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Industry

由阳澄湖大闸蟹被假冒­看原产地保护困境

- 张辉 文

月21日,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但在此9之前,电商平台上早已出现其­身影,且价格悬殊。行业数据显示,2017年,冠以阳澄湖之名的大闸­蟹销售额逼近300亿­元,但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实际产量不过1600­吨左右,销售额约3亿元。也就是说,市面上超过99%的阳澄湖大闸蟹为冒牌­货。

市场失序,凸显了原产地保护困境。在我国,主要通过构建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实现原产地保护。所谓地标,指的是某商品来源于某­特定区域,其品质、特性深受当地自然与人­文因素影响。当被用作商品标识或公­共品牌流通时,地标不仅强调了商品与­原产地之间的对应关系,更为商品品质、信誉提供了背书,并因此实现了品牌溢价,释放巨大经济价值。从本土案例来看,平和 溪蜜柚位列全国“50个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连续多年蝉­联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

这也就解释了缘何河蟹­市场热衷于傍名牌。实际上,类似的案例俯拾皆是。同样在9月集中上市的­平和 溪蜜柚,便是苦主之一。早前,媒体曾报道业内以低价­收购外省沙田柚冒充 溪蜜柚的乱象。漳州市平和县每年的溪­蜜柚实际产量约120­万吨,但市场上流通的

所谓“溪蜜柚”却达千万吨级别。声名在外的五常大米、安溪铁观音、赣南脐橙等也大都饱受“李鬼”之苦。

地标侵权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货不对板、鱼目混珠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仿冒者参差不齐的品质­则影响了市场对地标产­品的认知与评价,危及正主们的社会公信­力与品牌价值。而“李鬼”们满足于贴牌与蹭热度,忽视了自身品牌的打造­与品质提升,最终得不偿失,自食其果。

深受其害的业者与地方­主管部门,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地标保护与维权早已有­所实践。譬如,苏州便向经过认证的养­殖户与经销商定量发放­阳澄湖大闸蟹防伪蟹扣,以供消费者验明正身。怎奈“洗澡蟹”、防伪蟹扣买卖大行其道,消费者依然难辨真假。去年,漳州市漳浦县杜浔酥糖­协会曾通过各地经销商­收集侵权证据,在全国开展集中维权,但维权成本高昂,仅能止步于少数个案的­杀鸡儆猴。

原产地保护似乎陷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处在了隔靴搔痒的尴尬­境地。

原产地保护既面临着违­法成本低、跨区域管辖与执法不易­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普遍­性难题,又有其特殊的障碍。目前,我国地标保护具有多头­管理的特征。工商系统的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质监系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业系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共同构成了地标保护体­系。伴随着机构与职能调整,前二者的行政职责已统­一划归国家知识产权局。但现阶段,原产地保护依然存在着­保护体系过于松散,各部门在保护内容、申请程序、违法处置等方面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乃至存在纠纷­与冲突的局限性。

对于地理标志产品,我们既要强调其商业价­值,更不能忽视其权益保护,否则将极大损耗地标产­品的品牌价值。走出原产地保护困境,阳澄湖大闸蟹们才能走­得更远。

 ??  ?? “地理标志”不仅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更是区域产品特征和信­誉的典型标志。为了保护“地理标志”在全国的良好运行,本刊推出“地理标志”系列专题报道,以不断加深人们对“地理标志”的认可,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一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地理标志”不仅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更是区域产品特征和信­誉的典型标志。为了保护“地理标志”在全国的良好运行,本刊推出“地理标志”系列专题报道,以不断加深人们对“地理标志”的认可,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一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