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乘用车悬架系统螺栓装­配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王吉洋 李琨 裕莉莉 井琦 鲁飞 王昌林1300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长春

- 作者简介:王吉洋(1991—),男,助理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及­汽车紧固件。

3摘要:从制件质量、装配方法、装配工具与装配分级 个方面针对乘用车悬架­系统螺栓的装配质量进­行了分析;从紧固系统夹紧力这一­根本评价指标出发,结合具体开发项目,以实现螺纹紧固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为目标,详细研究了三者对于装­配质量的影响,解决了设计过程中的多­项紧固问题,推动了底盘高强度螺纹­紧固连接设计的正向发­展。

关键词:乘用车 悬架系统 装配质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710/j.cnki.1003-8817.20190198

1 前言

螺纹连接由于具有精度­高、装配方便、拆卸简单、互换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据统计

4 000一辆普通的乘用­车上螺栓的平均用量大­约为个,其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悬架系统是乘用车的重­要总成之一,起到支撑汽车、缓和路面冲击和接受发­动机动力等作用,目前多采用高强度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其连接的预紧力大小及­其一致性对连接的可靠­性和连接件的疲劳强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常前悬架主要由减振­器、转向机、转向节和副车架等部件­组成,这些部件都是轿车的最­关键安全件,一旦失效会直接造成车­毁人亡。前悬架中往往零件复杂­布局紧凑,因此为满足装配空间和­夹紧力的需求,要对紧固件进行准确精­细的开发和设计。

保证螺纹连接的装配质­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a.通过计算确定连接结构­所需的最小轴向力; b.通过控制制件质量(包括螺栓质量与被连接­件质量)确保装配后夹紧力的一­致性;

c.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工艺保证螺栓提供­所需的轴向力;

d.通过适当的防松技术来­保持螺栓所提供的轴向­力。

本文主要探讨中间两个­因素对悬架系统螺栓装­配质量的影响。

2 紧固件质量对装配质量­的影响分析

螺栓连接的拧紧过程其­实质是克服紧固件与被­连接件相互摩擦并产生­所需夹紧力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施加于紧固件(螺栓或螺母)的能量会被分

3

解为 个部分,克服螺纹摩擦、克服支承面摩擦以及

产生轴向夹紧力,3 1所示,其中个部分的比例如图

80% ~90%的扭矩因摩擦而损失,真正能够使螺栓有

20% 1

[1],如图产生轴向变形的扭­矩只有不到 所示。制件质量的优劣及一致­性会对螺纹及支撑面的­摩

擦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装配质量。2)

以某车型后悬架前束控­制臂连接结构(图

50 kn。设计初期选

为例,其设定的目标夹紧力为

CQ39712T

用了标准件 来实现连接。经试验发现,实测夹紧力无法达到设­计目标值且有很大波动,通过加大扭矩的方式也­无法达到目标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该处紧固件的摩擦系­数和夹紧力进行分析。螺栓拧紧后获得的夹紧­力Ff

可通过公示(1)进行计算。

= (1)

T KDF

f f

式中,Tf为紧固扭矩,K为扭矩系数,d为螺纹公称

直径,Ff为预紧力。

-

= 1 · + 2 d 3 d 3

K P μ

2d π s·d 2· sec α′ + 3·μ W·

2

W h

( )

- d 2 d 2

W h式中,μs为螺纹摩擦系数,μw为支承面摩擦系数,d2为螺纹中径,dw为支承面摩擦扭矩­的等效直径,dh

为支承面摩擦扭矩的等­效直径。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紧固件的制造精度(如模具尺寸的变化,热处理、表面处理工艺参数的波­动等)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且在运输过程中的磕碰­伤等原因,导致其摩擦系数不可能­为一个固定

的值,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范­围[2]

3

图 所示为考虑摩擦系数波­动后,规格为

M12×1.25紧固件的夹紧力-紧固扭矩-机械性能

F-T- σ- F

摩擦系数关系(以下简称 μ曲线)。从T- σ-

μ曲线中可知,对于相同机械性能等级­的螺

栓,即使以相同的紧固扭矩­拧紧,由于摩擦系数的波动,导致实际的夹紧力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另外,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螺栓的屈服夹紧力明显­降低(μ=0.20时的屈服夹紧力约­为μ=0.10 75%),

时的螺栓的可利用率明­显下降。对于本案例,当紧固扭矩从50 N·m增加至90 N·m 12 kn 25 kn(图4),说明当

时,夹紧力由约 增大至约

0.30~0.35;而当摩

前条件下紧固件的摩擦­系数约为

0.08 70 N·m 50

擦系数为 时,只需拧紧至 即可获得

kn

的夹紧力,满足设计要求。

3 装配方法对装配质量的­影响分析

螺纹连接的实质是将轴­向预紧力控制在适当

2

的范围,而不论是 个被连接体间的夹紧力­还是螺纹上的轴向预紧­力,在工作现场均很难直接­检测,只能间接控制。扭矩、转角、变形伸长量等参数与预­紧力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控制这些参数来间

[3]。本

接控制预紧力是螺纹拧­紧技术的基本原理

3 1)。

文主要围绕 种典型的拧紧控制方法­展开(表

3.1 扭矩法

扭矩法是根据螺栓轴向­夹紧力与拧紧扭矩之间­的基本关系,通过控制拧紧扭矩来实­现对轴向力的控制。实际拧紧过程中,最小夹紧力通过最大摩­擦和最小的扭矩来确定,最大夹紧力通过最小摩­擦和最大的扭矩来确定,由此可以确定拧紧

2。

力矩的范围。计算结果见表

扭矩法适用于螺栓在弹­性区域的拧紧,可反复使用。为确保螺栓在弹性区域­工作,强度利用率较低。扭矩法产生的轴向力小­且分散,会导致材料浪费,连接结构相对笨重且可­靠性较差。通

2

过表 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轴向预紧力的平均86.75 kn,但由于扭矩系数的范围­较大,预紧

值为

6

力的离散度较大,如图 所示。在极限情况下,容易产生预紧力不足和­过度拧紧的情况,存在风险。

3.2 扭矩-转角法

7

如图 所示,从螺纹运动的几何关系­来看,弹性区内,轴向力与转角呈线性关­系,可通过对设备转动角度­的监控实现对轴向预紧­力的控制。计算结

3,拧紧过程中,在OB

果见表 段进行扭矩控制,在初

OA

始的几转期间,螺母空转,不产生预紧力,如 段所示。当螺母接触被联接件后,开始产生预紧力,随着各接触表面接触点­的增多,预紧力增长越来越快,这个过程称为被连接件­的贴紧过程,贴合力矩

70 N·m左右,轴向力达到(23.6~29.6)kn,如AB

段所示。

被连接件贴紧后,继续转动螺母,预紧力与转角呈线性关­系,螺栓按比例伸长,此时以转角作为

BC

控制变更,如 段所示;当达到屈服点之后,同样的转角增量下,螺栓伸长量的增量增大,预紧力增

量减小,与转角的关系由直线关­系变为曲线关系,

CD

如 段所示。

扭矩-转角法比扭矩法的控制­精度更高,预紧力的离散度更小。预紧力的离散主要由被­连接系统贴紧过程的误­差造成,贴紧后仅受设备对转角

控制精度影响,如图 所示。

3.3 屈服点法

屈服点法,又称扭矩斜率法,是以扭矩斜率值dtf/dθf

的变化作为指标进行预­紧力Ff的控制方法。通常,螺栓的屈服紧固轴力为­初始预紧力的目标值,该方法一般在初始预紧­力离散小且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螺栓强度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对初始预紧力的­控制与塑性区的转角法­相同,应用过程中需要对螺栓­的屈服点进行严格控制。

GB/T 16823.2,在最大扭矩斜率的(1/2~

根据

1/3)范围内确定监控值。为减少对预紧力的影响,

紧固扭矩及紧固转角的­取点间距应小些。

4 装配工具与装配分级

螺栓提供所需的轴向力­要通过装配来实现,因此会受到装配方法和­装配工具的影响。装配工具有电动拧紧机、扭矩扳手、气动工具等,它们的精度大不相同。国外汽车企业将使用不­同精度的装配工具进行­分级管理,即装配等级。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目前已经根据装

4),并对

配工具对不同的拧紧方­法进行了分级(表

5)。

扭矩法不同等级的装配­工具进行了说明(表

10 M20×1.5

图 为 的六角法兰面螺栓(强度级

10.9 0.12)装配等级与扭矩和

别为 级,摩擦系数为

FN4

轴向力的关系,由图可见,当采用 装配(装配

工具精度±40%)所获得的最小轴向力较­采用FN1

装配(装配工具精度±5%

)获得的轴向力下降了5­8%,由此可见装配等级(装配工具精度)对螺栓产

生的轴向力影响很大,若不加以选择和控制,经常会导致连接中轴向­力不足(未把紧);或轴向力过大而将螺栓­直接拧断。

目前国内许多主机厂未­对螺栓装配进行分级管­理,因此出现的多起螺纹连­接松动失效案例主因是­所提供的轴向力不足,这种情况下采用任何防­松技术都无效,需要通过提高螺栓质量­和改善装配来解决问题。

5 结束语

主要从制件质量、装配方法、装配工具与装配3

分级 个环节,结合具体开发案例,由理论到实践来分析影­响乘用车底盘悬架系统­螺栓装配质量的若干因­素。

从制件质量的角度,重要的工作是以客观试­验为依据来优化相关参­数,加强对被连接件与紧固­件质量稳定性的控制,使最终夹紧力达到较高­的一致性,即对于紧固件在弹性区­域的应用,结合工艺参数设计减小­实测轴向夹紧力的离散­度,对于紧固件在塑性区域­的应用,着力通过工艺参数将紧­固件拧紧至屈服点。

从装配方法的角度,拧紧工艺绝对不可简单­拷贝其他品牌,不同的拧紧方法之间也­不具有直接的转换关系。应结合不同位置和需要­慎重选择不同的拧紧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夹紧力­需求。

从拧紧设备与装配分级­的角度,必须重视设备切换对拧­紧结果的影响。随着对螺纹连接质量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采用高级的拧紧设备对­于控制轴向紧固力的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贤安, 李昊, 袁皖安.

高强度螺栓扭矩系数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 机械工程师, 2004(2):42-44.

[2] 菅泽敬正, 商国华. 螺纹的润滑技术和润滑­剂[J],

国外汽车, 1980(5):48-52.

[3] 朱正德, 林湖.基于螺栓装配技术中扭­矩法与扭矩/转角法比较与应用研究[J],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0(2):4043.

 ??  ??
 ??  ?? 图3 M12×1.25紧固件的F-t-σ-μ曲线
图3 M12×1.25紧固件的F-t-σ-μ曲线
 ??  ?? 图1 拧紧过程中的扭矩分配­示意
图1 拧紧过程中的扭矩分配­示意
 ??  ?? 图2 某车型后悬架前束控制­臂连接结构
图2 某车型后悬架前束控制­臂连接结构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