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and Life

腌笃鲜与 1+1 > 2/ 汤啸天

- 文_汤啸天

腌笃鲜是江浙地区流行­的家常菜。“腌”是指原料中的咸肉; “笃”是借用方言“笃悠悠”中“安稳”“不急不忙”的原意,指用小火慢炖形成的醇­厚汤汁;“鲜”无疑是指鲜美无比的口­感。 腌笃鲜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般用春笋,属于每年春天必尝的味­道。

大众版腌笃鲜的用料和­烹制工艺都很简单,基本用料是咸猪肉、春笋、鲜猪肉(也可以用蹄髈、排骨、猪爪)以及葱、姜和料酒。咸肉的盐分会在慢火烹­饪的过程中释放,所以基本上可以不用再­加盐。升级版腌笃鲜的食材还­有火腿肉、扁尖、百叶结等可自选。加入火腿肉可以提升汤­的鲜香味,加入百叶结则可吸收浓­汤鲜味。扁尖是以竹子的嫩芽或­嫩鞭,经盐水煮过以后再用炭­火烘焙而成的,鲜美爽口且肉质脆嫩,但事先要用冷水浸泡,以去除部分咸味。食材准备好放入砂锅之­后,一定要留意是加开水而­不是加冷水。热水使肉质中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快速受热凝­结,既可防止营养成分流失,又可令肉质鲜美。加开水、慢火烹制的腌笃鲜汤入­口香浓而不肥腻,鲜春笋嫩到入口出水、咸肉酥到入口溢香、鲜肉烂到入口即化。

烧“腌笃鲜”是一定要把多种食材组­合在一起慢慢地“笃”的,我欣赏“笃”字营造的美食意境,更赞美多种食材搭配、组合、互补形成的优势。“笃”意指用小火慢慢地炖至­汤色乳白、肉酥笋香,但前提是有咸肉、鲜肉、春笋、百叶结等多种味道鲜美­食材的共同加入。咸肉与鲜肉尽管都是猪­肉,但各自的鲜味不同,互补的综合效果是 1+1 > 2 ;春笋与百叶结都属于素­菜,与鲜肉、咸肉的荤素搭配效果也­是 1+1 > 2 ;火腿与扁尖是经过预先­加工的荤素搭配,在慢火的作用下,窖藏的火腿香与扁尖的­烘焙鲜又产生了 1+1 > 2的效果。三个 1+1 > 2的有机组合,腌笃鲜怎么可能不鲜美­怡人呢?!

近年来,又出现了“腌笃鲜青团”“腌笃鲜月饼”等创新产品。基本做法是把腌笃鲜汤­做成半熟之后捞出固形­物部分,冷却后切成小丁;倒入热锅翻炒,用水淀粉勾芡,盛出冷却后,做成大小一致的馅料团;馅料包入青团或者月饼­的面坯之后,再上屉蒸或者烘烤,与一般青团、月饼的做法相同。坦率地说,“腌笃鲜青团”“腌笃鲜月饼”等这类创新是在“旧瓶装新酒”的思路下做了馅料的改­变,成功与否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腌笃鲜作为一道公众接­受度较高的汤食,具有水分含量高、口味鲜美、荤素搭配、富含纤维素等特点,搞创新似乎更加应当扬­长避短。如果腌笃鲜背离“汤”的优势,变成“爆炒腌笃鲜”或者跨入“馅”的行列,难免令人质疑“汤到哪里去了”?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客观上需要开发便于携­带、便于加热、口感鲜美、营养均衡、适宜流水线生产的快捷­食品。我不禁想到,腌笃鲜能否与自热盒饭­结缘呢?自热盒饭实际上是用餐­盒内的水袋和用无纺布­包装的发热剂遇水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加热饭菜的效果。用过自热盒饭的人都知­道,盒饭中的米饭要加一些­水,这样加热以后才能松软­可口。这就是说,放在米饭上的菜品水分­不足难以使得盒饭松软,腌笃鲜的高含水量恰恰­可以弥补自热盒饭的水­分不足。如果以“米饭+腌笃鲜”开发自热盒饭,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展望未来,腌笃鲜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但我们要注意,实践中的1+1 有>2、=2、<2的三种可能。创新的1+1 是否一定> 2,还需要考察所组合的各­个部分是否搭得上、配得拢,以及组合的关系是否有­利于功能的发挥。如果1+1所捏合的是“针尖对麦芒”,尽管针尖与麦芒都是优­秀的,但由于两者不适配,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捏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相互抵触,就会出现1+1 < 2的局面。民间流传“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创新的同时,我们要尽量发挥各种优­良要素有机组合形成放­大优势的原理,取得更多的 1+1 > 2。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疾病都会引起胸痛,有的剧烈,有的轻微,有的性命攸关,有的无损健康。然而,以下三种突发的、剧烈的,尤其伴有心跳、呼吸异常症状的胸痛,必须毫不迟疑地立即就­医诊治,并尽可能地到设有“胸痛中心”的医院,以便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突然发作的严重胸痛:心肌梗死最多

在这三种胸痛之疾病中,心肌梗死最为常见。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的并发症。冠状动脉中脂类物质形­成的斑块破裂,并引发局部的血液凝结­形成血栓,堵塞了下游较细的冠状­动脉,造成由该血管供血部分­的心肌缺血、缺氧,乃至坏死,若坏死范围较大则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或引发严重心律紊乱,导致病人性命不保。心肌梗死发作时一般皆­有严重的胸痛,疼痛的部位在胸前区或­稍偏左,常向左侧手臂内侧、左颈部、上腹部放散,多呈压榨性疼痛,并常伴有心悸、出冷汗,甚至晕厥等现象。心肌梗死是严重的病症,应及时送“胸痛中心”急救。

一般而言,此种胸痛发生后应即让­病人躺下休息,保持镇静,若平时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此时可试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若10 分钟内不见缓解,应即呼叫救护车送“胸痛中心”救治,并嚼服 600毫克阿斯匹林,或可防止梗塞面积扩大。

在心肌梗死的急救方面­有“时间即是心肌”的说法,心脏专家认为最好在发­病后2小时内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若超过6小时,梗死部位的心肌细胞8­0%将死亡,即使病人尚能生存,其心脏功能必定很糟了。

血栓阻塞肺动脉引起肺­梗塞

另一种伴有胸痛症状的­严重病症是肺梗塞,它因肺动脉被其上游冲­刷下来的血栓堵塞而引­起。肺动脉的功能是将静脉­回流到心脏里的血液输­送到肺部,在肺泡壁上释放出二氧­化碳等废物,并吸收肺泡中的氧,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心脏,再经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可见,肺动脉接受的是全身的­静脉血,如果把它比成一条河,它的上游便是全身的静­脉和接受、汇总这些静脉血的右心­房及将这些血液推送到­肺动脉中来的右心室。

在整个肺动脉上游部位,有两个地方最容易形成­血栓:一是下肢与盆腔中的静­脉,因久卧、久坐不动,或因怀孕或肿瘤、腹水等的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加以各种因素导致血黏­度增高而形成的血栓;另一个是因心房颤动,血液在心房中涡旋而易­形成血栓。这血栓一旦进入肺动脉,便可阻塞肺动脉的大小­分支,若阻塞的分支较小、较少,则可能无明显症状,若阻塞的分支较大、较多,则上述二氧化碳与氧的­交换障碍,病人因缺氧而气急;肺动脉阻塞后心脏向肺­部搏血受阻,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悸、面色紫绀;由于肺部缺血,肺组织坏死,病人会咳嗽咯血,若涉及胸膜,必然引发胸痛。

肺梗塞涉及范围较广者,病人常因呼吸循环障碍­而丧生。故此病胸痛或虽不为过­剧,但因可导致心肺循环衰­竭而有较高的死亡率,亦须及时送“胸痛中心”急救。

相对少见、绝对严重的“主动脉夹层”

第三种伴有胸痛症状的­严重病症称为“主动脉夹层”,这病较为少见,亦不太好理解。主动脉,

顾名思义是人体最主要­的动脉。主动脉起于心脏之左心­室,两者之间有主动脉瓣相­隔,心脏收缩时主动脉瓣张­开,血液经主动脉瓣口进入­主动脉中,心脏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使进入主动脉之血液不­能返回。主动脉在胸腔内先向颈­部伸延,这一段称为“升主动脉”,然后转而向下称为“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身体各处所需的血液皆­由主动脉的各分支提供。

主动脉之壁分内、中、外三层。内层较薄,由上皮细胞等构成,中层较厚,由10~40 层斜行的平滑肌细胞构­成,外层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等构成。如动脉壁内层有破口且­中层有坏死等情况,血液便可冲入动脉中层,沿动脉长轴伸延,使动脉壁在中层撕裂,即形成此病,称为“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壁间动脉瘤”。

此病病因尚不明确,但已证明与高血压有关,另有几种遗传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患者发生­此病的机会多。此病的本质是主动脉壁­的撕裂,故会产生剧烈的胸痛,疼痛多起于前胸,但会向背部、腹部放散。由于内层的破口多在主­动脉瓣附近的升主动脉,故多伴有主动脉瓣关闭­障碍,血液还可自主动脉根部­冲入心脏与其外的包膜­构成的心包腔中,压迫心脏造成血液循环­紊乱。如果夹层中的血液进一­步穿透血管壁的外膜,则血液更可源源进入胸­腹腔中,则绝对有生命之虑。可见,此病极为凶险,一旦发生应即送“胸痛中心”急救。

“心脏专家认为最好在发­病后 2小时内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若超过6小时,梗死部位的心肌细胞8­0%将死亡,即使病人尚能生存,其心脏功能必定很糟了。”

 ??  ??
 ??  ??
 ??  ??
 ??  ??
 ??  ?? 杨秉辉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杨秉辉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