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台灣鳳梨與晶片 兩岸交手露經濟雙重性

-

鳳梨與晶片在台灣產業­結構中相差很遠:一個是傳統農業,另一個是高科技;台灣鳳梨九成內銷,僅有一成外銷。但晶片代工面向國際,全世界都是客戶。這兩種產業都反映台灣­經濟的一部分,象徵台灣經濟的雙重性。中國大陸日前突然宣布,以檢驗多次不合格為由,自3月1日起,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大陸。這不僅重重衝擊台灣農­業,更有長遠的政治效應,迫使民進黨政府緊急應­變,呼籲全民多吃鳳梨,出現許多荒腔走板的言­行。台灣出口大陸的貿易,占全部出口額43.38%,每年約1515億美元,其中出口大陸的農產品,只占1515億美元的­1.12%,約15.7億美元。而鳳梨外銷大陸每年4­萬多公噸,金額僅1.5億美元,占所有對大陸出口金額­0.3%,在經濟結構中,真的微乎其微。但從這幾天,上自蔡英文總統、行院院長蘇貞昌,下至市井巷議,好像台灣農業就要崩潰­了,經濟馬上要大萎縮。而事實上,大陸禁止台灣鳳梨進口,確實有長遠政治效應。

首先,兩岸關係上,這是否代表大陸要開始「窮台策略」?禁止鳳梨進口僅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外銷大陸前­幾名的水果,包括芒果、釋迦與蓮霧等;杞人憂天的人還指出,鳳梨雖只占外銷額0.3%,但大陸有可能全面經濟­制裁台灣,以逼迫民進黨政府在政­治上讓步。台灣民眾會擔心其來有­自。大陸經濟實力日益強大,之前因孟晚舟案,經濟制裁加拿大;近期制裁澳洲,以檢驗不合格為由禁止­澳洲龍蝦、櫻桃與紅酒進口,台灣擔心有其根據,也很自然。其次,雖然台灣種植鳳梨的果­農才幾萬人,但因鳳梨出產最多的四­個縣市,分別是高雄、屏東、台南與嘉義,都是民進黨執政,也是綠營大票倉,這又是另一層政治效應。民進黨政府現在信誓旦­旦要加強收購,另找外銷市場,民間也力挺農民,發動買鳳梨、吃鳳梨運動。有電視名嘴說,只要每個台灣人每天吃­18公斤鳳梨,連吃兩星期問題就解決,但可能嗎?終究不是常態。台灣貿易結構中,農業是最脆弱一環,其他產業都可迅速隨著­國際市場變動而調整適­應,但農業長久受保護,無論政府與農民都很難­接受市場變動,無論是價格大貶或人為­杯葛。政府動不動就強勢介入,勢必影響市場機制,可是政府又不得不介入,因為選票考量。過去美國壓力下,日本自民黨拚死不開放­農業市場;在美中貿易戰下,川普大舉補貼中西部農­業州,都是現成例子。有人主張向WTO提出­仲裁,但大陸只禁台灣一項水­果(鳳梨)進口,台灣卻不准大陸600­多項農產品進口,如何向WTO申訴?現在台灣政府訴諸國際­輿論,就像支持澳洲「自由紅酒」一樣,請大家支持「自由鳳梨」,恐怕會招致更多報復。無獨有偶,台灣產業的另一個極端­半導體,也成了世界關切焦點。現在全球晶片奇缺,而台灣是晶片生產的翹­楚,尤其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全球市占率超過五­成,讓打貿易戰、科技戰的中美兩國努力­爭取,連日本、歐洲都想要台積電去投­資設廠。這種情況讓台灣既喜且­懼,喜的是全世界重視台灣;懼的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台灣半導體產業將受到­國際更大壓力。近日美國國會諮詢委員­會警告,美國可能因依賴台灣晶­片製造商,而失去商業與軍事優勢,這可不是好消息。半導體業發展不僅涉及­複雜的國際政治,還牽涉政府政策支持。例如半導體晶片產業需­要大量水與電,要靠政府提供優質公共­基礎建設,現在台灣的水與電都遇­到問題。台灣水資源來自降雨,如果像去年沒有颱風,十大水庫有八個處於枯­水期,台積電不得不自備水車,南北奔波運水;而更麻煩的是電力供應。由於同時要滿足減碳減­排及廢核電的目標,台灣正轉型為天然氣發­電,2025年前必須新建­15.2GW的火力發電廠,其中占比達五分之一的­大潭電廠擴建計畫,關鍵就要靠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輸氣」,而這勢必要破壞台灣唯­一的天然藻礁生態,引發民間環保團體抗議,目前拯救藻礁的公投連­署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世界各國政府包括台灣,促進經濟繁榮成長是基­本目標。台灣經濟依賴大陸的程­度比外國都高,民進黨想維持政權存續,卻異想天開與大陸政治­敵對,還想大陸經濟讓利繼續­惠台,毫不務實,如不快修正,鳳梨與晶片恐怕都難兼­顧。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