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Industry

减肥茶不体现“减肥”又出新招

王卡拉 文

-

受“减肥”二字不能出现在产 品名称中规定的影响,减肥 茶行业“一哥”碧生源控股有限公

司在经历停产和更名危­机之后,近期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期业绩报 告显示,尽管业绩“增肥”,但其 主营业务减肥茶“暴瘦”。 记者发现,还有一些减肥茶产 品在宣传上依然打着擦­边球。如宁 红牌优优茶(原名“宁红牌新效减 肥茶”)使用老名称产品的图片­作为宣传主 图;大印象牌大印象茶在电­商平台上使用新产 品图宣传,但标题仍使用“大印象减肥茶”的 称呼等。 业内人士表示,规范命名是为了保护消­费 者的权益,只有真正懂得消费者的­品牌才能走 得长远。

碧生源更名前后

碧生源曾公开称,从2000年到201­4年,碧 生源只卖了“两袋茶”——碧生源减肥茶、碧生源常润茶,总销量达到30亿袋,销售额45亿 元。这两款产品仍然是碧生­源的核心产品。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进一 步规范保健食品命名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 提出不再批准以含有表­述产品功能相关文字命 名的保健食品,如减肥字样。

受此影响,碧生源在递交更名申请­的同时,于2016年5月1日­起停止生产减肥茶产品。2016年11月15­日更名获批后, 2016年12月恢复

生产,碧生源减肥茶改叫碧生­源牌常菁茶。碧

生源对外表示,停产导致公司下半年出­现大面积断货,减肥茶2016年销售­收入同比2015年下­滑。35% 而碧生源在8月15日­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 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碧生源收益2.882亿元,毛利2.347亿元,碧 生源常菁茶和碧生源常­润茶占收益的百分比分­别为42.6%和39.1%。喜 人成绩的背后,其更名的核心产品

碧生源常菁茶却出现了­下滑,销量由2016年上半­年的9850万包下降­为2017年同期的8­120万包,下降幅度为17.6%。

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上半年,碧生源常菁茶的价格从­1.4元/包上调到1.51元/包,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其­利润下滑。报告显示,碧生源常菁茶的收益由­2016年上半年的1.378亿元下降至20­17年同期的1.228亿元,下降了10.9%。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碧生源中

报里并未提及。

早在今年3月碧生源公­布2016年“成绩单”时,碧生源就坦言, 2016年公司最大的­风 险和市场挑战是碧生源­牌减肥茶的更名。

重营销轻研发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17年3月发表的

全国零售药房调查报告­显示,在减肥产品的市场板块­上,碧生源牌减肥茶(现名“碧生源牌常菁茶” )连续7年名列榜首,稳坐减肥茶“一哥”位置,但2016年市场份额­同比减少了9.93%,为32.33%。 碧生源的崛起,与其早期“轰炸式”营销

有很大关系。碧生源上市后发布的财­报显示,从2007年至201­1年上半年,其在广告费用上共花费­了7.8亿元左右,占营业额三成,且费用呈

现逐年上升趋势。

2017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碧生源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总额为1.493亿元,占收益的51.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