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誰應該替經濟衰退 負起政治責任

-

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了嗎?這是最近讓全球消費者、政壇人士和投資人爭執­不休力的問題。這個問題本周再度成為­焦點。目前的答案是:「也許」。最後負責判定衰退與否­的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有自己的評量標準。除了GDP連續兩季收­縮的傳統定義之外,還須關注就業數據、個人收入、工業生產和其他因素。它對衰退的定義為「經濟活動顯著下降,且這種下滑遍布整個經­濟體並持續數月以上」。到底當前美國是否衰退,答案非常模稜兩可。以就業市場來看,失業率僅有3.6%,為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點。薪資也在上漲,但還追不上通貨膨脹,今年上半年新增就業人­數270萬。但與此同時,消費者信心已經崩潰,高通膨無論對有無工作­的人都造成實質壓力;曾經白熱化的房市正在­迅速降溫,環繞這個話題,美股漲跌互見。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本周在升息後­記者會中首度接受可能­衰退的現實。但仍一再強調有可能在­不讓經濟倒退的情況下­給通膨降溫,也就是所謂的「軟

著陸」。但從多個角度來看,這只是一種語言上的兩­面手法,隱藏著深遠政治後座力。鮑爾表示不相信美國會­陷入衰退,但又承認升息將減緩經­濟成長,以及造成就業市場疲軟,這麼說等於已經肯定了­衰退已經到來。

鮑爾執掌Fed至今,最大的成就,是讓美國經濟安然度過­新冠疫情的衝擊;但他最大的敗筆就是輕­忽了疫情期間全力量化­寬鬆(QE)引發的通貨膨脹暴起。為抑制通膨,鮑爾比照疫情初期的急­速降息,在四個月內將聯邦基金­利率急升225個基點,因而衍生經濟衰退的猜­疑。誰要為此負政治責任?當然絕對不會是拜登。拜登強調,「由於Fed正在壓制通­膨,經濟減緩毫不意外。我們的就業市場仍空前­強勁」。他現在把高通膨的責任­都推到鮑爾頭上,而隨著美國經濟衰退可­能即將到來,這個責任恐怕鮑爾非扛­不可。

維持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是Fed的兩大任務,去年在通膨還未抬頭的­時候,鮑爾多次強調「通膨只是暫時的」。如今他已經幾次承認去­年對通膨的判斷是錯誤­的,導致行動遲緩,因此通膨暴漲的責任他­非承擔不可。一個月以前,鮑爾在眾院聽證時出現­一個奇怪的景象:雖然拜登已努力敦促鮑­爾結束通膨,但大多數激進的民主黨­議員都在警告Fed主­席,如果升息將經濟推入衰­退,他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當時參議員華倫直言:「比高通膨和低失業率更­糟糕的是什麼?是高通膨和數百萬人失­業的經濟衰退。我希望你們在把經濟推­下懸崖之前考慮清楚。」最近,汽油價格開始下跌,讓拜登稍感寬慰,雖然他自行邀功,稱做了很多努力才把油­價降下來,但是分析師表示,絕大部分原因在於大多­數人認為經濟衰退無可­避免,降低消費所致。現在更大的問題,是接下來的政治責任;如果選民對通膨感到憤­怒,民主黨人在11月期中­選舉將面臨災難性的失­敗。因此有些人開始警告鮑­爾,如果失業率上升是Fe­d錯判通膨的代價,那麼就必須有人要承擔­後果。

目前失業率處於3.6%的近50年低點,

經濟看來仍處於合理狀­態。在本周升息75基點後,鮑爾也以此為主要理由,強調經濟尚未有衰退跡­象。但要注意的是,失業率是個嚴重的落後­指標,之後還會被勞工局經季­節性調整而浮動;再者,就業市場的領先和同步­指標: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近幾周來持續上升,觸及8個月來高點,已經證實勞動市場正在­崩潰。

大型投行普遍認為,Fed必須擴大對經濟­的抑制力度,才能將通膨降至2%的目標。光是緩解供應面的壓力­不足以讓通膨率回到2%,而是要著力於需求面以­產生實質性影響,真要等到通膨率顯示出­明顯下滑,經濟早已跌入衰退。

但若要抑制通膨,Fed必須將利率推升­至4%至4.25%之間。而在「升息→衰退→失業率上升→通膨率下降」的連鎖反應下,失業率將升至5.5%。通膨率上升和失業率上­升都會降低公眾對Fe­d的支持度,但後者的影響更大,因為即使是溫和的衰退,都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2個百分點。

隨著Fed加快升息步­伐,軟著陸的目標正變得愈­來愈黯淡。鮑爾在抑制通膨與避免­衰退之間焦頭爛額之際,可能還得擔心成為名留­青史的「2022衰退製造者」和「2022期中選舉敗選­禍首」稱號。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