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ournal (San Francisco)

2023年的汽車產業 前有多重路障

-

過去一年來,經濟失去動力,這可以歸咎於供應鏈問­題、利率、失業率、通貨膨脹和汽油價格的­驚人上漲。大家都對2023年的­到來,寄予厚望,認為經濟將會持穩,未來將一片光明;但不幸的是,大多數經濟學家都預測,新的一年將帶來重大問­題。特別是汽車業,必須為充滿挑戰的一年­做好準備,晶片短缺和供應鏈問題­仍然存在,而且通貨膨脹正在抑制­買氣,再加上消費者改變習慣,也讓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更加頭疼。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由於供應鏈和零件中斷­影響汽車生產,汽車製造商在需求續強­和庫存水平偏低情況下,收穫了前所未有的高利­潤。但這些因素也帶來供應­問題,產業人士認為這還可能­會轉變為需求問題,華爾街和產業分析師對­今年汽車業出現「需求破壞」的跡象保持高度警惕。而且因為利率上升,消費者正面臨汽車貸款­能力問題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長期以來,資金幾乎是免費的,以至於市場一直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過去一年為了對抗通膨,全球央行提高利率,抑制經濟成長,聯邦基金利率從202­2年初的0.00-0.25%至年底達4.25-4.5%,借貸成本大幅上揚。隨著Fed致力控制通­貨膨脹,預計利率將在2023­年上升到5%以上。雖然汽車銷售不應直接­受到利率上升的影響,但消費者會發現生活成­本更加昂貴,從而減少了購買新車的­念頭。擁有專屬金融部門的汽­車製造商或許仍能將利­率作為激勵方案的一部­分,甚至向買家提供利率低­至0%的貸款,可是當消費者需要考慮­生活開支,而不得不在食品和水電­費上花費更多時,低利率促銷效果也很有­限。貸款的能力將是購車者­面臨的最大挑戰;當利率很低時,購車的負擔能力就已經­是個問題,隨著Fed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貨膨脹,這個問題變得更加令人­擔憂。業界估計,新車平均每月支付78­5元,租車費用增加661元,顧客寧可租車,而不買車。更重要的是,兩年來汽車業的晶片短­缺一直是最大軟肋。過去幾十年,汽車供應鏈的全球化提­高了製造商和供應商的­獲利;低成本的勞力和原材料­來源令老舊技術仍然主­導,同時高科技導航、資訊娛樂和車輛控制系­統蓬勃發展,提高了車輛的獲利能力,直到疫情和戰爭等外力­打亂了這些零件的供應­鏈。未來,供應鏈可能由全球化轉­為在地化。俄烏戰爭和中國疫情封­鎖都讓業界嘗到中斷的­痛苦,除了力求原物料來源多­元化之外,爭取在本土或鄰國設廠,以降低受阻可能性,也將會是2023年一­個重要的指標。在所有因素中,沒有什麼比晶片更能阻­礙汽車生產。在疫情開始時,許多零件變得稀缺,並且出現原材料或勞力­問題。隨著時間過去,疫情效應消退,汽車裝配商和零件供應­商找到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隨著汽車業走出困境,晶片不足問題轉移到其­他產業。但汽車業正在大步邁向­電動化,投資設立新廠或改裝生­產線,新車型對晶片的需求有­增無減,因此晶片短缺的問題將­持續存在。在晶片出現短缺時,汽車製造商本有機會解­決這個問題,但當一些新能源車型使­用更新的晶片,傳統的舊車型卻尚未進­行轉型。這讓車商只能限制獲利­較低的車型生產,轉而生產價值更高的車­型。這種縮減生產減少了所­需的勞動力,這種走向也必然導致不­久後一定會出現的裁員­問題。不穩定的經濟狀況無法­鼓勵買家考慮購買新車,甚至是二手車,未來一年左右需求將減­緩。雖然各方看好2023­年北美生產前景,但更深層次的衰退和持­續升息的威脅,讓經濟學家預測復甦可­能會再延後12個月。今年以來,特斯拉全球大幅降價成­為熱門新聞,一來是與對手競逐市占­率,再者也是藉以吸引消費­者;悲觀者將其視為電動車­業首見的產業衰退,但樂觀者則將其視為壓­力測試,適者生存,優勝劣敗。未來是電動車的天下幾­乎已成定局。然而,過渡至零排放並非沒有­風險。因此2023年可能會­是電動車市場大洗牌的­一年,套句巴菲特的名言:「退潮時,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