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Industry

地理标志保护事关区域­经济发展

- 何可 文

“地理标志”不仅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更是区域产品特征和信­誉的典型标志。为了保护“地理标志”在全国的良好运行,本刊推出“地理标志”系列专题报道,以不断加深人们对“地理标志”的认可,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一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16年,库尔勒香梨产量达60­多万“20吨,而打着库尔勒香梨旗号­销售的却有390多万­吨。”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之“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专题论坛上,新疆巴州库尔勒香梨协­会会长盛振明痛诉假冒­伪劣之苦。

据盛振明介绍,库尔勒香梨协会成立之­初,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打­假维权。“区域公共品牌集体商标­很容易被‘搭车蹭光’,导致假冒伪劣盛行。我们发现,地理标志是保护老百姓­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前,我国共有3个部门负责­地理标志产品的认定,其中,原质检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119­2个,原农业部授予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有2594个,原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有­4867件,这些地理标志的认定和­保护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漳平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享表示,自“漳平水仙”地理标志商标成功申请­注册以来,漳平水仙茶产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产品价格提高了3­倍,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近­5倍。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副­区长唐凯表示, “知名地域+地理标志产品”在当地形成了双向促进­的效果,地理标志产品“马庄香包”仅在2018年就实现­了1200万元的产值,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从统计数据上看,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帮助农民创收。原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副­主任姚坤表示,地理标志产业是一艘大­船,地理标志注册人是船长,地理标志生产者是水手,地理标志文化是动力,商标法是倚天之剑,“一号文件”是东风。地理标志产业这艘大船,在船长的带领下,在水手的努力下,在地理标志文化的推动­下,在商标法的庇护下,在政府精准扶贫措施的­实施下,在

中央“一号文件”东风的吹拂下,载着亿万农民驶上致富­的幸福彼岸。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提出,当前我国地理标志相关­产值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元,成为不少地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精准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求扎实做好原产地地­理标志工作,助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北京国立食品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崇森表示,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是质量与品牌的象征,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国家­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担保,具有品牌公信力和认知­度。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常务副总经理­于立彪说,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了品­牌化的新时代,品牌化是地理标志产品­重新塑造品质和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地理标志和官­方标志保护处处长王琛­表示,我国自1985年加入­巴黎公约以来就承担起­保护成员国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的业务,2008年,我国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地理标志作为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强调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推动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23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为全面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机­制基础。

据王琛透露,国家知识产权局未来将­研究起草地理标志保护­行政法规的可行性,提高行政的立法层级;制定地理标志审查指南­和工作指引,实现统一受理渠道,统一审查标准,统一发布公告,统一专用标志和统一保­护监管;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化体系,拟定地理标志侵权判定­标准,并提升地理标志保护水­平、健全保护的工作体系,推动地理标志严格保护­成为常态。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