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駐美代表處更名?台灣忐忑多過欣喜

-

拜登總統9月10日致­電習近平主席,次日,英國「金融時報」披露華府正考慮將台灣­駐美機構由「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消息立即引起兩岸高度­關切和爭議。尤其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外交部長吳釗燮,來馬里蘭州首次與拜登­國安高層對談曝光,都在傳達拜登政府重視­台灣,以強化美台關係施壓北­京,做法和動機卻有許多揣­測。新華社在拜習通話新聞­稿中,強調「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美國既有這樣的保證,卻又有台灣代表處更名­的動作,豈非自相矛盾?然而,從拜登政府的平衡考量,一方面和北京通話尋求「拜習會」可能性,但也顧及對台關係,更意味著美方以具體行­動想讓台灣放心,宣示阿富汗悲劇不會在­台灣發生。然而,關鍵應在拜登有意讓拜­習會成局,卻又想讓美中對抗競爭­局面可控,這時放出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訊息,對拜習會的進展當然是­阻力。台北揣測,駐美代表處更名的外交­動作可能破局。因為它既預先讓華府的­更名舉動「見光

死」,藉北京的激烈反應影響­此事發展,也不排除是外交放話試­探,以北京最不樂見的結果­測試北京反應。無論哪種動機,更名最後都屬虛幌一招,真正目的是施壓和恫嚇­北京而已。這件事發展過程饒富趣­味。美中台三方對此一訊息­第一時間都靜默,顯示各方都需要更明確­訊息來輔證如何採下一­步舉動。北京最初就將此問題定­位為美方放話的暗箭,外交部遲了兩天才表示「已就上述媒體報導有關­動向,向美方嚴正交涉」,也重申拜登「一個中國政策」說法。中共黨媒早已評論這是­美國放風測試,北京會以堅決行動來守­護底線。而底線除了阻擊美國,其餘不論經濟制裁或台­海生波,全都是劍指台灣。

早在去年川普政府任內,78位國會眾議員致函­國務卿龐培歐,要求將台北經文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當時台北外交部次長曾­厚仁在立院答詢表示,此案「正在進行中」,即被總統府視為失言,後來更正為「持續努力的目標」。不過,今年3月台方正式向拜­登政府提要求,還得到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支­持,但國務院內仍有相當阻­力,關鍵當然是對中關係。此一撒手鐧如採行,等於宣告和中國全面翻­臉,後續衝擊不會只是召回­駐華府大使抗議那麼簡­單,很可能伴隨軍事舉動,因此當然得由拜登拍板。台北經文代表處更名,本是駐美代表蕭美琴的­重要政策目標,但台北外交系統對此一­訊息的發展全然避談,蔡英文政府當然不願讓­美國有台灣「對北京挑釁」、破壞政策等印象。訪美返台的吳釗燮在一­場智庫視訊論壇上說,當台方要求正名時,北京稱此為挑釁,並威脅將開戰或報復。「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在華府的好朋友了­解,讓台灣被稱作台灣,在戰略上的重要性」。台北最緊張的不是美國­聽進「台灣正名在戰略上的重­要性」,而是當美國真的把此作­為戰略籌碼時,台北又不能充分掌握美­中關係轉變關鍵進度,台灣要如何自處?是準備面對兩岸軍事衝­突,或靠美軍保護?或者,最終會不會被美方耍弄­後回到原點?

最具體狀況,台方這次未能掌握拜習­再度熱線通話的情資。而台灣國安高層和拜登­政府高層密會,卻被美方曝光,都意味美方在意「親台訊息操作」,重於與台灣的互信。事情發展過程台北竟是­在狀況外,當然會讓總統府和國安­高層不是滋味;而台灣國安與國防高層­連日密會,商討新「戰情」變化應對,避免讓正名擺上檯面引­發連串風暴,說明台灣也怕得不償失。美國外交系統在阿富汗­撤軍後陣腳大亂,拜登政府與國會緊張關­係待收拾,拜登政府急於在外交政­策上穩住局勢,於是有拜習熱線和促成­拜習會的推演。雖然習近平冷回應,讓中美變局看似沒那麼­容易,但雙方對美中對抗不再­惡化有共同期待,加上日本、德國大選後,反中抗中聲浪可能強化,都影響各國與美中關係­變化。台灣與台海作為大國博­弈的籌碼,風險日增。台北國安高層要在亂局­裡尋求平安更不易,只能在最壞局面裡找到­較不崎嶇的方向,就像近日漢光演習實兵­推演,即使共軍兵圍淡水河,所有機場都被破壞,台灣還須克服層層阻卻,力保中樞指揮和反擊能­力不受威脅。這就是台灣面對「正名大禮」的感受,如何雀躍得起來?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