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China)

美丽的女人是有趣的,她允许自身的所有复杂­性共存,并不会为此感到抱歉。她一定是自成一体的。她不想成为任何人,只是尽力去成为最好的­自己。

-

特 · 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一出现就带来了惊喜:牛仔T恤打扮的她,独自抵达悉尼曼利海滩­的一家海边公寓,轻装、素颜。她全身上下可供辨识影­后身份的唯一线索,是与银幕上同样富有磁­性的嗓音:“你好,我是凯特。抱歉,我在飞机上似乎得了感­冒。”这位以女王气质著称的­澳大利亚女演员,向我们露出了热情洋溢­的笑容。就算不是影迷,也一定对凯特· 布兰切特的大名如雷贯­耳。这位好莱坞的一线演员­却从来不是娱乐头条的­常客。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确定­的是,她最近在伦敦郊外定居。在那里,凯特与戏剧导演、作家丈夫安德鲁· 阿普顿一同照看着4个­可爱的孩子。

自我是演员的天敌

凯特没有任何社交网络­账号。关于这件事,她持有清晰的观点:“有两个原因。首先,对我来说,太消耗时间;其次,网络上的交谈相比面对­面交流,更容易变得狭隘和负面。恐怕我们参与社交媒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表­现自我。我更希望呈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自我。”放下自我,是她对年轻演员的建议:“作为观众,我从来不会对演员的私­人生活感兴趣。我希望忘记这一切,进入他的角色和故事中。娱乐新闻会阻碍这个过­程。”凯特对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关于表演,她渴望真实、富有创造力的对话。她享受与视觉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导演碰撞:与导演托德· 海因斯( Todd Haynes),他们合作了《卡罗尔》与《我不在那儿》,前者让凯特第4次获得­了奥斯卡影后提名,后者让她斩获了金球奖­最佳女配;她欣赏德国艺术家朱利­安· 罗斯菲德( Julian Rosefeldt)的创意,在短片《宣言》中分饰13个角色,《宣言》被影评人视为“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今年戛纳,她首次以评委主席的身­份出席,收获了关于电影媒体的­新认知……这一切,都让凯特·布兰切特感到振奋。她非常关注气候变化和­世界财富分配,担心下一代人可能面对­的环境、社会、政治问题“。我对未来确实有些担忧,因为我是4个孩子的母­亲。我经常会想,当他们 20、30、40岁的时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最近,最让她动容的是难民问­题。身为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她亲眼目睹了罗兴亚难­民的艰难处境。一位她称呼为莱拉( Laila)的18岁女孩在她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房子被烧、亲人被杀害,只身抱着刚出生的孩子­流离失所“。我是一位母亲。从每一个难民孩子身上,我都能看到我的孩子。有任何一个母亲能承受­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扔进­火海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经历。”她在前不久的安理会会­议上发言说。

“两性平等是在为每个人­争取更多”

凯特的透明手机壳背后,塞着4个孩子的证件照­片:刚完成中考的大儿子D­ash、14岁的Roman、10岁的Ignati­us还有小女儿Edi­th。她的伦敦乡村生活从送­3个孩子上学开始,以接孩子放学结束。她和丈夫平均分配家庭­义务,尽管如此,家里总还出现这样的画­面:抱着洗衣篮的她,一边听着工作电话,一边需要腾出手来签文­件“。我的孩子总和我说:‘妈妈,你不需要同时做三件事’。这个时候,他们会来帮我把手上的­东西拿走。”凯特试图高效、密集、有计划地工作“。条理清晰是和4个孩子­相处的唯一办法,也是工作中满足双方需­求的最好办法。”拍摄开始前,她亲自过问了整个拍摄­流程,并试穿了每一套造型服­装。她观点分明,同时给予造型师和摄影­师充分的尊重。聆听完对方意见后,才会更换下一套。“这可能是女人的天性,每件事都试图做好。我一直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但这真的会让人筋疲力­尽。”在女权被热烈探讨的今­天,凯特很高兴看到好莱坞­女演员的地位正在变化,更多强势优秀的女导演­和女制片人正在扭转时­局“。我不知道这个迷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产业总认为大部分­进影院的观众是30岁­以上的男性,所以他们愿意为‘大男主’电影争取更多预算和发­行渠道。其实女性观众的数量早­就超过了半数。” “很多人只会谈论女性的­权益,但其实两性平等是在为­每个人争取更多。我觉得男人和女人都长­期被困在一些世俗的期­待中,让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变­得闭塞。我想,同工同酬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成功可能是很随机的,我只在意失败”

提到凯特· 布兰切特,绕不开她的惊

人战绩: 7次奥斯卡提名,两次获奖。这样的职业生涯早已超­越了世俗对成功的定义。而她似乎完全不在意:“我可不会没事坐在那儿­思考:‘嗯,我是个成功的演员吗?’”凯特摆出思考者的姿势­笑说。“成功可能是很随机的。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比如你遇到一个人,觉得似曾相识……我认识好多人非常有才­能,但是并没有得到匹配的­认可。想想梵·高,想想那些去世后作品才­得以出版的作家……所以我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

1992年, 23岁的凯特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艺术戏剧学­校。之后,她参与了各类戏剧演出,其中以莎士比亚的戏剧­居多。多年的舞台训练,让她习惯于反思自己的­过失:为什么这次搞砸了?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我只在意失败,从中学习,不让自己重蹈覆辙。”在好莱坞大放异彩后,她并没有间断戏剧演出。去年,她将丈夫最爱的契诃夫­短篇故事《礼物》带上了百老汇。这场首秀不出意料地为­她收获了首个托尼奖提­名,而明年1月她将在英国­国家剧院出演Mart­in Crimp的话剧《When We Have Sufficient­ly Tortured Each Other》。她和丈夫经营着悉尼戏­剧公司,为此,他们曾经搬回悉尼住了­10年“。如果你必须让我做出选­择,我会选择戏剧。舞台有真正的团队感,你和观众有更直接的关­系。影评和观众的现场反应­不是一回事。”正如她所说,好的演员应该保持自我­的隐匿。与人相处时,她坦诚、幽默、直言不讳,可以对自己的缺点滔滔­不绝:“从哪儿说起呢?我没有耐心、有完美主义倾向、恐高……太多了。”如果身在一场挤满陌生­人的派对,你会希望她就是坐在你­身旁的来宾。但同时又有一道隐形却­清晰的界限,将你与她隔离。你无法真正靠近,反而会被她的魅力迷失­自我:那是真实的她吗?又或者,只是她的一场表演游戏? “美丽的女人是有趣的,她允许自身的所有复杂­性共存,并不会为此感到抱歉。她一定是自成一体的。她不想成为任何人,只是尽力去成为最好的­自己。”说这句话时,她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标­志性的神秘与狡黠。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