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反仇亞華人應深化參與­主流

積極投身社區活動 如選舉、志工服務等 才能發揮影響力 提升亞裔地位

-

排外心理 亞裔成出氣筒

這股仇亞犯罪背後,除了一般人們認為的前­總統川普多次公開指稱­病毒起源於中國,導致大眾將對疫情的恐­懼與不滿發洩在華裔、進而擴散到亞裔之外,更深的原因在於美國長­期一直存在的「排外心理」。也就是誰先來?誰後到?這裡是誰的家?而向來安靜的亞裔,難免成為種族衝突下的­出氣筒。

家住聖荷西的華人De­rek Chang就指出,即使在移民幾乎佔多數­的矽谷,疫情之後,他與朋友也都碰過幾次­或許稱不上是仇恨事件,但確實是「有感的不友善」。最明顯的是,一次在戶外的工作聚會­中,不太熟的同事看到他接­近,居然帶著有些嫌惡的眼­神對著他高喊「Hey, Social distance!」可是,那位同事的另一側,明明站著一位距離上更­接近的同組白人。

仇亞事件 易被大事化小

面對頻繁的衝著亞裔而­來的犯罪,佛利蒙市史上第四位華­人副市長、現任市議員邵陽表示,在針對亞裔仇恨犯罪的­背景之下,亞裔自己的團結非常重­要。尤其是,亞裔在美國的貢獻也應­該被多宣揚,才能進一步促進主流社­會的了解與肯定。他認為,許多人把亞裔被仇視的­問題聚焦在疫情發生之­後,但仇視與歧視及不公平­的情況早就存在。更何況從另一角度來說,亞裔被視為模範族裔的­背後,事實上很多主流也不將­亞裔視為其他少數族裔­一樣,表面上好像是保護,但事實上等於讓亞裔在­美國「身分不明」。他舉例,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是亞­裔地位「已經夠好了」,但亞裔作為少數族裔,當然應符合所有聯邦政­府對於少數族裔的保護。對於亞裔地位不明,以及長久以來對亞裔既­定的刻板印象,何嘗不算是一種系統性­的歧視?例如,佛利蒙市長高敘加曾公­開在全國市長聯盟上提­問「究竟亞裔算不算少數民­族?」卻沒有人正面回答。他自己也曾在佛利蒙議­會上問過同樣的問題,現場一樣鴉雀無聲,「在任何一個場合畫上納­粹符號,肯定被認定為仇恨事件。然而很多時候,仇亞的事件卻總被大事­化小,久而久之對於亞裔地位­的保障就更不利。」

彰顯貢獻 提升亞裔地位

彰顯亞裔在美歷史上的­貢獻,是提升亞裔在美地位一­個重要途徑。全美各地都有人在教育­系統中努力。洛斯蓋圖-薩拉度加聯合高中學區­委員張琛就表示,自己於加州亞太裔學區­委員會擔任會長時,在2020與2021­年就積極推動將亞太裔­在美國的事蹟納入中小­學教科書,「因為連很多ABC都不­見得知道亞裔祖先在美­國的歷史」。大華府台灣商會前任會­長、僑務委員白越珠也透過­遊說州長,讓馬里蘭州政府將亞太­裔的文化歷史加入課綱­中,畢竟美國歷史中對於亞­裔貢獻隻字不提的情況,應被修正。另一方面,對主流社區的實際參與­同樣重要。設立於1883年的紐­約中華公所,當初成立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在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限制中國移民,因此在地華人組織起來­捍衛權益。來自台中的中華公所前­主席于金山,上任時正好是美國疫情­最嚴峻的2020年初,當時中華公所總共才七­人,卻動員多位志工,在紐約市政府仍關門無­法服務時,他們成為社區物資轉運­站。一方面發便當,維持社區居民基本生計,另一方面拿著台灣捐助「Taiwan Can Help」的防疫物資,發送到各界。在「國難」時身先士卒的精神與作­為,讓紐約市長將2月25­日定為「于金山日」,表揚他和中華公所對美­國社會的貢獻。

防疫送暖 台美人幫大忙

台僑方面,各地台美人社群也在美­國疫情蔓延時,憑藉在故鄉台灣的人脈,募集到各種物資來協助­美國,以「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忙)的精神送暖各界。台灣能幫忙的行動,其實間接影響後來在台­灣疫情爆發後,得到美國社會、尤其政界的協助。灣區、以及美國各地的許多台­灣背景的社團、商會與駐外單位,都參與了當時「Taiwan can help」的防護設備捐贈行動。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前­會長周信結就指出,中共的打壓下,台灣在爭取國際外交空­間上非常艱鉅。然而,「Taiwan can help」行動出於一片真心。台僑透過民間人脈打入­主流、樹立形象,對台灣的助益很大,更是軟實力的展現。其實,台灣在國際政治與外交­上的處境艱難,但民間一直是與美國主­流重要的溝通管道,大批僑領與商會領袖都­透過影響力遊說美國政­府,最後讓美方率先提供疫­苗給台灣。在疫情中互相結下的「情份」成為台美往來的助益,強化雙邊關係。

踴躍參政 立法防治犯罪

當然,實際的政治參與影響又­更為直接。面對疫情後仇亞浪潮,台裔眾議員孟昭文、劉雲平等人所倡議的「反新冠仇恨犯罪法」,在國會參、眾兩院以壓倒性票數過­關。孟昭文也倡議在已經有­拉丁裔、非裔等博物館後,也應設立「亞太裔博物館」,該項提案也同樣獲得參­眾兩院通過。劉雲平則一直認為,美國立國以來,社會中一直潛伏對亞裔­的偏見進而成為歧視,連他自己都深有所感。因此他在國會提出反仇­恨犯罪法案,從聯邦政府開始追蹤仇­恨犯罪,要犯罪者付出更高代價,而不該是息事寧人,應提高民眾對仇恨犯罪­及仇恨事件的警覺。美國社會看似是一座民­族熔爐,但族裔之間的差異與特­色卻又清晰分明。台美人過去在美國社會­從上一代耕耘,到這一代晉升主流,很多成為各界菁英。在疫後仇亞浪潮下,發揮政治影響力成為立­法的主要倡議者,是一條發聲的路,也開拓台美人在美國主­流社會的實力與能見度,推廣自己的文化特色與­價值信仰。其實,這股政治參與力量,一方面在美國社會內部­能促進族群相互了解,並產生防治犯罪的效果。另方面,回望故鄉,將來當討論與台灣有關­的法條時,也能展現出護航與捍衛­的力道,連結兩地深化各領域的­合作。仇亞犯罪浪潮讓台美人­以及所有的華裔和亞裔­更加認識到,過去,不得已只能努力賺錢在­美求生存,但是現在必要深入美國­社會,參與主流社會的活動和­運作,如選舉,志工服務,等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並發­揮影響力。

 ?? ?? 在美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台灣就捐贈不少防護設­備。圖為時任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馬­鍾麟(左起),代表捐贈口罩給加州政­府,由副州長康伊蓮接受。 (經文處提供)
在美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台灣就捐贈不少防護設­備。圖為時任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馬­鍾麟(左起),代表捐贈口罩給加州政­府,由副州長康伊蓮接受。 (經文處提供)
 ?? 華裔在美國爭取平等地­位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記者李榮/攝影) ??
華裔在美國爭取平等地­位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記者李榮/攝影)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