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侧围外板冲压成形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张新颖余天明栗彬琦崔­岸Simul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ide Panel Stamping ………………………… Zhang Xinying, Yu Tianming, Li Binqi, Cui An

- 张新颖1 余天明1,2 栗彬琦1 崔岸1,2

(1.吉林大学 130022;2.吉林大学 130022)汽车工程学院,长春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试验室,长春

摘要:针对侧围外板成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为提高零件工艺设计的­效率,利用Dynaform 软件建立了冲压成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在数值仿真过程中,通过增加拉深筋、改变压边力的方式确定­了压边力

1 800 kn,拉深筋高度为4mm为 时,可以有效改善拉皱及破­裂问题。该研究方法可为侧围外­板的工艺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侧围外板 冲压成形仿真 工艺补充 工艺参数

中图分类号:U463.8 文献标识码:B 10.19710/J.cnki.1003-8817.20190359

DOI: 1 前言

汽车车身覆盖件与底盘、发动机、电子电器是

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1],其中车身覆盖件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结构尺寸大、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2- 3] ,是汽车整体性能和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它的设计和生产更是汽­车整个开发过程的关

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发­周期和成本[4]。

随着有限元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冲压模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缩短了冲压工艺方案锁­定周期,使得生产中的试验次数­大大减少,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极大提高了汽车制造的­生产效率[5-6]。

2 侧围外板工艺补充设计

在进行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时,首先必须确定冲压方向,保证覆盖件能够顺利成­形。在拉深工序中,确定冲压方向应考虑能­使凸模顺利进入凹模,且进入拉深件的所有角­落,因此要使凸模与毛坯接­触面尽量大,接触面位于冲模中心,使进料

1阻力均匀。本研究选择的冲压方向­如图 所示。工艺补充指为了顺利拉­深成形出合格的制件,在冲压件的基础上所添­加的材料,用以满足拉深、压料面和修边等工序的­要求。

作者简介:张新颖(1998—),女,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优化技术。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张新颖, 余天明, 栗彬琦, 等.侧围外板冲压成形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J].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1(8):61-65.

ZHANG X, YU T, LI B, et al. Simul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ide Panel Stamping [J]. 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 2021(8): 61-65.

工艺补充分为内工艺补­充和外工艺补充。如2

图 所示,其中外工艺补充包括拉­深部分的补充和压料面­两部分。

压料面是凹模圆角半径­以外的部分毛坯,压边圈将拉深坯料压紧­在凹模压料面上。在凸模对坯料开始拉深­前,压边圈将坯料压紧在凹­模压料面上。

3

如图 所示,在成形过程中,需要保证拉深方向和压­料面的相对位置合理,这样压料面才会更好地­发挥功能。对于拉深工艺,凸模与压料面应满足一­定的

4

长度关系,如图 所示。在成形过程中,压料面的存在会使板料­在凸模接触到它时处于­一种张紧的状态,从而能够很好地贴在凸­模上并进入到凹模中,否则容易起皱。

某款商用车侧围外板本­身不具有对称性,所以拉深过程中各部位­受力不均匀,因此采用双件拉深的方­法,将零件对称布置,采用一模俩件的生产模­式, 25 mm

在距离外板边缘 处建立对称面,将原

5模型对称并将对称后­的两半零件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工艺补充完成后,冲压后得到的工件形状­如6

图 所示。

3 侧围外板冲压成形仿真

1mm DC04,力学性

侧围外板的材料为厚度 的

1。

能见表3.1 网格的划分

Dynaform

由于 对网格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为保证仿真的精度,采用专业的有限元前处­理软件

Hypermesh

进行网格划分。由于零件尺寸较大,为减少网格数量,网格最

30 mm,并采用三角形与四边形­网

大尺寸设置为

7

格联合划分。最后,凹模划分完成的网格如­图所示。凸模、压边圈、板料的网格划分步骤与­凹模类似。

3.2 基于Dynaform­的侧围外板仿真前处理

首先将凹模、凸模、压边圈、板料划分完网格

Dynaform

后的模型导入到 软件中,导入后模型如

8

图 所示。

板料成形的设置如下。

1mm

a.板料的厚度设置为 ,单动拉深,凹模在上,凸模在下,凹模向下运动。

0.1~0.15

b.钢材之间的摩擦系数通­常在 之

0.125。

间,本次仿真中选用软件的­默认值冲压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压边工序,凹模

2

向下运动与压边圈闭合,将凹模的速度设置为

000 mm/s。

第二步是拉深工序,凹模跟压边圈一起往下­运

5 000 mm/s,

动与凸模闭合,将凹模运动速度设置为

运用经验公式(1)计算理论压边力的值。

= ×p 1

P A ( )

式中,P为压边力;A为压边圈的面积;p为单位压边力。

CATIA A=1.459 m2

由 计算得 ,查冲压手册可

2.5~3.0 MPA,知,单位压边力p一般为 本研究取p=2.9 MPA,经计算得理论压边力P=4 231.1 kn,依

此参照,将仿真中压边力的初始­值设置为略小一

4 150 kn。

些的各项参数设定完成­后预览模具的运动情况,观察凸凹模之间是否完­全闭合,从而检查设定过

程有无错误。4 冲压工艺参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Dynaform的后­处理软件打开*.d3plot

利用 形式的结果文件,将凸模、凹模、压边圈隐藏,观看板料在成形过程中­的动画及成形极限图与­厚度分布9

图,如图 所示。

从成形极限图中可以看­出,拉深过程中在外板下侧­的两个尖角处已经出现­了破裂区,且在厚

0.547 mm

度图中显示最薄处厚度­为 ,减薄率

45.3%,不能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此部分拉深深度较­大,而且处于凸凹模的直角­处,进料阻力较大,所以板料被过分拉深直­至拉裂。为解决拉裂的问题,需要重新选取工艺参数。

3 000 kn,

a.为减小进料阻力,将压边力减小至

10

仿真结果如图 所示。减小压边力后仍存在拉­裂,但还未起皱。

2 000 kn,仿真结果如图

b.继续减小压边力至

11

所示。减小压边力并未改善拉­裂问题,且如果继续减小压边力­可能会导致起皱。

c.由于压边力的减小对拉­裂情况的改善不是很明­显,且压边力不能过小,所以将压边力设置为初­始值,在压边圈上设置四段等­效拉深筋,拉深筋

12a

分布图如图 所示,采用半圆形拉深筋,该拉深

4mm 4mm

筋的高度设置为 ,圆角半径为 ,根据板料厚度和材料计­算出阻力大小的经验值,这个力

435.0 N,拉深筋的阻力系数值

是完全锁模力值,为

20%,仿真结果如图12b、图12c

为 所示。可以看出增设拉深筋之­后,进料情况得到改善,拉裂部分面积减小。3 000 kn,仿真结果如

d.继续将压边力减小至

13

图 所示,从成形极限图可以看出­冲压结果得到改善,但是在零件的边角部分­仍有破损,从厚度分

0.609 mm,减薄

布图看到,变形后最薄处的厚度为

39.1%,根据经验判断这部分在­生产中会出现

率为

1.145 mm,增厚率14.5%,

破裂现象,最厚处厚度为增厚的部­分基本为工艺补充部分,在拉深和整形之后会修­边去掉。5 0.609 mm

e.由于第 次仿真零件最薄处为 ,

30%

超过合理的最大减薄率 ,将压边力减小为

1 800 kn, 14

仿真结果如图 所示。这次仿真结果显示在压­边力减小之后,不仅

0.704 mm,减

没有了拉裂的部分,且零件最薄处为

薄率也得到了改善,少量起皱部分分布在法­兰区域,满足生产要求。

通过上述多次仿真,可以看出工艺参数对冲­压成形仿真结果的影响,单纯的减小压边力对拉­裂情况的改善不大,而且由于压料面形状特­殊,压边力过大会导致板料­产生褶皱,增设拉深筋可以改善材­料的流动状况以及板料­的成形情况。5 结束语侧围外板是车身­大型外覆盖件,对冲压成形Dynaf­orm

要求比较高,利用 软件对侧围外板进行冲­压成形仿真,通过选取合适的压边力、增设拉深筋,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拉裂、起皱的问题。

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在­车身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数值仿真技术可以模拟­零件冲压成形过程,检查可能发生的缺陷,从而进行改良设计,减少了试验时间与设计­成本,对实际的生产过程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家瑞. 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汽车构造(第

2009.

[2] 王义林.基于KBE的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方案设计[J].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12(4):345-348.

[3]王沁峰,胡志超,张火土,等.汽车覆盖件逆向工程设­计研

究与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 (4): 83-85.

[4] 易俊松.汽车覆盖件冲压CAP­P方法及系统实现[J].中国

机械工程,2001,12(7):732-734.

[5] 赵侠,傅建,余玲,等.数值模拟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成形中

的应用[J].锻压技术,2006, 31 (1) :15-17.

[6] 陈冀东,余世浩,王宁,等.基于Dynaform

的汽车覆盖件拉

延模具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 2007 (6) :72-74.

 ??  ??
 ??  ??
 ??  ??
 ??  ??
 ??  ??
 ??  ??
 ??  ??
 ??  ??
 ??  ?? 图7凹模网格划分结果
图7凹模网格划分结果
 ??  ?? 图8导入模型
图8导入模型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