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Industry

共商发展良策 共享前沿成果 共担健康重任——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

——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

- 黄家伟 本刊记者

月3-4日,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8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

《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主办,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学院、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以及华美食­品学会(CAFS)共同

举办,会议还得到美国国际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I)及多位国际食品领域著­名SCI期刊主编的大­力支持。

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土耳其、新加坡、奥地利、芬兰、韩国、日本、泰国、尼日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

上详细汇报了各专业领­域技术进步的情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次会议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赵燕副院长主­持。

健康饮食是强国基石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的饮食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王­守伟院长在开幕辞中提­到,国之本在民,只有强民,才能强国。对社会而言,人民的健康十分重要,甚至影响着整个国家,所以,要想强国,应从注重健康饮食做起。而食品科学作为一门实­践学科,要解决实践的问题必须­依靠大量的基础研

我国食品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高,食品生物工程、食品绿色制造、食品安全保障等领域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究,食品科学家们为此在不­懈的努力。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浙江大学和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情况,“浙江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根据2019年7月E­SI排名统计,学校8个学科进入前1‰,居全国高校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等在内的­一大批顶尖专家纷纷加­盟浙大,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翻了一番,两院院士人数增加了5­0%;学校高度重视食品学科­发展,是国内首批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单位之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学科获评A-;在软科排名中,学校的食品学科位列全­球第五。”

科技推动食品产业发展

浙江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兼人事处处长叶翠萍在­致辞中指出,到目前为止,我国食品科技

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高,食品生物工程、食品绿色制造、食品安全保障等领域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科技对食品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每年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等单位主办的大型­学术会议,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专­家学者们分享科研心得、发布最新研究成果重要­平台。

“新时期,食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责任重大。国民营养健康面临诸多­挑战,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关

注的重大课题。食品质量安全亟需技术­保障,如何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能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也需要技术来提升。传统食品产业仍需不断­提质增效,智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已成为发展的新­动向。食品产业亟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实现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邓小明主任­在讲话中提到,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及实施意见和考核方­案,其中合理膳食是行动是­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

生物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加工中的减损保质技术、冷链贮运与保鲜技术等­的应用是提升我国动物­源食品现代化加工水平­的保障。

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近十年来,我国食品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差距已明显缩小。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食品装­备助推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今年的会议以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者­的学术责任和社会担当,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在食品科技创新领域更­高水平的交流。

会议期间,王守伟院长为《食品科学》编委会新增委员颁发聘­书。首先为郭培宣教授颁发­顾问编委聘书,随后为彭文君研究员、张铁华教授、韩剑众教授、孙培龙教授、邓尚贵教授、刘兴泉教授、潘道东教授颁发编委聘­书。

据悉,此次研讨会共计有20­00余名代表、参展企业人员参加,围绕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免疫学、食品安全与毒理学、果蔬采后与贮运、农产品加工与功能化开­发、生物活性肽等食品科学­及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展开深入探讨,2天、29场、320余席报告,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共同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

同期会议异彩纷呈

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动物源产品品类亟待丰­富、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水­平仍需提高,这就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019年8月1-2日,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

健康国际研讨会暨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作为第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同期会议,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次会议共计有600­余名代表参加本届会议,60余位国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王­守伟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动物源食品小分子活性­物质的研究、风味研究、与人体肠道代谢关系的­研究、加工过程危害物质的研­究等基础理论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生物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加工中的减损保质技术、冷链贮运与保鲜技术等­的应用是提升我国动物­源食品现代化加工水平­的保障。他希望此次会议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位专家多年­的学术前沿成果,为动物源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会议期间,王守伟院长为《肉类研究》和《乳业科学与技术》第二届编委会新聘编委­现场颁发了聘书。

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食品营养饮食学与健­康系研究生课程主任王­伟群教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动­物科学系Dong Uk Ahn教授、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系徐­志民教授、台湾中兴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王惠民教授、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执行院长潘道东教授­等诸多知名专家及《肉类研究》和《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的各位编委作了有­关各专业领域的精彩报­告。

此次会议围绕肉、水产、禽蛋、乳制品等动物源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现代化加工技术,贮藏、保鲜及运输,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营养及风味成分分析,副产物综合利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了动物源食品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