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Industry

2016外卖排行榜 酸辣土豆丝登顶

孙毅文

-

“又喝声此起彼伏。这家老北京传统餐馆的­董事长艾兴有告诉记者,仅 炒疙瘩,一个常营店一天就能外­卖300份以上。

近日,由美团点评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外卖O2­O行业 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外卖排­名前五 的分别是:酸辣土豆丝、水煮鱼、鱼香肉丝、皮蛋瘦肉粥和香辣鸡 腿堡。

2016年售出最多菜­品:酸辣土豆丝

区。 要了三份炒疙瘩,外卖,快点儿啊!”“好嘞!” 刚到中午十一点,北京紫光园常营店后厨­就忙碌起来,吆

《报告》还显示,北京人点的最多的菜前­三位分别是:宫保鸡 丁、家常(麻婆)豆腐、酸辣土豆丝。

从点外卖的数量、点餐时间等数据综合来­看,全国最苦逼加班 商圈分别是北京的望京、杭州的下沙和广州的天­河。

在北京,热门外卖商户集中于四­环内,四环路和三环沿线的 商圈、大学(包括中关村、五道口、惠新西街等)是外卖典型密集

《报告》还显示: 2016年外卖占比比­较高的6个省市,分别是广 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四川。

这6个省市的外卖偏好­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点。比如:广 东外卖偏好前三名是——粤菜/茶餐厅、米粉米线、快餐简餐;江苏 ——黄焖鸡米饭、炸鸡/鸡排/炸串、饺子馄饨;浙江——本帮江浙 菜、面馆、炸鸡/鸡排/炸串;上海——包子/粥、炸鸡/鸡排/炸串、 川湘菜;北京——北京菜、麻辣烫、包子/粥;四川——冒菜、川湘 菜、西式快餐。

特殊天气影响外卖订单­量

《报告》显示:特殊天气与外卖 订单量有关联,在非下雨天到中雨的过 程中,外卖的增长率基本固定­在8%左 右;如果天气更加恶劣,天气从中雨升 格到大雨,外卖订单量则会快速增­长 20%左右。严重污染的天气与空气­质量 为优的天气相比,订单量的增幅可达到 27%。

除了天气,节日对外卖订单量的影 响也非常明显。受春节返乡影响,春节 期间外卖订单量起伏波­动剧烈,春节期间订单量下降5­2%,节后反弹 强劲增长142%;其余小长假订单量均呈“前低后高”的趋势,反映 出在小长假结束阶段大­家普遍比较喜欢在家里­休息。此外,周末外卖 平均日订单量较工作日­平均日订单上涨约10%。

老字号的新机遇

根据《报告》数据,2016年外卖日订单­量从500万单到60­0万 单、600万单到700万­单,分别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从区域上看,北 京、广东等地的外卖订单份­额占比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北京人已经 越来越倾向于点外卖而­非堂食。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公­关部长张欣媛告诉记者:“虽然北京很 多百年老店,多年以来都是以传统接­待堂食顾客为主,但是2016年 确实变化很大,老店也开始接新生意,做外卖的越来越多。”

紫光园就是典型代表。这家老店如今的掌门人­艾兴有也没想 到,外卖订单会突发式增长:“可能老顾客都知道,我们原来基本 不做外卖,都是到店里来吃,老人儿也都好吃口热乎­的。没想到 2016年,外卖突然变多。”

用餐方式的改变,让艾兴有也开始研究哪­些菜品更适合外卖。 “像我们店有一些传统名­菜,比如说爆肚,就没人点外卖,这东西 上桌就得吃,吃个新鲜,等外卖送到家就凉了,没法吃。”在这个 外卖时代,紫光园最受欢迎的是炒­疙瘩、醋熘木须、扁豆牛肉丝这 几样。

炒疙瘩,是这家老店的镇店之宝。“我们店原来最早就是个­炒 疙瘩店,是从小门脸儿卖炒疙瘩­发展成这样的。”艾兴有说,作为 一道传统北京美食,炒疙瘩既可以 做主食,又可以当菜,很受普通劳 动人民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时候,我们家老店在体育场南­门, 工人俱乐部那儿。那时候,从十里 堡到朝阳门,一共就三家餐馆, 其中就有我们一家,专门卖炒疙 瘩。”艾兴有回忆,朝阳区几个大 企业的工人,一到下班就来炒疙瘩 店门口排队。“这东西,好吃又扛 饿,才卖5毛钱一斤,多实惠。” 店很小,根本坐不下几个人,有些 工人就蹲在路边吃,有些拿回厂里 吃。“就因为这个,我们每天供应 完了炒疙瘩,还要推着三轮车去厂 里收碗。”

三十年前的一幕幕,记忆犹 新,三十年过去了,爱吃炒疙瘩的 老食客还是经常来寻找­老味道。 “有移居外地、移民国外的,一下 飞机,就找过来吃,别的也不多 点,就一盘炒疙瘩。”

好吃不贵系“爆款”外卖特征

一道炒疙瘩,热销三十年。艾 兴有总结,其中缘由就三个词—— 简单、实惠、好吃。“包括醋熘木 须、扁豆牛肉丝这些菜都有­差不多 的特点,有肉有菜下饭,好吃不 贵。”

为了适应外卖市场,紫光园 特意推出了炒疙瘩套餐——一份炒 疙瘩、一份小咸菜、一份酱牛肉拍 黄瓜。“这份套餐21块钱。”艾兴

特殊天气与外卖订单量­有关联,在非下雨天到中雨的过­程中,外卖的增长率基本固定­在8%左右。

有说,以前,工人们爱吃炒疙瘩, 现在白领们爱点炒疙瘩,都是因为 简单、实惠、好吃,只需要稍加改 良,老口味依然是热销品。

“这些老味道,流传了上百 年,大浪淘沙,一定是经得起时间 考验的。老人儿爱吃,年轻人也爱 吃。只不过,我们让它们更适合外 卖就可以。”艾兴有说他没有创新 菜品的习惯,他觉得那是行业领先 者们追逐的目标,“我就把这几样 老菜品做好,让老百姓用最实惠的 价钱吃到,就行。”

2017年,艾兴有打算将紫光 园的早餐也推入到外卖­市场。“我 们的早餐也便宜,俩包子一碗豆腐 脑,才6块钱,准能吃饱,咱普通老 百姓就爱这个。”

宫保鸡丁的鲜明北京特­点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 长张燕军告诉记者,宫保鸡丁作为 一道传统名菜,由清朝山东巡抚、 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最早带有鲁 菜和川菜的特点。后来,又传入北 京,进入宫廷菜系。北京的老字号 川菜馆峨眉酒家,招牌菜就有宫保 鸡丁。 煎,入汤入味儿。酸辣土豆丝,更是百吃不厌。”

张燕军告诉记者:“北京菜本就是一个集大­成的菜系,现在, 我们又处于一个物流极­度发达、社交需求旺盛、经济高速发展的时 代,北京菜也越发融入新元­素。不过,当北京人想起家乡,想起小 时候吃的好东西,还是那几口老味道——炸酱面、涮羊肉、爆肚、 炒疙瘩⋯⋯”

“差不多近一千年以来,北京都是中国的首都,所以北京菜融 合了多种元素。”张燕军介绍说,北京菜由若干子菜系构­成,包括 民间菜、宫廷菜、官府菜。

中国美食四大风味“川鲁粤苏”,北京所在的地理位置,属于 鲁菜的范围,包括山东、京津、河北、河南、山西、东北以及内蒙 古的一部分,其实都是鲁菜风味区域,所以北京老百姓的主流­民间 菜受鲁菜影响非常大。

“这道菜传承了上百年,有深厚的 历史积淀,流传很广。发展到今天,北 京的宫保鸡丁已经有鲜­明的北京特点, 鲜甜的口感,更适合北京人食用。”张 燕军分析,外卖喜欢点宫保鸡丁,还与 现在养殖业迅速发展、鸡肉价格亲民有 关,“老百姓就讲究一个好吃­不贵”, 实惠的宫保鸡丁自然深­受爱戴。而家常 豆腐和酸辣土豆丝,也都是亲民菜, “都是我这样的北京人,从小吃到大的 家常菜。家常豆腐,北京人喜欢用油

北京从元明清开始一直­处于政治中心的地位,集合了全国的风 味和食材。尤其乾隆等皇帝下江南,带回很多江南厨师,再与少数 民族美食融合,形成了宫廷菜、官府菜。由于科举从江浙地区选­拔 了大量人才,所以也带有江浙风味。

现在,我们又处于一个物流极­度发达、社交需求旺盛、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北京菜也越发融入新元­素。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