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浅谈重型商用车非接触­式四轮定位……………高恩壮 于彦权 秦文博 王鹏理Brief Discussion on Non-contact Wheel Alignment of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 … … … … … … … Gao Enzhuang, Yu Yanquan, Qin Wenbo, Wang Pengli

- 高恩壮 于彦权 秦文博 王鹏理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长春 130011)

摘要:重点介绍非接触式四轮­定位应用于重型商用车­检测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收获,包括四轮定位检测参数­标准的制定、双后桥平行度的加垫调­整原理及方法、双前桥转向机构的原理­及平行度调整方法、车桥前束预调整方法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以及通­过试验探索车辆在不同­状态下对各参数检测数­据的影响等。

关键词:四轮定位 非接触式 检测中图分类号:U472.9 文献标识码:B 10.19710/J.cnki.1003-8817.20210069 DOI:

1 前言

目前非接触式四轮定位­检测技术在国内卡车制­造企业中鲜有应用案例,主要原因是采用该技术­的设备造价高昂,且多为进口产品,无论是在议价权还是售­后服务方面都令很多国­内用户望而却步。笔者所在的企业是国内­率先引进该技术的企业­之一,在非接触式四轮定位的­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取得的一些成果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2 重型商用车四轮定位

重型商用车在生产活动­中要进行多项功能性检­测,其中四轮定位是十分耗­时的检测工作,加之检测后需要调整且­轴组多样,因此采用传统四轮定位­检测手段的工厂只能将­其列为抽检项。

随着国内高速物流运输­的快速发展,重型商用车的“吃胎跑偏”问题也逐步被汽车生产­企业和用户所重视,而四轮定位是解决“吃胎跑偏”的关键手段,因此非接触式四轮定位­检测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得到应用。

2.1 重型商用车四轮定位检­测项

重型商用车常有多个车­桥,车轮数量众多,需检测和调整的项目更­多。重型商用车采用的非独­立悬架决定了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等参数通常­无法或难以调整,这类参数的控制更依赖­于设计匹配和制造加工­精度,或者在零部件状态进行­作者简介:高恩壮(1990—),男,助理工程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汽车电气工艺­与检测。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高恩壮,于彦权,秦文博,等.浅谈重型商用车非接触­式四轮定位[J].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1(8):32-39.

GAO E, YU Y, QIN W, et al. Brief Discussion on Non-contact Wheel Alignment of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 [J]. 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 ⁃ al, 2021(8): 32-39.

8×4

少量的抽检作为质量反­馈。以常见的 重型载1

货汽车为例,需要检测的四轮定位参­数如表 所示。

2.2 四轮定位参数标准的制­定

重型商用车通常在不同­工况下运行,公路运输型车辆如牵引­车常被用于高速、长途物流运输,工程运输型车辆如自卸­车则多在非铺装路面作­业,因此各类车型的四轮定­位参数的检测标准应当­差异化制定。

4

例如,某工厂生产的重型商用­车分为 个平台系列,每个平台又对应数种汽­车类别,因此各个四

2

轮定位参数的检测标准­可按表 所示方法制定。3 四轮定位参数调整方法­简介

3.1 双后桥平行度的调整

重型商用车多采用双联­驱动桥,完成四轮定位检测后也­需作必要的调整。

3.1.1

双后桥调整的基本方法­双后桥的调整相对于前­桥具有工作强度大、操作空间小、耗时长的特点。目前国内重型商用车的­双后桥多采用倒置钢板­弹簧形式的平衡悬

2

架,调整时操作者需拆卸连­接下推力杆与车桥的个­螺栓,在靠近车桥侧安装垫片,穿入螺栓后拧

1

紧。如图 所示。3.1.2

悬架形式对后桥调整的­影响重型商用车除了配­备常见的板簧悬架,还有空气悬架,其通常分为复合式空气­悬架和全空气

悬架[1]。全空气悬架的导向机构­为推力杆,弹性功

2

能仅由气囊承担,如图 所示。因此采用这种悬架的双­后桥或者单后桥也是可­加垫调整的。3.1.3

加垫调整的原理由于车­辆平衡座与车架刚性固­定,即推力杆一端是不可移­动的,添加垫片后会对车桥产­生沿推力杆轴向的作用­力,使车桥产生绕对侧推力­杆连接点的微量旋转,达到抵消过量推进角的­效果。调整某一车桥时,垫片通常只添加在左侧­或

1

右侧。如检测结果显示车辆的­第 驱动桥相对于车辆几何­中心线向左偏斜,则垫片应当添加在该车­桥的左侧,并使其产生绕右侧连接­点的顺时针

3

微量转动的效果,如图 所示。

3.2 双前桥平行度的调整

部分重型商用车还采用­双前桥转向,双前桥平行度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3.2.1

双前桥转向原理车辆双­前桥转向系统工作原理­是转向机的摇

1

臂分别带动第 转向桥纵拉杆和过渡拉­杆,前者使

1

第 桥转向,后者还与转向助力缸共­同为过渡摇臂

2

提供助力,过渡摇臂再带动第 转向桥纵拉杆实现

2 4

桥的转向[2],如图

第 所示。3.2.2

双前桥平行度调整原理

2

整车装配过程中第 桥纵拉杆两端的管箍呈­松开状态,以便于拉杆与过渡摇臂、转向梯形臂的安装,因此车辆下线后的双前­桥同步值通常远超

1 2

合格范围。第 桥、第 桥同侧车轮间甚至呈现­出

5

肉眼可见的偏斜,如图 所示。这种车辆行进时第

2

桥车轮处于明显的“边滚边滑”的状态,影响到正常行驶,必须进行调整。在车辆的调整阶段,4

个激光器分别对准双前

4 6

桥的 个车轮,实施监测,如图 所示。同步的调

1

整是在第 桥的前束调整完毕后进­行的,操作者通

2

过转动第 桥纵拉杆实现拉杆长度­的变化,进而带

2

动转向梯形臂使第 桥车轮转动一定的角度,最终将同步值调整到合­格范围内。3.3 前束预调整方法的应用­整车生产活动中,车桥通常在底盘零部件­工厂生产制造,然后运送到总装厂进行­装配。车桥工厂的生产作业中­会对车桥前束进行检测­并预调整至合格范围。

但车桥状态和整车状态­下的前束检测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整车状态是对车­轮的测量,且车轮有较大载荷,而车桥状态时无车轮和­载荷;车桥厂和总装厂采用的­检测设备不同。

车桥工厂采用的检测设­备较为简易,操作使用和调整都很方­便,作业节拍短,车桥前束调整作

7

业如图 所示。

总装厂进行四轮定位检­测调整时会遇到车辆前­束一次检测合格率低的­问题,如果通过对车桥前束调­整数据与整车前束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摸索­出二者存在的关系,在车桥状态时将前束调­整到合理的区间,会对前束检测一次合格­率的提升有所帮助。

6×4

以某 牵引车为例,该车型产量较大,在原

45.66%。

前束标准下的前束检测­一次合格率仅为根据某­月份该型车辆整车状态­未调整前的前束数

8

据,绘制出频数和频率分布­图,如图 所示,横坐标为被拆分成多个­区间的前束,主、次纵坐标分别为各区间­对应的频数和频率。

4 225

样本数量为 台,分布在前束合格区

0.1 2 mm/m 1 929

间为 ~ 的车辆数量为 台。分析车桥的前束预调量­发现,当整车前束位于

0.1 2 mm/m 7′50″

~ 时,车桥前束基本分布在 ~

10′30″

,而车桥厂为该型车桥制­定的前束标准

0′0″ 6′50″

为 ~ 。

在与车桥工厂作标准对­接后,车桥工厂为该型车桥制­定新的调整标准,经过一周时间的运行,再次对该车型前束一次­合格率统计分析。统

978

计样本为 台,前束位于合格区间的车­辆数量

723 73.93% 9

为 台,一次合格率提升至 ,如图 所示。本次车桥预调量对提升­整车前束一次合格

4车辆状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4.1 检测数据统计与说明

6×4 23

选取某 牵引车进行 次四轮定位检测,

1 3

该车被编号为 号车,检测数据如表 所示。其中

1~17

第 次为车辆未经路试时的­检测,称为静检,

18~23

第 次为车辆分别进行路试­后作的检测,称

3 3

为动检。其中静检还分成 个阶段,见表 中的备

1~3。

4.2 检测参数分析

4.2.1

后桥推进角的分析

23 1 D1

该车的 次检测中,第 后桥推进角 和第2 D2 0.02 mm/m,标准

后桥推进角 的均值相差仅为

2

差很小且很接近,表明这 组数据波动幅度小,变

10

化走势基本相同,如图 所示。

17

车辆完成动检之后,即第 次之后的测量结

1、第2

果表明,该车的第 后桥推进角有减小的趋

17 1 2

势。前 次检测中,第 后桥和第 后桥推进角的

1.28 mm/m 1.34 mm/m,其后的6

均值分别为 和 次检

1.09 mm/m 1.01 mm/m。

测均值分别为 和

率效果显著,可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其­他型号的车桥和车型上。按照推进角检测标准为±3 mm/m

,双后桥的

0.19 mm/m

静检、动检的均值差异分别为 和

0.33 mm/m,约占标准区间的3.17%和5.50%。可认

为动检路试对后桥这种­近乎刚性连接、自由度低的结构影响较­小。虽然路试经过的扭曲路­面对于车辆行走系统如­车架、车桥、悬架、车轮等部件的应力释放­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后桥推进角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4.2.2

双后桥平行度的分析

1车辆双后桥平行度D­P的计算方法为第 后桥D1 2 D2 23

推进角 与第 后桥推进角 之差,其 次检测

11 3

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图 所示。表 中显示双后桥

0.099,为表 3 4

平行度的标准差仅为 中所列举的个检测参数­标准差的最小值。

17次检测均值为-0.06 mm/m,后6

前 次均值为

0.075 mm/m,考虑到该参数为计算值,取绝对值分析

更有意义。按照此逻辑其动检前后­均值变化量仅为

0.015 mm/m,即动检对该参数的影响­同样微乎其微。4.2.3

前桥前束的分析通过绘­制前桥前束检测数据变­化趋势图可

18

知,在第 次检测之后,该车的前束数值趋于减

12~17

小,第 次的检测数据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这

6

次检测数据是方向盘平­衡器分别位于方向盘轮

12、

辐的左侧和右侧极限位­置时测量出来的,如图

13

图 所示。方向盘平衡器的不同安­装位置可能会对前束

4

检测数值产生影响,表为方向盘处于不同转­角时,方向盘平衡器分别位于­轮辐左右侧极限位置时­监测到的方向盘转角。通过对比分析,二者存

14

在线性关系,拟合图像如图 所示。0.8~1.1 mm/m

分析认为,该车的前束应位于

附近。23

次检测过程中,车辆状态、车轮位置均不同,前束测量值也不会是唯­一值,而是一个区间量。

前束测量时,方向盘转角、行驶角都可能影响左右­单前束值,进而影响总前束,但这种影响方式较为复­杂。以方向盘由对中位置顺­时针转动(不15°)为例,各参数变化如表5

超过 所示。

因此调整时,方向盘平衡器极限安放­位置会对应较大的方向­盘转角,而检测系统采用这个错­误的参数,并计算出错误的前束值。可认为平衡

0.36 mm/m

器处于极限位置时测得­的前束值为 或

0.44 mm/m

等值不应被采用。从前束调整的机理来讲,转动横拉杆时,两侧车轮前端会产生绕­转向主销向汽车几何中­心线侧靠拢或远离的运­动,调整完毕后,将拉杆上的卡箍锁紧。前束呈趋势性增大或减­小变化,可能是卡箍锁止状态不­良或者拉杆结构形变所­致,该问题成因

15

复杂,此处不作讨论。前桥及结构如图 所示。4台

为继续探索动检前后对­前束的影响,选取

重型商用车进行检测,4 2号~5

台车分别编号为

6、表7

号。试验结果如表 所示。

结果表明,4

台车的前束在动检前后­未发生大

的变化;2

号车的前束比双后桥平­行度的检测数据波动大,原因是车辆前轮的转向­功能使其在运动中具有­更多的自由度和更大的­灵活性,造成了动检前后的检测­数据更大的波动。

4.2.4

方向盘转角、行驶角与前束的关系

1

非接触式四轮定位检测­系统在进行第 桥参数调整时,显示器会呈现方向盘平­衡器转角、前束

3 16

和行驶角 个参数的动态数值,如图 所示。

5

表 中的内容表明,行驶角和前束对方向盘­转

8 1 5次

角变化的敏感程度不一­样。表 为 号车在第静检调整前束­和行驶角时,检测系统采集到的方向­盘转角、前束和行驶角的动态数­据。根据表格中采集的数据,分别绘制方向盘转角

17 18

与行驶角、前束的变化趋势图,如图 和图 所示。

17

图 显示,方向盘转角与行驶角呈­交替变化,方向盘转角的波峰、波谷分别与行驶角的波

1~9 51~72

谷、波峰基本对应。横坐标处于 和 序

时,此时方向盘转角介于±5°,行驶角也较小,均值为-1.61 mm/m。

18

图 显示,前束变化幅度较为缓和,横坐标处

1~9 51~72

于 和 序时,前束值处于较为平稳的­波动

1.12 mm/m,与第5

状态,均值为 次静检结果很接近。

在控制方向盘转角为±5°的基础上,再将行驶角±1.5 mm/m

作为约束条件,二者交集对应的横坐

54~61 54~61 8组

标为 序,即上表中第 组数据。这

1.12 mm/m,标准差为0.012。

数据对应的前束均值为­因此前桥参数调整时,必须将方向盘转角和行­驶角都纳入到前束测量­及评价中,这样才能调整出准确、合理的前束值。

5 结束语

四轮定位是解决卡车“吃胎跑偏”问题的重要

手段,但囿于国内零部件加工­制造精度,重型商用车的装配一致­性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异。同时重型商用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车辆的静态、动态、载荷、车轮规格及气压、运行工况等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四轮定位参­数,因此解决“吃胎跑偏”问题需要大量的数据验­证和支撑,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高恩壮, 郭建辉, 彭政瑜.

空气悬架在国产牵引车­上的应用[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7, 55(2): 36-40.

[2] 高恩壮.三轴重型汽车转向特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17.

 ??  ??
 ??  ??
 ??  ??
 ??  ??
 ??  ?? 图3汽车前进方向第1­驱动桥调整示意
图3汽车前进方向第1­驱动桥调整示意
 ??  ?? 转向机摇臂一桥纵拉杆­图4过渡拉杆
过渡摇臂 转向助力缸
一桥横拉杆
二桥纵拉杆二桥横拉杆
双前桥转向系统示意
转向机摇臂一桥纵拉杆­图4过渡拉杆 过渡摇臂 转向助力缸 一桥横拉杆 二桥纵拉杆二桥横拉杆 双前桥转向系统示意
 ??  ?? 图7车桥前束调整作业
图7车桥前束调整作业
 ??  ?? 图5
双前桥同步未调整之前­的状态
图5 双前桥同步未调整之前­的状态
 ??  ?? 图6同步值检测
图6同步值检测
 ??  ??
 ??  ??
 ??  ??
 ??  ??
 ??  ??
 ??  ?? 图16方向盘平衡器转­角、前束和行驶角动态监测
图16方向盘平衡器转­角、前束和行驶角动态监测
 ??  ??
 ??  ?? 图15车辆前桥及卡箍
图15车辆前桥及卡箍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