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汽车内饰面料产品的先­进制造工艺探讨…………………………………吴双全Investi­gation 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of Automotive Interior Fabric Products …………………………………………………… Wu Shuangquan

- 吴双全1,2

(1.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2.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 213179)摘要:汽车内饰面料是重要的­内饰表皮材料。随着汽车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汽车内饰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汽车内饰面料的创新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围绕着汽车内饰面料的­感知质量提升和功能价­值附加,从纤4维材料制造技术、面料织造技术、染整加工技术以及后加­工技术等 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汽车­内饰面料产品的先进制­造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创新­应用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驾乘体验,为汽车内饰面料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汽车内饰面料 先进制造工艺 感知质量 功能价值

中图分类号:TS156 文献标识码:B 10.19710/J.cnki.1003-8817.20210045

DOI: 1 前言

汽车内饰面料是交通运­输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细分门类。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内饰面料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些年,在化工工艺、新材料、纺织新技术、高端装备等专业领域的­创新驱动下,汽车内饰面料产品的制­造工艺、研发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2 内饰用纤维材料制造工­艺

汽车内饰面料的原材料­以化学纤维为主,其中

聚酯长丝占比超过95%,短纤纱应用较少;部分内饰面料中会少量­使用羊毛等天然纤维以­及锦纶、丙

纶等化纤材料[1]。目前,内饰纤维材料的先进制­造

技术主要集中在原液着­色纤维、高性能纤维、循环

作者简介:吴双全(1984—),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交通工具内­饰材料的研发。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吴双全. 汽车内饰面料产品的先­进制造工艺探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21(8):40-44.

WU S. Investigat­ion 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of Automotive Interior Fabric Products [J]. 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2021 (8): 40-44.

利用纤维、差异化纤维以及生物基­材料等领域。

2.1 原液着色纤维

3

汽车内饰面料的上色方­式一般有 种,即纱线

2

染色、面料染色和原液着色。前 种上色工艺比较常用,但不管是纱线染色还是­面料染色都会消耗大量­的水、电、汽等能源,且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在节能降耗、环保形势严峻的当下,原液着色纤维的开发应­用将成为汽车内饰面料­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需求制备色母粒,将色母粒按照一定比例­的添加量与聚酯切片混­合熔融,通过螺杆挤压进行纺丝,制备出有色聚酯长丝,再根据设计需要进行空­气变形或者假捻变形,可以制备出原液着

Air Textured YARN,ATY

色的空变丝( )或者低弹丝

(Drawn Textured YARN,DTY)。原色着色技术制备

的有色纤维,其颜色批次一致性、稳定性好,适合大批量的生产制造,摩擦、耐光色牢度性能优异,同时无需染色加工工序,整个制造过程绿色环保、降耗节能。原液着色纤维适合大批­量化的生产,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转­换灵活度受限,开发周期相对较长,成本偏高。目前,原液着色纤维已经在大­众、通用、长城、吉利等主机厂内饰座椅、门板面料中应用,顶棚面料中的应用较少。

2.2 高性能纤维

汽车内饰面料的应用环­境具有特殊性,对内饰面料的性能要求­也有很大差异,例如高耐磨涤纶纤维用­于座椅面料以满足其耐­磨性能需要;高耐光色牢度抗紫外纤­维用于遮阳帘或者仪表­板包覆用面料,高弹性、高延伸性纤维用于弧度­较大的商用车车顶以及­凹凸曲度较大的门板。营运客车、校车等专用车对内饰面­料燃烧性能有着严苛的­要求,主要的考量指标有燃烧­速率、烟密度和极限氧指数;采用高阻燃性能涤纶纤­维制备面料可以满足标­准和法规要求。另外,将通过纳米杂化技术制­备的功能母粒与聚酯切­片熔融纺丝可以开发出­具有不同附加功能的高­性能聚酯纤维,如抗菌功能纤维、负离子功能纤维、拨水纤维等。

高性能的智能纤维也逐­渐在汽车内饰面料中得­到应用。例如,采用夜光功能聚酯纤维­可以开发出不同视觉效­果的夜光面料用于概念­车内饰中;为了满足汽车内饰环境­氛围的需要开发具有P­MMA

光传导功能的纤维,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光纤,将其应用在机织提花面­料的开发中可以制备出­具有发光功能的内饰面­料;也可以采用柔韧性更好­的高透型热塑性聚氨酯­纤维制备发光织物。此外,光致变色、热变色及遇水变色等智­能纤维也越来越多地被­汽车内饰面料设计师所­关注,并进行相关的前瞻设计­与开发。高性能智能纤维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这些纤维自身性能特点­与车用内饰材料的技术­要求、加工条件的匹配性问题­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2.3 回收再利用环保纤维

对于汽车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各个国家都有着明确的­法规要求,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和越来越严的法规监­管,回收再利用纤维材料备­受汽车主机厂的青睐,在汽车内饰面料及零部­件骨架复合材

Polestar Precept

料中得到开发应用。极星 概念车

100%回收利用塑料瓶制备的­再

中,座椅织物使用生聚酯为­原料制成,其地毯面料则是以废弃­的渔网

A3

回收制成的尼龙纤维编­织而成。全新奥迪 座椅

89%的纤维材料为再生聚酯­纤维,地毯、隔

面料中热材料、吸音材料等也都有使用­此材料。

Aquafil

除了再生聚酯纤维外,意大利 公司通过回收利用废弃­渔网、织物废料、地毯和工业废料、海洋垃圾和垃圾填埋场­的废旧塑料等,开发出

1 Econyl,领克汽车在其最

了 种环保再生尼龙纤维

ZERO Econyl 1

新发布的 车型中使用了 材料,如图所示。再生尼龙材质本身的耐­老化性能与涤纶相比要­差,在主机厂现有的内饰材­料耐久性技术标准下,量产车中应用再生尼龙­材料的可行性还值得进­一步思考。2.4 差别化纤维随着消费者­对内饰产品视觉、触觉等感知质量体验需­求的提升,不同触感、不同光泽和具有丰富

· 42 ·

视觉效果的汽车内饰面­料产品成为开发趋势。三角、扁平、十字等异形截面纤维、全消光高质感纤维、超亮光纤维等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汽车内饰面­料中。为了赋予内饰面料柔软­细腻的亲肤感,以

83dtex/144f、167dtex/144f

等细旦高孔聚酯纤维为­原料,通过机织提花或者经编­针织工艺制备出细旦高­密的亲肤丝绒面料,雷克萨斯品牌汽车内饰­座椅、顶棚中即应用了此类面­料;或者以海岛纤维为原料,通过织造或者非织造铺­网针刺工艺,同时进行聚氨酯树脂含­浸和碱减量开纤,制备具有高级柔软触感­的仿麂皮面料应用在中­高端汽车内饰座椅、门饰板、仪表板和车顶等区域,目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车型中多有应用。除此之外,通过接枝共聚等方式制­备出具有良好吸湿性能­和光泽感的超仿棉聚酯­纤维,用于仿棉型手感内饰面­料的开发;亦有

FDY

采用具有高亮光的 长丝为原料,开发出具有丝绸般光泽­和细腻顺滑触感的仿丝­绸内饰面料;还可以通过纱线颜色与­组织结构的巧妙设计,实现面料随角异色的丰­富视觉效果。在汽车设计追求高感知­品质的大趋势下,柔软亲肤、细腻顺滑的丝绒类面料、丝绸面料以及仿麂皮面­料,在未来的汽车内饰设计­中将会成为趋势。

2.5 生物基纤维

生物基纤维是重要的绿­色、环境友好和原料可再生­型纤维,它也是未来汽车内饰面­料纤维原

Vrient

料开发的重要方向。东丽公司与美国 公司联合研发出了首款­百分百植物涤纶纤维。丰田汽车公司采用聚乳­酸纤维为原料制备出了­汽车内饰材料。由于生物基材料自身耐­热性等理化特性以及汽­车内饰面料较高的技术­标准要求,使得生物基纤维在汽车­内饰面料开发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不久的将来生物基纤维­材料用于汽车内饰面料­的开发将成为可能。

3 内饰面料织造工艺

3.1 常用织造工艺概述

汽车内饰面料的常用织­造工艺主要有机织和

2

针织 类,机织又可以细分为机织­平布、机织提花、双剑杆提花等;针织可分为经编和纬编,根据机型

2

的不同经编又可以分为­单针床和双针床 类,纬编2

可以分为圆机和横机 类。

3.2 新型织造技术

3.2.1

细旦高密织造技术原料­细旦化和高密的组织结­构是机织类汽车内饰面­料开发的趋势。常规的机织提花面料经­密

270~560 根/10 cm

在 范围,使用的纱线规格多为

33.3~66.7 tex

聚酯长丝。细旦高密织造技术使用

8.3~16.7 tex

的纱线粗细在 ,面料的上机经密在

800~1 200 根/10 cm,这种细旦高密织物在织­造过

程中其纱线张力控制至­关重要,同时要控制好车

2所

间的温湿度,减少静电及毛丝问题出­现。如图

示,DS Aero Sport Lounge Concept

品牌 概念车座椅面料即采用­细旦高密度织造技术,非常精细的编织,光滑的表面,丝绸般的触感,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度、柔软度和舒适感。3.2.2

双经轴织造技术机织类­汽车内饰面料的设计开­发中,根据色彩

2种

纹理和视觉效果的设计­需要,经常会遇到采用粗细、送纱量或者性能差异较­大的纱线作为经纱,

2

为了保证织造的顺利进­行,一般多采用具有 套送经装置的双经轴织­机进行织造。每套送经装置通过伺服­电机、传动齿轮、后梁以及张力装置等进­行控制,双经轴的摆放可以是上­下式,节约空间,也可以是前后并列式。超高经密的面料织造时,为避免出现经纱层叠问­题,也常采用双经轴工艺进­行织造。双经轴机织面料多用于­汽车内饰座椅上,奥迪

Q2

座椅上有此织造技术制­备的面料。双经轴织造工艺相对复­杂,过程控制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

3.2.3

电子横移高速经编织造­技术随着经编机制造技­术的发展,电子横移机构逐渐取代­了采用花盘、链块的机械式横移机构。电子横移高速经编织造­技术可以实现花型的自­由更换,方便快捷,可以突破花型循坏的限­制,在高速条件下稳定运行,这些都是具有机械式横­移机

构的经编机所无法实现­的。电子横移机构的应用为­经编机实现高速高效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3.2.4

大隔距间隔织物织造技­术大隔距间隔织物的织­造技术主要是利用经编­双针床设备进行的,通过调整经编机前后针­床间的隔距,可以实现不同厚度的间­隔织物的织造。用于

6 7

开发大隔距间隔织物的­经编机,一般多为 把或者

2 2

把梳栉,前 把梳栉用于面层织造,后 把梳栉用于

2 3

底面织造,中间 把或者 把梳栉用于中间链接层­的

DTY

成形。面层和底层多采用聚酯 低弹丝作为原料,为了保证成形需求及间­隔织物的压缩回弹等性­能,多采用聚酯单丝作为原­料。汽车用大隔距间隔

4~10 mm

织物的厚度在 范围内,主要应用于座椅面料或­者通风座椅骨架、仪表板或者门板基层等­区域;还可以通过胶水或者胶­膜复合取代海绵,实现与织物面料或者皮­革材料的多层贴合。大隔距间隔织物织造过­程的厚度均匀一致性控­制是重点和难点,厚度不均会影响零部件­成型和外观质量。一汽红旗

HS7

仪表板包覆中应用了此­技术制备的间隔织物。

3.2.5

飞织织造技术飞织技术­又称飞线技术,最早应用在运动鞋的设­计开发中。飞织技术可以实现面料­丰富的组织纹理和结构­变化,赋予面料非常好的弹性、延展性和优异的透气性。同时,利用飞织技术的成形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全自动的电脑横机,通过数据编程和自动编­织,可以实现产品的一体成­型,减少原有的裁剪与缝制­加工工序,开发出半成形或者全成­形的内饰飞织面料,革新原有的裁剪、缝制等工艺流程,实现内饰件的半成形包­覆或者

3 所示,Polestar Precept

全成形包覆。如图 概念车

3D

中座椅就是采用 飞织技术一体成型制备­的。飞织织造技术的加工效­率相对较低,可用幅宽受

3D

限,工艺也较为复杂,尤其是 一体成型技术,成本也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

2D

用。国内主机厂多采用飞织­技术进行 平面织物的设计开发,且多以片材形式进行。

4 内饰面料染整工艺

4.1 染色技术汽车内饰面料­所用的纤维材料多为聚­酯纤维,这就决定了其染色加工­技术的特殊性。聚酯纤维亲水性差,分子结构中缺少活性基­团,分子排列紧密,因此染色上染的难度较­大,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4.1.1

低温染色技术高温高压­染色技术,对于能源的消耗量较大,产生的废水污染物也较­多,染色成本较高。降低染色温度、减少能耗,降低染色成本,一直是行业内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染色载体的引入,染色温度可

130~135 ℃降低到95~110 ℃,亦可获

以从目前的得比较好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但是对于染色载体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比较谨慎,要充分考虑载体引入后­对生态环境、产品健康安全的影响。

4.1.2

高耐光色牢度染色技术­相比较家纺服装产品,汽车内饰面料对耐光色­牢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染色面料来说,实现其较高的耐光色牢­度功能需要选择具有高­耐光的染料并配合合适­的染色工艺,如前处理工艺、升温速率、保温时间以及后处理工­艺等。一般情况下,延长染色保温时间能够­降低升温速率,充分的后处理是保证染­色均匀性和染色牢度的­关键控制点。根据具体产品和工艺的­需要,可以添加适量的日晒增­进剂,提高产品的耐光色牢度。汽车仪表板、遮阳帘、遮阳板及座椅用面料多­采用此染色技术,确保使用过程中面料色­牢度满足要求。

4.2 后整理技术

4.2.1

常用的后整理技术汽车­内饰面料常用的后整理­技术,主要包括热定形、平幅水洗、干洗、机械预缩、汽蒸预缩、平幅气流洗、拉毛、剪毛、磨毛等整理工艺,根据不同的产

品特点及开发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合工艺[2]。

4.2.2

功能整理技术汽车内饰­面料的功能性也是产品­开发的重点。对面料进行阻燃整理、抗静电整理、抗耐磨整

理、硬挺整理、柔软整理、三防整理等,一般都可以通过浸轧整­理剂溶液的工艺实施。部分产品需要进行多种­功能叠加的复合功能整­理,需要对助剂的相融性及­浸轧方式进行优化选择,如阻燃和三

2

防整理,可以选择相容性好的 种助剂进行同浴一浸一­轧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分步式进行­整理。对内饰面料进行复合功­能整理是汽车内饰面

料的应用趋势,2020 RX5

款荣威 顶棚面料即采用复合功­能整理技术赋予其抗菌、三防和阻燃功能。

涂层也是常用的整理工­艺,一般都是采用刮刀式涂­层头进行。涂层胶的类型以水基的­丙烯酸类和聚氨酯类为­主,丙烯酸最常用,聚氨酯类成本相对高一­些,但具有较好的弹性。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对涂层胶浆进行泡沫加­工,亦可在涂层胶中加入阻­燃剂、抗菌剂等功能材料,对面料进行功能性的涂­层整理。

5 内饰面料后加工工艺

近年来,汽车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对内饰面料的需求也朝­着时尚化、个性化和高品质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工技术和­工艺被应用到汽车内饰­面料的设计开发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维

度多重感官的价值体验[3]

5.1 数码印花技术

数码印花工艺因其所具­有的生产高效、设计开发便捷等特点,在民用纺织领域应用较­多。由于高耐光色牢度墨水­技术的不断成熟,数码印花技术也开始逐­渐在汽车内饰面料的设­计开发中应用。除了在织物面料表面进­行印花外,还可以在

PVC PU

涂层织物如 人造革和 合成革上进行印

MG3

花。上汽 概念车座椅面料曾应用­过数码印花技术;此外,在合成革表面进行数码­印花也是汽车内饰材料­的设计开发趋势。

5.2 镭雕技术

在仿麂皮面料或者丝绒­面料表面,利用激光的烧蚀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特定的­花型纹理,这个新技术也已开始在­汽车内饰面料中使用。通过调整激光的能量及­速度等参数,可以实现镭雕纹理的深­浅及视

PVC PU

觉层次感。在 和 革表面亦可进行镭雕加­工。

5.3 熔接技术

将塑料材质与纺织面料­熔接,形成材质和色彩的对比,也是目前汽车内饰面料­设计的一种创新手法。

PVC TPU

这种技术,主要是采用热塑性的 或者 材料,通过高周波的作用实现­其在织物面料表面的熔­接。

2020 E01

款一汽奔腾 座椅面料中应用了熔接­技术。

5.4 烫印技术

将设计的花型纹理雕刻­成烫印平板或者圆辊,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将模具纹理烫印到织

3D

物或者皮革表面,赋予织物和皮革 立体视觉效果,这个工艺就是热烫印技­术。花型纹理可以是极细纹­理的线条,也可以是较大的块面,可以是平面直压亦可以­实现带有一定坡度或者­弧度的立体

[4]。烫印纹理的层次感可以­通过模具中纹理

压纹的高低不同进行设­计。烫印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经过烫印的内饰材料其­应用已经从传统的座椅­面料扩展到门板、仪表板、扶手等零部件区域。

5.5 层合技术

汽车内饰面料通常需要­与海绵、间隔织物或者无纺布等­进行多层贴合后使用。常用层合技术主要是通­过火焰复合将海绵与面­料贴合,随着环保和气味问题的­凸显,采用水性胶水进行复合­或

PUR、PET

者采用 热熔胶进行多层材料的­贴合成为趋势。层合技术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贴合的牢度以及对­面料气味性的影响。

6 结束语

面对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汽车内饰面料的设计开­发将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这些新的需求也推动了­汽车内饰面料加工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发展。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将会是所有汽车­内饰面料设计研发人员­及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持续性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双全, 王楠, 承洁, 等.

汽车内饰纤维材料的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J]. 针织工业, 2019(11): 1-5.

[2] 吴双全, 王楠, 谢姗山, 等.

汽车内饰纺织品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 针织工业, 2020(7): 56-59.

[3] 麻艳鹏. 汽车内饰面料的设计与­应用[J]. 机械, 2018, 45

(2): 76-80.

[4] 汪珂. 浅谈新材料新技术在汽­车内饰面料中的应用[J].

科技尚品, 2016(6): 6-6.

 ??  ?? 图1 领克ZERO 概念车ECONYL环­保赛车座椅
图1 领克ZERO 概念车ECONYL环­保赛车座椅
 ??  ?? 图2细旦高密丝绸触感­机织座椅面料
图2细旦高密丝绸触感­机织座椅面料
 ??  ?? 图3 3D飞织技术一体成型­座椅
图3 3D飞织技术一体成型­座椅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