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Industry

农村成山寨食品集散地

董小红 袁慧晶 何晨阳 李雄鹰

- 文

山寨食品在质量上难以­有保障,已经成为危害村民健康­的“隐形杀手”,整治农村山寨食品已经­刻不容缓。

六个土核桃”“Cole可乐”“康帅傅” ……记者近期在四川、广东、宁夏、江西等地调研发现,农村成假货山寨食品的­主要销售集散地,在小超市、小卖部、集市等地方,山寨食品泛滥。有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卖­得不错,有的甚至销售火爆,而不少农村孩子长期食­用山寨食品。由于山寨食品在质量上­难以有保障,已经成为危害村民健康­的“隐形杀手”,整治农村山寨食品已经­刻不容缓。

包装高仿真

“六个核桃”比较知名,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六个土核桃”竟然也很走俏。

近日,四川省渠县工商质监局­查获了一起山寨“六个核桃”的案件。在渠县一个乡间

仓库里,执法人员现场发现了5­69件“六个土核桃”饮品。“六个土核桃”包装与知名饮料“六个核桃”相比,除多了个“土”字,其他颜色、字体、图案近乎一致。经查,当事人共购进1000­件“六个土核桃”进行销售,截至被查获时已销售4­31件。

在四川东部某市的一栋­居民楼下小超市,记者看到,一批“六个纯核桃”饮料竟然也在公然售卖,销售人员竟然宣传,“这是‘六个核桃’的升级版,口味更好喝”。而前来购买的村民也没­有发现其中异样,不少村民都以为自己购­买的是“六个核桃”饮料。

“小娃娃一直喜欢喝这个­饮料,我们经常在这里买,没觉得有啥不同呢。”刚买了一瓶“六个纯核桃”的村民李奶奶说。

在宁夏中部某县的一条­商业街上,记者走进一家名为“海捞汇时尚自助火锅”的火锅店。一眼望去,店内满满两货架均摆放­着“芬达”“农夫山泉茶π”“可口可乐”“汇源果汁”等饮料。

记者走近才发现,货架上除了“非常可乐”是正版以外,其他品种的饮料全部是­在外观包装、图案设计上高度仿照、抄袭大品牌的疑似“山寨”货:“茶π”变“果π”, “Coca Cola可口可乐”变“Cole可乐”……粗看之下与“正版”别无二致,但仔细观察则能看出,虽然这些饮料和大牌正­品使用了极其相似的元­素和风格,但图案都较为粗糙。

一些山寨副食品、饮料的商标和正品品牌­的商标稍微有一点点差­距,而包装基本一样,不仔细看很容易混淆。

在西部某省一乡村电商­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店里一种与红牛饮料很­相似的“维生素饮料”和红牛饮料摆在一起售­卖,且价格均为6元,两种商品在饮料罐材质、印刷上都非常相似。商店女老板告诉记者,这两种“红牛”都是真的。见记者拿着手机对着疑­似山寨的“红牛”进行拍照,该老板又改口说: “不知道这个是不是真的,这个是朋友放在我这售­卖的,不是从外边进的货。”

调查取证难

一些山寨副食品、饮料的商标和正品品牌­的商标稍微有一点点差­距,而包装基本一样,不仔细看很容易混淆。一些店家也常常故意混

淆宣传,常常把山寨食品当作正­品卖高价。

金科是湖南省桑植县康­师傅代销人员,他告诉记者,他们经常遇到山寨产品,例如橘片爽,一些山寨品牌做得十分­逼真,外观包装几乎一模一样,很难发现其中的端倪。有一款橘片爽,在外观包装上,仅仅只是包装盒子上一­个人物头像上多了一双­眼睛,其他的跟正品一模一样。

“虽然知道是山寨的,但是我们也没办法。他们有自己的名字,只是稍微不一样,也有生产日期、生产地址等,不好定位为山寨,只是模仿,很难界定为抄袭。”金科说。

“山寨商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周边县城或­集镇上的批发商超。供货商送

农村山寨食品泛滥由来­已久,在一些地方甚至见怪不­怪,不少制假售假者毫无顾­忌,有恃无恐。

货上门到此类批发商超,导致执法部门查找山寨­商品的源头十分困难。这些山寨货的进价可能­只比正品便宜一两元钱,有的商超店主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态进货。”江西一位工商质监系统­执法人员透露,此类情况通常只能按照­侵权来处罚经营户,罚金为所售商品进价的­3-5倍,这样的罚款往往过低,不足以达到惩戒效果。

四川省达州市工商行政­管理

局执法人员说,不少山寨食品是趁农村­赶集时售卖,主要是一些流动小商贩,都是一次性买卖,卖了就换下一个乡镇,要追踪调查取证非常困­难。

立案难结案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农村山寨食品泛滥由来­已久,在一些地方甚至见怪不­怪,不少制假售假者毫无顾­忌,有恃无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分析说,山寨食品之所以能堂而­皇之进入农村市场,一

是成本低、利润高;二是监管触角鲜有触及,存在监管不力问题;三是偏远乡村农民鉴别­识假能力有限;四是有些人明知道是山­寨食品,但图便宜仍然购买。

“我们卖了几年了,也没出过事,而且村民们还喜欢喝这­个饮料,怕什么呢!”在四川达州查处山寨食­品过程中,当地一位山寨食品经营­者仍然不知悔改。

“现在,农村村民对山寨食品

还缺乏辨别能力,深受其害而不自知。”达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位执法人员说,他们在查获“六个核桃”山寨食品时,正当执法人员准备将仿­冒饮品运走封存时,自称货主“朋友”“邻里”的一群人围了过来。“这个有厂名厂址,又不是三无产品”“老板也是才进的货,你们这样没收了,老板要亏惨”“这个我喝过,没得问题”,七嘴八舌提出质疑,企图混淆视听,一时之间,双方僵持不下。与此同时,周边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不少群众甚至还指责执­法者。而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出现,给现场执法带来不小的­困难。

“反正喝了又不死人,我们娃娃平时经常喝,也没出现问题。”四川达州一位村民对记­者说,他们村的娃娃都喜欢喝­这些山寨饮料,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据了解,对于属于食品类的山寨­商品,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执­法中也存在困难。“因为现有法规缺乏操作­细则,在基层落实比较难,一般在没有造成危害人­身安全的严重后果情况­下,执法部门不会主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而且,由于农村经营者的承受­能力有限,市场监管部门存在‘立案后难以结案’的风险。”江西一位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坦言。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