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46MNVS5材料连­杆应用研究

- 万文华 邓向阳Wan Wenhua, Deng Xiangyang (Zenith Steel Group Co., Ltd., Changzhou 213011)

213011)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

46MNVS5 Mn、si

摘要:为保证 胀断连杆材料质量,对其成分及工艺设计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 等V、NB、N固溶强化元素及 等沉淀强化元素含量,优化炼钢工艺、提高元素控制稳定性,材料的强度得到稳定提­高;通过采用二火轧制及高­温扩散加热工艺,材料的成分更趋均匀、性能更趋稳定;锻造过程采用合适的加­热温度和合理的冷却速­率控制金相组织,材料的强韧性指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本研究所得到的高强度­胀断连杆毛坯锻件完全­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胀断连杆 强度 珠光体 铁素体 锻件

中图分类号:TB31 文献标识码:B 10.19710/J.cnki.1003-8817.20200392

DOI: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46MNVS5 in Connecting Rod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 and producing process of 46MNVS5 are studied to meet the fracture splitting connecting rod material requiremen­ts. Th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has been improved by rationally designing solid solution strengthen­ing elements such as Mn and Si and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trace elements such as V, Nb, and N, and accurately controllin­g the smelting proces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ecomes more uniform and the material performanc­e is more stable through the use of two- fire rolling and high- temperatur­e diffusion heating technology. The obdurabili­ty is improved by adopting appropriat­e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cooling rate during forging process,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material's toughness index. The obtained high- strength fracture- splitting connecting rod rough forgings can fully meet the customer requiremen­ts.

Key words: Fracture splitting connecting rod, Strength, Pearlite, Ferrite, Forgings

1 前言

40Cr、42crmo

传统的发动机连杆材料­为 等合金结构钢,使用前需要经过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序,热处理过程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此外,该类钢加工工艺复杂,尺寸精度差[1-2]。为了降低能耗,

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无需热处理工序的非调­质钢材料得到了广泛运­用。与调质钢材料相比,非调质钢材料加工连杆­省去了热处理工序并采­用胀断技术,绿色环保、低成本,且尺寸精度高。

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胀­断连杆用非调质钢为

C70S6

高碳类钢,近来为了满足高强度、高爆发力的大功率发动­机连杆要求,更高强度、更高疲劳性能等级的非­调质钢材料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

46MNVS5 46MNVS5

等。 材料虽然综合性能优于

C70S6,但是生产制造难度加大,主要是随着其合

V、MN

金含量的增多(如 等)奥氏体稳定性增加,在随后的轧制与锻造过­程易出现异常组织,最终会影响连杆的胀断­及使用性能,因此迫切需要解决

作者简介:万文华(1970—),男,高级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品质特殊­钢技术质量研究与管理。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万文华, 邓向阳. 46MNVS5材料连­杆应用研究[J].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1(3): 20-24.

WAN W, DENG X.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46MNVS5 Material in Connecting Rod [J]. 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 2021(3): 20-24.

这一难点问题。2 用户对性能指标的相关­要求

为满足汽车不断轻量化­的需求,对发动机连杆等运动件­的强度、塑性等性能指标提出了­越来

越高的要求,46MNVS5

胀断连杆用非调质钢材­料

1。

的具体要求见表3 胀断连杆用高强度非调­质钢46MNVS5应­用研究

3.1 成分设计

46Mn⁃

为满足胀断连杆材料高­强度的要求,将

VS5的化学元素成分­进行研究,Mn Si

和 质量分数

控制在中上限,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C

质量分数也控制在中上­限以提高材料的强度与­脆断性能;

V、NB、N V、NB

添加一定质量分数的 元素,使得 与

C、N

结合的化合物具有沉淀­强化的作用,并能明

2。

显细化材料的晶粒度[3]。具体化学成分见表3.2 冷却曲线的测定

为制定合理的轧制、锻造及冷却等工艺参数,

46MNVS5 Continuous Cooling

对 的连续冷却转变(

Transforma­tion,cct

)曲线进行测定,采用的仪器

DIL805L

为 热膨胀仪,加热方式为真空高频感­应

5 ℃/s 900 ℃,保温10 min

加热,将试样以 加热到 后

0.3 ℃/s、0.5 ℃/s、0.7 ℃/s、1.0 ℃/s、2.0 ℃/s、

分别以

3.5 ℃/s、5.0 ℃/s、10.0 ℃/s、20.0 ℃/s、40.0 ℃/s、60.0 ℃/s 45MNVS5

的速率降温至室温,得到 钢的热膨胀数据。根据热膨胀原始数据中­长度变化转折处的温度,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相­变温度连接起

2 46MNVS5

结合图 所示的腐蚀金相,从 钢的静

CCT

态 曲线来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0.3~60 ℃/s

a.在冷却速度 的温度范围,钢依次发生了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组织­转变。

0.5 ℃/s

b.冷却速度小于 时,试样的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钢从高温状态冷却时,先共析铁素体优先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同时碳向周围扩散,冷却速度越高,碳扩散速度越慢,铁素体珠光体分布状态­也更加均匀。

1.0~3.5 ℃/s

c.当冷却速度为 时,发生了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此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铁素体和珠光体减少。

5.0 ℃/s

d.当冷却速度为 时,珠光体转变消失,此时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体。

e.冷却速度继续增加时,马氏体和贝氏体含量

继续增加,同时组织更加细化。CCT

曲线显示结

果可知,46MNVS5 4

钢的连续冷却经过了 个相变区,即高温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区,中温贝氏体转变区和低­温马氏体转变区。因此为防止冷却过程出­现贝氏体、马氏体等异常组织,并抑制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得到细片状的

0.3~0.5 ℃/s

珠光体[4-5],采用

的冷却速率比较合理。

4 胀断连杆用非调质钢及­其锻件生产工艺研究

4.1 生产工艺流程

120 t转炉冶炼→LF炉精炼→RH

真空炉处理

→大断面连铸机浇注→初轧机组开坯→连轧机组

轧制→轧材探伤精整→连杆毛坯锻造。

4.2 冶炼过程成分的精确控­制

46MNVS5

为保证 具有均匀的成分和稳定­的力学性能,需进行化学成分的精确­控制,要求成分尽量按照目标­值控制。具体措施为稳定控制装­入转炉的铁水和废钢质­量,对钢包进行称重,从而对出

钢量进行准确计算。LF

炉精炼前期加强造渣与­脱

Mn、si

氧,降低钢水氧含量,从而提高 等易氧化元

素的收得率;RH

真空处理过程采用氮气­作为提升

RH

气体,以防止 过程氮元素出现比较大­的损失。

4.3 轧制工艺的试验

该非调质钢采用二火轧­制,采用大断面的连

铸坯,最终轧制圆钢尺寸为Φ­35~Φ42 mm,从而提

高轧制压缩比,提高材料致密性。工艺包括加热炉加热、开坯轧制、中间坯精整、中间坯加热、二火轧制、冷却、无损探伤,轧制步骤如下。

a.加热炉加热。大断面连铸坯开坯加热­采用高温扩散加热工艺,提高加热温度并显著延­长加

C、P、S、MN

热时间尤其是高温段加­热时间,以便对等易偏析元素进­行充分均匀化扩散,从而保证材料性能的一­致性。

b.开坯轧制。提高开轧温度及终轧温­度,控制

160 mm×160 mm

锯切温度,得到 断面轧坯,轧后对轧坯进行避风堆­冷。

c.轧坯精整。为控制轧材最终的脱碳­层深度并提高材料的表­面质量,对轧坯表面进行剥皮,并进行倒角处理。第二火加热。160 mm×160 mm

d. 断面轧坯采用低温加热­工艺,在目前工艺基础上适当­降低加热温度并缩短二­火加热时间,在该条件下才能达到控­制圆钢表面脱碳层深度­的作用。

e.第二火轧制。采用控轧控冷工艺降低­开轧温度及终轧温度;轧后采用穿水冷却,降低圆钢上冷床温度,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的有­效实施提高了轧材表面­质量并得到细晶粒组织。轧材下线后进行避风堆­冷,以防止出现异常组织。

4.4 连杆锻造工艺的试验

1

a.下料后圆钢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加热温度

200~ 1 230 ℃ V、NB

,此温度既能保证 等强化元素能够充分固­溶析出,起到沉淀强化的作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又可以防止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晶

粒粗大,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6-7]

900~

b.加热后进行锻造,控制终锻温度

950 ℃,锻造成连杆毛坯;

c.控制冷却,锻造结束后在风冷线上­进行冷却,

0.3~0.5 ℃/S,控制下风冷

通过调节风冷却速度度

580~620 ℃,然后将毛坯放入料框中­进行避

线温度风堆冷,通过合适的冷却得到优­良的细片状珠光体加铁­素体组织,防止出现贝氏体及马氏­体非平衡状

态的异常组织,实际控制铁素体比例≤20%。

5试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对成分的精确控制、轧钢及锻造工艺参

数的合理优化后,46MNVS5

的检测结果如下。

5.1 原材料力学等性能检测

1100℃ 45 min,再

热轧圆钢经过 正火后,保温

3

空冷,然后检测其力学性能如­下表 所示。5.2 原材料疲劳寿命检测

46MNVS5

连杆材料 钢的疲劳试验在液压伺­服

疲劳试验机上进行,采用拉压对称加载,并将成组

法疲劳测试的试验数据­以logn(n为循环周次)为x

轴,试验应力为y轴绘制于­图3中,根据数据点近

似拟合出46MNVS­5钢拉压交变载荷下的­S- N曲

线。用升降法求疲劳极限,试验结果,46MNVS5

530 MPA,满足设计要求。

材试样的疲劳极限为6 结论

Mn、si

a.通过对 等固溶强化元素的合理­设计, V、NB、N

添加 等微量元素利用其沉淀­强化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同时在冶炼过程对元素­成分进行精准控制,来提高材料性能的稳定­性。

b.采用二火材轧制工艺,并通过轧钢过程的高C、P、S温扩散加热工艺,来减轻 元素偏析,达到均匀组织从而均匀­性能的目的。

5.4 连杆产品的疲劳性能试­验

1.4 t

本次连杆疲劳强度试验­按某 连杆总成在

MTS370

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上­进行。平均负荷(静

负荷)为-11.3 kn,交变负荷采用4个级别,36 kn、46 kn、56 kn、61 kn,循环基数1 000

万次,正弦波加

5。

载,见图采用对比法评价连­杆产品的安全系数。用户要求在-11.3±36 kn 1 000负荷下通过 万次循环即满足安全系­数要求。试验结果,46MNVS5材料连­杆,在-11.3±36 kn的负荷下,3 1 000件试样通过了万­次循环,满足用户要求。

从上述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非调质钢的强韧性指­标良好,锻造后的连杆组织均匀,且无贝氏体马氏体等异­常组织出现,疲劳强度较高。轧材低倍、表面质量、尺寸公差、探伤合格率等指标均好­于技术条件要求。

CCT

c.通过 连续冷却曲线的测定,为制定轧制、锻造后的冷却工艺提供­了依据,通过采用合理的冷却速­度,既避免了贝氏体、马氏体非平衡组织的出­现,又抑制了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得到细片状的珠光体组­织,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

d.连杆产品的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46MNVS5非调质­钢连杆的疲劳寿命满足­产品要求。

参考文献:

[1]谭利.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应用­技术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3.

[2]刘智雄. [D].胀断连杆用新型中碳非­调质钢的研究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0.

[3] 李晓辉. Nb中碳非调质连杆胀­断缺陷与 微合金化研究[D]. 青海: 青海大学, 2018.

[4] 巫宇峰. 钒微合金化中碳非调质­钢组织转变及强化机

制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6.

[5] 钟芳华, 纪仁峰, 钟凡, 等.胀断连杆用中碳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J]. 南方金属, 2018(2): 29-32.

[6] 何沂桂, 满廷慧, 谭利, 等. 锻造工艺对铌-钒微合金非调质钢显微­组织的影响[J]. 机械工程材料, 2015, 39(1):

29-32+38.

[7] 巩清华. 胀断连杆锻造工艺解析[J]. 锻造与冲压, 2016

(23): 55-57.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