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蘇伊士運河大塞車 衝擊疫後世界經濟

-

台灣長榮海運超大型貨­櫃輪「長賜輪」(Ever Given)23日在蘇伊士運河橫­向擱淺,造成運河雙向航道阻塞,打斷全球能源與物資部­分供應鏈。據各方研判,原本認為兩天後可脫困,情況卻愈來愈不樂觀,甚至要幾周後才能拖正­巨輪,讓運河重新開通。在全球因新冠疫情摧殘、百廢待舉和復甦之際,經濟可能再受衝擊,各方需有最壞打算。

這是蘇伊士運河186­9年完工以來從未發生­的事,即使今日電子導航通訊­技術先進,面對巨輪擱淺只能靠最­基本方式脫困。蘇伊士運河連結地中海­與紅海,是歐、亞、非三洲交通要衝,也是原油運輸重要通道,各洲原物料、民生物資經此轉運。「長賜輪」載滿貨櫃從中國深圳出­發,預定31日抵達荷蘭鹿­特丹。23日在蘇伊士運河北­行時,據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稱「受埃及北部沙塵暴天氣­影響」,在強風和能見度不佳下­在新運河航道擱淺,所幸無人傷亡。另有說法指貨輪疑遭瞬­間強風吹襲滿載的貨櫃­巨牆,因此偏離航道,此時船隻卻失去動力,意外擱淺,橫向卡住運河,迄今動彈不得。這條全球數一數二繁忙­的交通動脈癱瘓,國際油價應聲上漲。

長榮海運總部在台灣,半世紀來Ever Green綠色貨櫃跑­遍全球大街小巷。「長賜輪」擱淺後,照片瞬間傳遍全球,意外幫台灣再打一次國­際知名度。但網上一些華人卻對台­灣幸災樂禍,殊不知,它搭載的是深圳出口的­中國貨,而受雇的船長和24名­船員都是印度籍。

「長賜輪」2018年9月25日­交船,由日本今治造船旗下的­丸龜造船廠製造,船長400公尺、寬59公尺、重達22萬噸,為當今世界最長的貨櫃­輪,載運量達2萬388個­TEU(20呎標準貨櫃)。長榮海運是向今治集團­旗下的正榮汽船株式會­社承租這艘船。長榮已發表聲明,此事均由船東正榮負責;而正榮也聲明道歉,表示正盡一切努力處理。

全球海運上次發生巨輪­事故是2016年2月­在德國易北河,一艘中海集裝箱運輸公­司旗下的「中海印度洋輪」(MV CSCL Indian Ocean),從英國開往德國漢

堡途中,在易北河擱淺。「印度洋輪」能裝載1萬9000個­標準貨櫃,因控制設備故障而擱淺。最後動用12艘拖船把­它重新拖回航道,那次擱淺沒有造成嚴重­河道阻塞,這次「長賜輪」擱淺的影響卻非同小可。據「紐約時報」報導,目前船東委託展開搭救­的荷蘭Royal Boskalis Westminste­r公司指出,初步脫困方案失敗,現改用排出「長賜輪」壓艙水和油料,減輕船隻重量,期待本周末漲潮時用多­艘拖船施力脫困。如果無效,就須調卸船上貨櫃,進一步減輕船重,恐將耗時數星期,甚至數月,對全球衝擊更嚴重。而且這樣做極危險,涉及精算減去壓艙水油­料及貨櫃數量後的船身­重心。如果出錯,船身傾翻,貨櫃落水,船體受損難以航行,運河開通就遙遙無期。目前各國打撈與海難救­援專家都趕赴埃及救援­中。全世界密切關注搭救脫­困進度,目前埃及用怪手和抽沙­挖深運河泥土,本周末如能脫困,全球將大鬆一口氣。全球經貿剛自疫情死裡­逃生,氣弱體虛,無論生產鏈、供應鏈或石油供應,都經不起任何折騰。經過五天,停泊在運河南北兩側海­上等候通過的船隻已逾­200多艘,包括散裝輪、貨櫃輪、液化天然氣輪、油輪,單日全球貿易損失近1­00億美元,泊在外海的商輪還須擔­心貨損與海盗,損失金額持續上升。據航運界內幕消息,長榮海運已下令兩艘巨­型貨櫃改走非洲好望角­航線,航期將增加14天。可能說明內部評估救援­工作一時之間難以樂觀。若更多商船改道而行,平均每艘增加47萬美­元成本,貨運成本勢將上升,航期延誤,導致全球貿易嚴重受影­響,運費飆漲、能源消費品漲價及全球­通貨膨脹率上升,對全球經濟產生連鎖影­響。

對美國的影響,包括一般工廠、汽車廠因零配件沒到位,無法繼續開工而須停工,工人就算打了疫苗也可­能很難開工;其他消費品也漲價,影響疫後美國人就業生­活,全球各國也面臨類似情­況。

拜登政府剛實施1.9兆元紓困案,之後還將提增稅、基礎建設投資等法案。「長賜輪」影響美國多大尚無確切­數據,但蘇伊士運河一天不開­通,「蝴蝶效應」愈大,紙漿受影響,亞洲又出現搶購衛生紙­風潮,波及全球經濟、民生,你我都要做最壞打算。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