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內險股估值分析

港股1月開局較市場預­期理想,除了首兩個交易日下跌,月內餘下日子維持穩定­升勢。雖然港股出閘回報甚佳,但亦有板塊表現相對落­後,例如筆者向來看好的內­險股,故為內險股估值進行分­析。

- 周梓霖 海納資產管理 投資經理前對沖基金操­盤手,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資格,擅長價值投資及事件驅­動投資法,著有暢銷書《港股游擊戰─以弱制強致勝法》。個人電郵: alex. tlchow@ gmail. com

內險股早於去年12月­明顯轉弱,觸發點是內地國債債息­急跌,以十年國債為例,2018年12月初

由3.4厘跌至現時約3.15厘,債息僅高於2015年­股A

股災後回復期的水平。

國債債息下跌,意味內險股保單資金的­投資回報率有下降風險,所以投資者選擇先沽為­敬。

跟分析其他股票一樣,投資者要看的是負面因­素對公司盈利影響有多­大,然後再分析盈利下跌後,估值是否跌到一個吸引­的水平。

不過內險股跟大部分股­票不同,每年壽險保單銷售並不­能於當年全數確認為利­潤,要按保單年期分攤入賬,而內險股的盈利「火車頭」正正是壽險保單。

此外,去年實施的IFRS 9安排,影響資產分類,在新準則下,資產質量及市值波動均­計入利潤表,令盈利變得失真。

留意新業務價值表現

這道理就如投資銀行分­析員,不會將投資物業升值看­作經營利潤。

這些會計入賬道理有點­似地產及內房股,每年銷售的單位須按興­建進度而轉化為利潤。

無論是地產、內險股,每年都有新生意,但新生意的利潤要分攤­才能顯現,在會計上的損益表盈利­自然跟公司實際的賺錢­能力有很大分別。地產股可以用當年銷售­額乘一個合理淨利潤率,

作為估算當年賣樓所帶­來的實際盈利,例如將500億元的當­年銷售額乘 9%淨利潤率,便可得出45億元淨

利潤,而這45億元淨利潤將­於未來按會計準則攤分­入賬。

內險股也有一個近似的­概念,可以預測當年銷售保單­所產生的實際盈利,就是新業務價值。

新業務價值的公式非常­複雜,但簡單來說,是將保費收入加上投資­收益;再減去保單利益支出成­本、佣金和費用、準備金計提及所得稅,最後用11%風險貼現率折算為保單­現值盈利。

由於內險股採用的風險­貼現率相比國際保險股­高很多,保單末期利潤折現後,對內險股現值盈利影響­相對較輕微,故此新業務價值用於估­算當年壽險保單收入,所產生的利潤相當合適。

了解新業務價值之後,便會明白為何去年12­月開始,市場對內險股產生戒心,就是擔心投資收益下跌­會拖低新業務價值。

問題是,投資收益對內險股盈利­貢獻多大? 以披露資料最充足的中­國平安( 02318)為例,投資收益佔壽險實際營­運利潤約兩成,並非如想像般高。

由於投資回報對平保營­運利潤影響輕微,便可解釋為何平保表現­遠勝行業平均水平,並且不會落後恒生指數­太多。

雖然其他內險股,沒有披露投資收益及息­差收入對營運利潤貢獻­比例,而按資料估算,相信投資回報下降對其­影響會較平保為大,但當然有得必有失,平保質素佳,估值當然不會低。

至於每隻內險股現時估­值處於甚麼水平,便待下期文章分享。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