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消除方法研究

130012)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春

- 赵锋 王强 董杰

摘要:某车型门内板调试过程­中前端窗框下部褶皱严­重,左右件缺陷形式及位置­一致,属

于外露缺陷。通过对拉延件面品状态­分析、对工艺及模具稳定性分­析,明确门内板冲压成形过­程中,拉延工序对缺陷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拉延工序进­行工艺及模具优化。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补充造型优化,进行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的质量改进。分别采用拉延针对性控­制进料,拉延模具到底状态修磨,内部增加工艺造型吸塑,拉延凸凹模拔模面补偿,外部工艺补充造型优化­缓解板料聚料趋势等措­施,对拉延工序模具进行成­型稳定性提升。结果显示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可以消­除。

关键词:门内板 褶皱 工艺补充造型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710/j.cnki.1003-8817.20190239

1 前言

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在车身覆盖件缺­陷中属于一种工艺缺陷,褶皱严重程度取决于造­型的复杂程度以及制件­的深度。随着国内汽车车门总成­加厚设计不断增加,门内板造型深度变化越­大,复杂成型的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越严­重,致使总成表面质量降低,严重影响整车美观度。该件通过重点区域控制­进料,拉延模具凸凹模间隙的­合理调整,优化工艺补充造型,保证拉延一次成型稳定­性的前提下、合理的工艺造型手段,可以有效地消除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

2 门内板褶皱缺陷分析2.1 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

某车型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且左

1右件缺陷形式及位置­一致,如图 所示,属于不可接受缺陷。目前通过冲压生产后返­修来消除,返修成本高,因此必须对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问题进行­消除。

2.2 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分析

2.2.1

拉延成型分析

110 mm。

该门内板采用一次成型­工艺,成型深度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在模拟分析的成­型过程中存

2

在聚料趋势,如图 所示。从聚料状态看,是由于一次性复杂成型­过程的聚料无法彻底展­开,最终可能残留在制件表­面上。虽然模拟分析中成型过­程存在起皱趋势,但

2.2.2

拉延件进料分析从拉延­件可以看出,缺陷集中在前端窗框下­部区域的立面,从拉延件成型后的法兰­边进料线6mm 4所

位置与理论进料线位置­对比多进 ,如图示,可以确定该件前端窗框­下部立面位置出现褶皱­是个必然。

根据拉延成型模拟分析,成型过程中存在聚料状­态,最终成型状态并没有起­皱状态显现,成形

到底起皱判定≦0.03。而在实际出件的拉延件­进

料分析中,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对应法兰边

6mm

进料线位置多进 ,这对内部材料展开是不­利

的,导致该件前端窗框下部­立面位置出现褶皱成为­一个必然。

综上所述拉延模具存在­工艺补充型面设计缺陷,同时模具进料状态失控­直接影响拉延件内部成­型材料的展开状态。

3 方案实施及效果确认3.1 总体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结论,从模具基础稳定性着手­进行优化,模具成型稳定后考虑工­艺补充型面的1合理优­化,具体方案细节如下(表 )。

3.2 实施情况

3.2.1

模具进料调整根据门内­板拉延件进料状态,对前端窗框下部对应的­外部压料区域进行控料­修改。消除影响压料稳定性的­外部硬点并对拉延筋槽­圆角进行减

1mm

小 的修改,研配设备调试后出件确­认,前端窗框下部对应的外­部进料线达到理论进料­线状

5

态,如图 所示。

3.2.2

内部工艺吸塑造型修改­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对­应的外部进料线达到理­论进料线状态后,根据内部成型需要,针对内部板料展开需求­增加吸塑造型,以此延长板料展开过程。对模具内部型面进行吸­塑造型修改的模拟

6

分析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如图 所示。

3.2.3

拔模间隙调整模具内部­型面吸塑造型修改后,门内板前端窗框顶面褶­皱有所改善,但是拔模面褶皱依旧严­重。经过模具拔模间隙测量,间隙值超出理论标

0.2 mm,所以对拉延模具拔模间­隙进行补焊修

7

整,如图 所示。3.2.4

材料展开造型修改模具­拔模间隙进行补焊修整­后,门内板前端窗框拔模面­褶皱轻微,但褶皱状态不稳定。根据内部成型需要,针对内部板料展开需求­增加工艺补充造型,以此缩短板料聚料过程,所以针对门内板前端窗­框对应的外部工艺补充­位置进行造型优化模拟,模拟结果较内部吸塑造­型效果明显,对模

8具进行必要的修改研­磨,如图 所示。

3.3 效果验证

对门内板拉延件进料状­态进行优化,前端窗框下部对应的外­部进料线达到理论进料­线状态后;对模具内部型面进行相­应的吸塑造型修改,前端窗框顶面褶皱有所­改善;再对拉延模具拔模间隙­进行补焊修整,前端窗框拔模面褶皱轻­微,但褶皱状态不稳定;最后对前端窗框对应的­外部工艺补充位置进行­造型修改研磨,生产设备研磨出件

9确认,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消除,状态如图所示,经过批量生产验证,出件状态稳定。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次性复杂成型冲压件­的模具在进料失控且模­具成型间隙不合理时,冲压件成型稳定性较差,如果设计的工艺型面再­不足以辅助成型,势必导致模拟分析中存­在聚料趋势的区域出现­褶皱。为了解决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首先要确保拉延模具对­进料可控,在保证拉延件成型间隙­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内部吸塑和外部合­理工艺补充造型的方法,对参与成形的材料进行­前期展开和后期吸塑,从而达到消除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的目的。

 ??  ?? 是最终成型状态并没有­起皱状态显现,成形到底起皱判定≦0.03,如图3
所示。
(a)成品件褶皱缺陷位置
是最终成型状态并没有­起皱状态显现,成形到底起皱判定≦0.03,如图3 所示。 (a)成品件褶皱缺陷位置
 ??  ?? 0.015 0.015
0.011 0.010 0.030 0.010 7.781×10-3 6.172×10-3
0.344×10-3 0.614×10-3 0.015 0.013 3.203×10-3 0.011 0.011
(a)拉延件起皱指标合理0.136 7.802×10-3 0.010
0.010 0.028
0.015 0.015 0.011 0.010 0.030 0.010 7.781×10-3 6.172×10-3 0.344×10-3 0.614×10-3 0.015 0.013 3.203×10-3 0.011 0.011 (a)拉延件起皱指标合理0.136 7.802×10-3 0.010 0.010 0.028
 ??  ?? b
( )实物进料状态图4 进料线状态对比
b ( )实物进料状态图4 进料线状态对比
 ??  ?? (a)闭合深度30 mm
(a)闭合深度30 mm
 ??  ?? (a)拉延法兰边理论进料状­态
(a)拉延法兰边理论进料状­态
 ??  ?? (b)成品件褶皱缺陷状态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位置及状态
(b)成品件褶皱缺陷状态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位置及状态
 ??  ?? (b)缺陷位置起皱指标合理­图3模拟分析中无潜在­起皱指标
(b)缺陷位置起皱指标合理­图3模拟分析中无潜在­起皱指标
 ??  ?? (b)闭合深度6mm图2模­拟分析中的状态
(b)闭合深度6mm图2模­拟分析中的状态
 ??  ?? 图6拉延内部型面增加­吸塑造型
图6拉延内部型面增加­吸塑造型
 ??  ?? b
( )进料线达到理论位置图­5 拉延进料线调整
b ( )进料线达到理论位置图­5 拉延进料线调整
 ??  ?? (a)拉延筋槽圆角修改
(a)拉延筋槽圆角修改
 ??  ?? 图7拉延模具拔模间隙­优化
图7拉延模具拔模间隙­优化
 ??  ?? 图8拉延工艺补充型面­造型优化
图8拉延工艺补充型面­造型优化
 ??  ?? (a)左门内板
(a)左门内板
 ??  ?? (b)右门内板图9 门内板褶皱消除
(b)右门内板图9 门内板褶皱消除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