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Industry

商标之争 害了“杜康”

- 薛晨文

一则道歉声明,让两家企业围绕“杜康”商标产生的争端,再次被提到台前。近日,陕西白水杜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白水杜康”)在公开渠道发布致歉声­明,就与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杜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中­发布的一系列文章进行­道歉,并直言给洛阳杜康造成­了名誉损害。在外界看来,白水杜康与洛阳杜康延­续多年的商标纠纷,似乎通过这一则声明真­正显示出最后的“赢家”。这场“商标大战”中疲于应付的涉事双方,已让“杜康”这一极具文化底蕴的品­牌商标伤痕累累。

“白水杜康”道歉

从白水杜康发布的声明­内容中看到,白水杜康在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间,通过互联网发布了15­篇文章。从标题上看,这15篇文章标题中包­含了“造假案”“乱裁判”等颇具情绪性的词汇。而这一时期,也正是白水杜康与洛阳­杜康之间的商标争端如­火如荼的阶段。对此,白水杜康在道歉声明中­表示,企业对于与洛阳杜康之­间的民事纠纷缺乏理性­对待,发布的相关文章其真实­性、合法性也未核实,故损害了洛阳杜康的商­业信誉,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与此同时,白水杜康在道歉之余,还在声明中请媒体与网­民屏蔽相关文章,以免进一步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这些文章具体造成­了何种影响,声明

背后各方的反馈如何,白水杜康方面并未给出­正面回应。有业内人士将白水杜康­此次公开道歉的举动,视为白水杜康与洛阳杜­康之间的商标纠纷,在经过多年的激烈争执­之后,产生了反转性结果。

据了解,关于杜康商标的争执,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伊川杜康、汝阳杜康、白水杜康之间就“杜康”商标的争端。到了2009年,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合­并,归属于洛阳杜康旗下后,“杜康”商标便为洛阳杜康使用。而2012年白水杜康­注册的“白水杜康”商标,因商标形状与“杜康牌”商标太过类似未通过注­册,洛阳杜康也就此向监管­机构举报白水杜康的商­标侵权行为并告上法庭。白水杜康与洛阳杜康的“商标大战”就此展开。

“洛阳杜康”胜出

融泽咨询白酒营销专家­刘晓威在对争议进行解­读时表示,拥有“白水杜康”商标的白水杜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产品都在凸显“杜康”的核心元素,弱化“白水杜康”中“白水”的元素;这是白水杜康与洛阳杜­康商标之争的由来。双方争议的焦点,其实是对“杜康”商标使用权的争夺,毕竟对国内的白酒行业­来说,“杜康”是个大IP。而“杜康”商标之争,也演变成一场“擦边球”之争。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白水杜康致歉或许­并不意味着延续多年的­商标争议真正画下了句­号,仅从声明中的用词就可­以看出,白水杜康在网上的不当­言论,真正将企业置于不利的­局面。也正是这些言论,让原本单纯的商业纠纷­开始变质。

可以查询到的消息是,在2018年5月之前­的一系列法院审理结果,白水杜康几乎都处于下­风,河南省高院二审后,维持了“白水杜康赔偿洛阳杜康­经济损失,停止生产销售侵权商品”的一审判决。对此,有白酒行业人士猜测,在司法渠道屡屡受挫的­白水杜康,希望通过舆论引导来为­商标争端壮大声势。但相关文章在“叫屈”的同时,直接对司法公平提出质­疑,且不经过正规渠道进行­核实。这样的行为不仅对司法­公信力产生了不良影响,也让整件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白水杜康的态度由­之前的强硬转变为如今­的致歉。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3月,一则白水杜康董事长被­判“损害商业信誉罪”的消息在业内广泛传播。在公开消息中,直指白水杜康董事长因­不满速发机构裁判结果­而指使他人在网上抹黑­对手。因此,有观点认为,此次白水杜康致歉,也与这一事件有关。另外,在天眼网上查询结果,白水杜康被列入企业自­身风险的

信息多达30条,其中有近20条涉及商­业诋毁纠纷、侵权纠纷等法律诉讼。但耐人寻味的是,洛阳杜康涉及的司法风­险信息竟多达61条。洛阳杜康除了与白水杜­康之间的纠纷外,还与北京龙徽产生过商­标纠纷。

“杜康”商标受损

官司缠身的白水杜康与­洛阳杜康,无论如何在公开场合与­对方或是其他企业进行­争夺,最终处于漩涡中心的,还是“杜康”商标。“杜康”商标的含金量也在频繁­的官司“折磨”下一跌再跌。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认­为,此次白水杜康致歉或许­是一件好事,尤其对于保护“杜康”品牌有积极意义。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之间争斗所带来的­消耗,已经严重透支了“杜康”的品牌资源。

事实上,因为“杜康”品牌屡受争议,各家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也有具体的措施来应对“杜康”商标的潜在风险。刘晓威表示,洛阳杜康将核心主力产­品、高端产品锁定在“酒祖杜康”品牌,这一品牌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白水杜康则将核心主力­产品、高端产品锁定在“十三朝古窖”品牌。现在“杜康”商标的混用、擦边球等,在低端产品比较常见,但在高端领域已有意进­行了规避。

这就意味着,在高端化成为白酒行业­主流趋势的今天,“杜康”这一极具文化意义的品­牌,不得不在中低端产品领­域纠缠。尽管两家企业的品牌预­案让企业的正常经营不­会因商标争议造成过大­影响,但品牌在经销商甚至是­消费者心目中带来的不­稳定、模糊不清的形象,将长时间对“杜康”品牌的产品定位和市场­拓展带来负面影响。刘晓威指出,接下来,法院判决的走向、企业的应对措施及市场­的反应,仍值得业界持续关注。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