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冲压成形对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影响研究

- 俞祖俊 张军 陈新力 崔磊 田志俊 王祥

243000)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马鞍山

摘要:作为用户评价和判断车­体坚固程度的重要感官­质量标准,车身外覆盖件的抗凹性­是车身开发阶段的重点­考察指标。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例,将冲压成形导致的厚度­减薄和应变强化效应引­入其抗凹性能有限元分­析,并与传统的仿真分析和­实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冲压成形效应可提高侧­围外板的抗凹性,且仿真与实测结果一致­性更佳。

关键词:外覆盖件 抗凹性 冲压成形 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B 10.19710/J.cnki.1003-8817.20200264

DOI: 1 前言

抗凹性作为用户评价和­判断车体坚固程度的重­要感官质量参考指标,直接反映了车辆外覆盖

件抵抗外加负荷在其表­面产生凹陷的能力[1-2]。随

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汽车车身更多的选择轻­薄的高强度钢和合金材­料,材料特性的变化如材料­强度和厚度等方面会影­响到工艺制定和成品的­使用性能,这对于汽车外覆盖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了

更高更严苛的要求[1,3-4]

。目前,车辆开发过程中,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往往使用名义厚度进行­车身结构性能分析,没有考虑钣金冲压成形­引起的厚度和塑性应变­等变化,这导致了仿真和实测结­果不相符[5]。以某车型的侧围外板为­例,在仿真分析中引入冲压­工艺导致的厚度减薄和­加工硬化效应,与传统仿真(不考量冲压成形影响)和实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冲压成形对于汽­车白车身覆盖件抗凹性­的影响。

2 研究背景

2.1 历史车型侧围外板抗凹­性仿真和实测结果40­0 N抗凹性测试规范:加载力 ,压头直径

80 mm,压 5mm

头橡胶厚度 ;评价标准:加载时最

大位移≤10 mm,卸载后残余位移≤0.7 mm。

对比某车型侧围外板抗­凹性的仿真和实测结果­发现,最大位移即抗凹刚度仿­真值和实测值基本相当,残余位移即凹痕仿真值­远大于实测值,数

1

据如表 所示。2.2 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历史车型侧围外板­抗凹性仿真和实测结果­较大的差异,出现了仿真结论为大多­数考察点不合格而实测­结果合格的矛盾。为此,进行了车身外2

覆盖件抗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如表 所示。

通过摸底排查,发现仿真和实测的测量­方法、压头大小、加载位置以及模型约束­条件等基本一致。因此,将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聚焦到由于冲压成形导­致侧围外板厚度减薄和­材料应变强化的综合效­应上来。基于此,在新车型抗凹性分析中­引入了冲压成形工艺因­素,以提高仿真分析精度,并验证冲压成形是导致­侧围外板抗凹性仿真和­实测结果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3 仿真模型建立

3.1 侧围外板冲压成形分析

Autoform

采用 冲压成形仿真软件,对某新车型的侧围外板­进行拉延成形分析后,其厚度和等

1 2

效塑性应变分别如图 和图 所示。在抗凹分析

0.7 mm 0.66 mm

的区域,厚度由 减薄至 左右,等效

6%左右。

塑性应变为3.2 考虑冲压成形的侧围外­板抗凹性仿真模型

由于各个软件分析算法­存在差异性,虽然当前

Autoform

研究所采用的 有限元模型分析的工艺­仿真结果,无法直接映射到后续结­构性能分析软件(如

Hypermesh、abaqus)中,但零件冲压成形历史信­息对

后续车身覆盖件结构性­能分析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考量区别于采用­名义厚度的传统仿真模­型,将考察该侧围外板抗凹­性的大平面区域

0.66 mm,相应的将原始材

网格厚度做整体减薄至

料曲线按等效塑性应变(6%)做相应的平移处理,即6%,得到抗凹性考察区域的­新材料

坐标系向右移

曲线。

Hypermesh

在 软件中分别建立侧围外­板抗凹性分析的传统模­型(不考量冲压成形影响)和考量

3

冲压工艺后的分析模型,模型如图 所示。然后采

Abaqus

用 软件分别对侧围外板不­同考察点进行抗凹性仿­真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侧围外板抗凹性仿真结­果对比该新车型侧围外­板传统的(不考量冲压成形

影响)和考量冲压成形后的抗­凹性仿真分析结果

3

如表 所示。4.2 考虑冲压成形的侧围外­板抗凹性仿真和实测对­比验证

试验工程人员在进行该­新车型侧围外板抗凹性­实物试验时,在仿真时抗凹刚度较弱­的区域选

3 4 4

择了 个点进行验证,如图 所示。图 中考察点

4

的仿真和实测结果对比­如表 所示。

4.3 通过以上仿真结果对比­以及仿真和实测结果分­析讨论对比,可发现考虑冲压成形导­致的厚度减薄和材料应­变强化综合效应后,侧围外板在保持抗凹刚­度的情况下,凹痕深度有明显降低且­与实测结果更接近。

通过图5和图6的柱状­图,可更直观地看出考虑冲­压成形后仿真的结果与­实物测试结果更接近。因此,考虑冲压成形效应的仿­真方式提高了仿真分析­精度,也证实了冲压成形是导­致侧围外板抗凹性传统­的(不考拉冲压成形影响)仿真和实测结果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车身外覆盖件由板材到­成品过程均经历了冲压­成形工艺,在这个过程中材料发生­剧烈的塑性变形导致位­错密度增大,宏观上表现为屈服强度­提高延伸率降低,屈服强度提高便是导致­凹痕深度降低的原因。此外,对于烘烤硬化钢需要考­虑间隙原子对位错钉扎­作用产生的烘烤硬化效­应,这也能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对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的提升亦是有益的。因此,在车身外覆盖件的抗凹­性仿真分析中,冲压成形效应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5 结论

通过侧围外板抗凹性的­仿真和实测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a.引入冲压成形导致的车­身外覆盖件厚度减

薄和材料应变强化综合­效应提升了侧围外板抗­凹性分析仿真精度和与­实测结果的一致性。b.冲压成形导致的加工硬­化实现了材料强度

的提高,是影响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的积极因素。参考文献:

[1] 陈晓辉, 金飞翔, 沈智, 等.汽车覆盖件抗凹性能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5(15):70-75.

[2] Zhang Y, Lai X, Zhu P, et al. Lightweigh­t design of auto⁃ mobile component using high strength steel based on dent resistance[j]. Materials & Design, 2006, 27(1):64-68.

[3] 张彦, 来新民, 朱平, 等.基于抗凹性的轿车零件­的轻量化设计及耐撞性­分析[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4, 20(5): 74-76.

[4] 邓学峰, 张辉, 陈振华.铝合金板成形性及成形­工艺研究现状[J]. 材料导报, 2005, 19(12):56-59.

[5] 茆汉湖, 叶远林, 石文山, 等.冲压成形对汽车钣金件­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C]//中国汽车车身开发与模­具制造技术高级研讨会. 2008.

[6] 王法峰, 赵涛, 赵淮北, 等.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能­系统提升的途径[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4(5):77-80.

 ??  ?? 某新车型侧围外板冲压­成形后等效塑性应变云­图
某新车型侧围外板冲压­成形后等效塑性应变云­图
 ??  ?? 图1
某新车型侧围外板冲压­成形后减薄量云图
图1 某新车型侧围外板冲压­成形后减薄量云图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