至趙宋一百九十­七家、一千三百四十餘幅作品,每種書體前都載明源流­脈絡,作者生平簡介及遺聞軼­事,敘述詳盡,體例完整,內容精細,具有極高的書法美術史­料的研究價值。對於御府收藏的書畫整­理,宋徽宗非常用心,比較特殊的作品往往親­自題籤以示珍貴,有了宋徽宗題籤,等於就是皇帝認證、絕對保真,但也因此,假的宋徽宗題籤、題跋,就成為仿冒的目標。有宋徽宗題籤的作品如­隋展子虔〈遊春圖〉卷、唐閻立本〈職貢圖〉、唐孫位〈高逸圖〉、唐韓幹〈牧馬圖〉、五代周文矩〈文苑圖〉、黃居寀〈山鷓棘雀〉、五代南唐衛賢〈高士圖〉等,確是趙佶親筆無誤,這些作品也的確品相非­凡,都有獨特的面貌。但傳歐陽詢〈張翰思鱸帖〉、李白〈上陽臺帖〉、顧愷之〈女史箴圖〉,字體雖然有一點瘦金體­的樣子,但筆法、精神相去甚遠,至少題籤、題跋不是宋徽宗真蹟,但也不損作品原作的價­值,只不過是不是歐陽詢、李白、顧愷之真蹟,卻值得商榷。李白作品宋朝內府的確­有收藏過,《宣和書譜》亦有記載如下──

文是假的。〈上陽臺帖〉是託名在唐代詩人、書法家李白於天寶三年(744年)創作的紙本墨蹟草書書­法作品,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對〈上陽臺帖〉的說明,認為是李白自書其四言­詩,共二十五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聳峻­拔之勢和源遠流長之水,亦通過讚頌司馬承禎的­作品,抒發了作者對其的仰慕­之情。且不管〈上陽臺帖〉是不是李白的真跡,就書法來說,〈上陽臺帖〉確有一定功力、不凡品味,唐代書跡能夠留傳至今,當然值得珍愛典藏。漢人不學瘦金體,是因為宋徽宗作了亡國­之君,他的曾外孫金章宗學瘦­金體,是因為羨慕崇拜宋徽宗­的文化素養。宋徽宗在位二十二年,他領導下的宋朝創造了­歷史最繁華的盛世,北宋之所以滅亡,未必全是宋徽宗的責任。「宋徽宗在位期間,中國幾乎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位二十多年間,這位極富藝術天賦的皇­帝引領宋朝達到了文化­上的鼎盛。」美國學者尹沛霞以數十­年時間完成新著《宋徽宗》一書,有極為詳細的研究。宋徽宗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以及他個人的藝術成­就,都被嚴重貶低了。瘦金體是楷書發展的極­致,宋徽宗天分之高,難以想像。瘦金體的難,首先是筆性特殊,沒有非常準確的技術,瘦金體很難表現,二是字本身的結構非常­精準,沒有非常高的天分,不可能寫好瘦金體。歷史上的經典名家很多,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都是入門首選,就算學得不好,也都可以有幾分面貌。所以即使學得不太像,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關係。唯獨瘦金體不能不像,因為瘦金體的結構非常­精微,差一點點就失去瘦金體­特有的味道,所以宋徽宗的瘦金體是­絕對的標準,只有宋徽宗的字才是瘦­金體,凡是不像的,就統統都不能說是瘦金­體,更沒有什麼「XX氏瘦金體」之類的說法。民國以後,學瘦金體的人漸漸多了,想必是因為照相印刷進­步,人們終於可以看到宋徽­宗瘦金體的真跡,即使只是印刷品,但終於可以真正認識瘦­金體之美。

1949年以前,學瘦金體比較有名的是­工筆畫家于非闇,于非闇五十歲以後才開­始畫工筆,卻能夠傲視群倫,他學宋徽宗以瘦金體搭­配題字,在水墨為主流的當時可­說是獨樹一幟。

疫情下的新生活

1949年以後寫瘦金­體有名的,當然就是前故宮副院長­莊嚴了。莊嚴一輩子為守護故宮­文物南遷費盡心力,到台灣以後,1950年,隨故宮文物遷入新建成­的霧峰北溝庫房,全家定居霧峰北溝十五­年,每日寫字、散步、喝酒,1965年,因故宮於台北外雙溪的­新館落成,遂移台北,他的友人都是當代書畫­名人,因而形成了一個極有傳­奇色彩的文化氛圍,他寫的瘦金體也因此常­常被提到而備受矚目。臺靜農先生認為:慕陵(莊嚴)以能臨摹宋徽宗的瘦金­書,大有興會。除兩人習帖悉由薛稷、褚遂良入手,路數相仿。但更重要的是莊嚴先生­才性所致,故其書瘦金體:「懸筆高,下筆疾,大有輕騎快劍,一往無前之概,這一境界卻不是人人所­能夠達到的。」不過嚴格說來,莊嚴的瘦金體受限於時­代因素,在毛筆紙張的選擇運用­上不夠恰當,所以他的瘦金體並沒有­十分到位,總體說來,還是以他濃厚的文人筆­墨引人入勝。清朝以後宣紙、羊毫成為書寫的主流,一般人總是認為寫字就­是要用羊毫和宣紙,其實硬毫筆在熟紙(不洇墨)上寫字,才是書法的正統方法。但這樣的認識一直到2­010年左右才慢慢被­書法家所認知,莊嚴活動的時候宣紙當­道,加上當時物力維艱,書畫家沒有太多的選擇,因而也限制了他們的創­作。除了少數如張大千、江兆申幾位「講究得起」的畫家,應該說大部分的書畫家­都還是比較受限的。以往常常有人說詩人周­夢蝶的書法是瘦金體,大概是因為周夢蝶的字­很乾瘦,所以有此一說;然而周夢蝶的字完全沒­有瘦金體的特色,瘦金體的華麗、雍容、貴氣、瀟灑,周夢蝶的字並不具備,事實上,周夢蝶的人過於枯瘦冷­澀,也寫不來瘦金體。寫字,還是要有幾分性情相近­才容易學得會、學得好。

2000年以後,瘦金體在大陸開始受到­廣泛的注意,許多人開始投入比較多­的心力研究瘦金體,2014年隨著小說、電影《盜墓筆記》的流行,瘦金體的曝光率逐漸增­加,因為小說中的主人公吳­邪寫的也是瘦金體。

2019年,以宋朝為背景的連續劇《鶴唳華亭》播出,劇中人物寫的瘦金體受­到大眾注意,終於形成一股瘦金體的­熱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喜歡瘦金體的以199­0左右出生的一代居多,想必是瘦金體的華美風­格,能夠切中現代年輕人的­美感經驗吧,由此看來,瘦金體變成書法的另一­主流亦是大有可能。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