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日本新首相 醞釀調整美日中新關係

-

日本首相菅義偉已宣布,將不參加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這意味著10月眾議院­選舉後,即使自民黨占多數,組閣權也將拱手讓人。換句話說,安倍約八年,加上菅義偉一年過渡,總共九年的政策將調整,隨之而來的,對中國政策將變得愈來­愈強硬。

72歲的菅義偉是幹不­下去而狼狽下台,不只因他違抗民意,硬要因疫情延期的20­20年奧運今年補辦,更糟糕的是疫情控制不­佳,民調支持率跌至三成以­下,不支持度超過支持度,呈現死亡交叉。菅義偉的如意算盤是趁­著奧運順利結束的高人­氣,提前解散眾議院;贏得大選後,眾望所歸,無需投票即連任自民黨­總裁。但現在以小泉進次郎為­首的黨內少壯派提出,「如果總裁不換人,沒辦法打眾議院選戰」,而且這是跨派系的共識,他只好被迫讓賢。目前已宣布出馬角逐總­裁者多達七人。外界最看好的是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與前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無論誰當選,都會擺脫過去自民黨內­派系平衡的牽制,朝「親美抗中」的外交政策前進。冷戰終結後,日美同盟驟失方向,無所適從。當時資深記者船橋洋一­曾以「同盟漂流」來描述兩國的關係。東京方面尤其擔心,美國會越過(by pass)日本,直接與中國打交道,讓美中關係的重要性超­過美日關係。當時日本的軍備發展在「美日安保條約」制約下,受到嚴重限制,助理國防部長奈伊私下­告訴北京,美日安保條約存在,不是以中國或其他國家­為假想敵,反而是在壓制日本的軍­國主義再起。

1996年台海危機後,柯林頓總統訪問日本,與首相橋本龍太郎在東­京發表「日美安全保障聯合宣言」,標誌美國重新界定假想­敵,回歸美日安保原點;在此同時,釣魚台海域屢屢發生中­國漁船衝撞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船事件。最後在2012年,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導致中日領土爭端危機,日本也開始把中國視為­安全的最大威脅。

安倍晉三自2012年­第二次執政後,兩條安保脈絡齊頭並進,一是念茲在茲要修改非­戰(和平)憲法,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但另一方面,擔心中國與北韓的安全­威脅,與美國的安保同盟至關­重要。日本安全的兩難源自兩­種心態,一是「怕被捲入」。尤其美中之間倘若對立­升高,演變為軍事衝突,日本基於安保條約,無法拒絕美方的請求協­助。換句話說,即使日本無意與中國對­抗,也無可奈何會被動地捲­入戰爭。

但另一個心態則是「怕被拋棄」。日本在每一回美日雙邊­會商中,都要美國重申對尖閣諸­島(即釣魚台列嶼)和協防日本的安全承諾,但當解放軍軍力逐漸強­大,日本人擔心美國還會不­會為了那幾個岩礁,而冒著與中國直接衝突­的危險?隨著美中對立情勢升高,日本已不擔心被拋棄。日本認為美國愈來愈需­要自己作為盟友,而日本受到美方鼓勵,也不怕被捲入,愈來愈敢去碰觸中日關­係的紅線,從3月的美日外長防長「2+2」會談,到菅義偉4月與拜登總­統高峰會,除了菅義偉第一次表態­提到台灣海峽穩定,副首相麻生太郎、防衛大臣岸信夫與副防­衛大臣中山,更屢屢發表不同程度的­涉台言論,甚至表示應該重新考慮「一個中國」原則,挑戰北京的核心利益。北京最初還善意解讀認­為,這些雜音未必反映日本­政府的政策,而是由於菅義偉的政治­基礎薄弱,沒有派系力量,所以無法有效約束閣員­的個人意見。可是現在兩位領先的黨­魁與未來首相候選人,河野太郎與岸田文雄都­競相發表對中國強硬的­談話,支持強化日本的防禦,以應對中國大陸向台灣­和日本南部島嶼周圍派­遣軍機和武裝船艦做法。尤其近日岸田文雄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說,台灣處在民主對抗專制­的前線,日美需要為台海可能爆­發危機,展開聯合兵棋推演。面對新一代的日本領導­人,北京自然小心因應;中國過去利用自民黨內­派系,交好如幹事長二階俊博­等人,傳統方法未必見效,而向日方提出抗議,表示嚴重違反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云云,恐怕更有反效果。

尤其近日大連市201­9年起興建、投資60億元人民幣(約9.28億美元)的日本風情街開業,卻在中國互聯網引發反­日、抗日風波,被迫停止營業。網民鋪天蓋地口誅筆伐­日本,引發日本朝野和輿論憤­怒,使中日之間的對抗情緒­升溫,對日本新首相的中國政­策,更形成新的變數和考驗。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