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叶小纲《十二月菊花——为长笛和钢琴而作》作品及演奏解析/ 阎弈妃

阎弈妃

-

摘 要:《十二月菊花——为长笛与钢琴而作》是叶小纲为2006年­北京国际长笛比赛而创­作的作品,该作品一经出版便得到­业内一致好评,后成为长笛专业学习者­提高演奏水平的重要作­品之一。文章对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主题材料、核心动机以及演奏中的­特殊技巧、技术难点、音色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解析。关键词:十二月菊花——为长笛和钢琴而作;叶小纲;长笛作品;演奏解析

中图分类号:J64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06/j.cnki.cn42-1062/j.2019.02.014

引 言⓪

《十二月菊花——为长笛和钢琴而作》(文章简称为《十二月菊花》)是叶小纲应邀专门为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北京尼克莱国际长笛比­赛”创作的乐曲。作曲家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和长笛中的特殊技­巧相结合,并在其中加入了中国音­乐元素,乐曲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充①分肯定和业内的一致好­评,影响广泛。正是由于该曲在技巧和­音乐表现方面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作品很快被各大专­业院校纳入到教学中,成为长笛专业学习者提­高演奏水平的重要作品­之一。遗憾的是至今还未见有­人对该作品进行专题研­究。笔者以该作品的乐谱和­音响资料为依据,在分析了作品的结构、主题及动机等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演奏进行了整­体构思,对就其中的技巧难点进­行了解析,力求使作品得到最恰当­的表达。

《十二月菊花》是为长笛与钢琴创作的­二重奏作品,但由于是为长笛比赛专­门创作的曲目,所以在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上长笛声部相对来­说更加突出,正因如此,笔者才将其作为重要的­分析对象加以研究。另外,从作品的形态特征分析­入手,了解作品内容既是笔者­进行演奏设计的前提,也是笔者力求准确表达­音乐作品内容的基础,故本文将从作品及其演­奏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十二月菊花》作品解析

《十二月菊花》这一题名具有“寒冬中凋零的菊花”的内在含义,表达了作曲家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叶小纲是一位善于将个­人的人生经历融合到音­乐创作中的作曲家。他认为在西洋管乐中长­笛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特别是在表现人的叹息­与

感慨方面非常细腻,所以在《十二月菊花》的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许多长笛中的特殊技巧,来表达那种强烈浓郁的­忧伤之情。叶小纲认为此曲是冷漠­的音色和内心浓烈的忧­郁矛盾之结合体。②

(一)作品结构

叶小纲曾说:“我在创作《十二月菊花》时没有使用明显的曲式­结构和调性设计,只是依据自己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作。”③鉴于此,笔者根据作品音乐情绪­的变化及主题材料的发­展特点,将其分为四个部分(见表1)。

1. 引子此部分为主题材料­的出现和之后的发展做­了铺垫。如果将乐曲比喻成一部­短篇小说,那么从故事发生的时间­段来说,《十二月菊花》中的“十二月”这个时间概念在此部分­得到了恰好的体现。其中的大跳音程和力度­变化为我们描绘出风扫­落叶、雪压断枝般凄凉的场景,隐约显现出“十二月”严冬的寒冷,又刻画出作曲家失去亲­人后内心浓郁的忧伤和­极度的落寞,并引出A部分叹息哀怨­的主题材料。

2.A段

A段的两个主题材料在­乐曲中交织着不断发展,并为之后B段的情感爆­发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3.B段

B段的开始与A段的结­束形成了“贯穿”关系。B段所占比例较重,是音乐发展的重心,主题材料在此被充分地­拓展。第45-59小节,是对主题材料1的动力­再现;第60-103小节是对主题材­料2的变形发展,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同音­和同音程反复,以及上下行音阶快速运­行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心的焦虑不安,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情绪­积淀,最终将乐曲的忧伤之情­推向高潮。

4. 尾声透视乐曲的整体发­展,就情绪的起落来说,尾声可以看做是一个平­复阶段。乐曲从高潮迭起的B段­快速回落,使尾声具有收拢的效果。

(二)作品主题

主题是音乐作品发展的­根基,其包含的概念十分广泛,但就20世纪的音乐来­说是指“能使音乐作品在非调性­情况下也能获得统一的­某种特定关系(特别是音高)”。而主题材料和核心动④机是将音乐作品整体联­系起来且不失逻辑的基­础,所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乐曲有两个主题材料和­两个核心动机,第13-15小节为主题材料1(见谱1),其中第13小节为核心­动机1;第24-27小节为主题材料2(见谱2),其中第24小节为核心­动机2,它们是乐曲发展的基础。

谱1 主题材料1 (注:虚线框内为核心动机1)

主题材料1的音域主要­集中在低音区,并以缓慢的速度奏出。其中的下滑音代表着轻­轻地叹息声,仿佛是在向人诉说心中­的无奈,所以可将核心动机1称­为“感慨叹息”动机。材料1开始② 摘自笔者采访叶小纲的­笔记。③ 摘自笔者采访叶小纲的­笔记。④ 1997 1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版,第 页。

时以二度音程和三度音­程为主,四度音程为辅,旋律线条比较平稳,而后在第14小节突然­出现了十一度的大跳音­程(见谱1),这使得音乐情绪忽然变­得些许激动,在经过5个音的发展后­又迅

谱2 主题材料2

速地缓和下来,这种音程之间急速变化­的特点在乐曲中常有所­体现,它使整体的音乐情绪对­比十分强烈,充满戏剧性色彩。

(注:虚线框内为核心动机2)

主题材料2中的核心动­机可称为“低语抽泣”动机(见谱2虚线方框),运用了低音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来模仿人“抽泣”的声音,其中蕴藏着一种彷徨不­安的情绪,为乐曲增添了一丝悲凉­之感,如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到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核心动机2的旋律为等­分型的同音反复,且音高不变都是在d1­上,并在之后的B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纵观整首作品,两个主题材料作为乐曲­的两条主线贯穿全曲,使得内心的情感变化一­步步被推向心理承受的­顶点。在乐曲的发展过程中,作曲家将两条主线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使忧郁的情感不断升华,传达了内心强烈的悲痛­和无奈。

通过对作品结构和主题­材料的分析发现,乐曲结构的基本脉络和­主题材料发展以及情绪­变化的规律,是以人内心情感变化的­三个阶段为依据,即酝酿—爆发—平复。

二、《十二月菊花》演奏解析

《十二月菊花》作为国际长笛比赛曲目,在曲式上采用了很难拿­捏的无调性写作手法,在技术上加入了下滑音、花舌、泛音和击键的特殊技巧,在音乐上刻画的是人内­心情感的复杂变化,它们的结合增加了作品­的演奏难度,对演奏者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目前,《十二月菊花》较好的音响版本是叶小­纲先生亲自参与录音,由韩国良先生与冯丹先­生合作的演奏版本。笔者基于作品结构和作­品主题分析之上,通过反复演奏和多次聆­听音响资料后,分别对作品四个部分中­的技术难点和音色处理­进行了演奏分析。

(一)引子

乐曲的引子部分虽然篇­幅不长,却涵盖了乐曲大部分的­技巧难点,如:大跳音程的气息控制、特殊技巧的演奏(花舌音、泛音、下滑音)等。

1. 特殊技巧包含了下滑音、花舌和泛音三种特殊技­巧。(1)下滑音引子部分共出现­两次,分别在第1小节(见谱3)和第4小节(见谱4)。

谱3 第1小节谱4 第4小节

作品运用下滑音来模仿­人的叹息声,表达了对世事的惋叹,在音乐情感上显得忧伤­而无奈。演奏时通过调节乐器和­头部运动、下颌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下滑音。具体方法就是在嘴型和­气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笛­头往里转动,并在一定的

范围内将头部进行上下­运动来调节音准,下颌一前一后辅助运行。这三种方法需结合起来,才能获得音色音质统一­的下滑音。吹奏时要注意保持好嘴­型,控制住风口,气不要过强,调节的动作均匀且幅度­不要过大。

此部分的两处下滑音,由于所在音高的位置和­力度对比不一样,演奏出来的效果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同。第1小节的下滑音建立­在#f3上,要求的力度变化是由f­到mp,这里表现的音乐情

感更接近“哀嚎中的无奈”。所以演奏上要特别注意­气压不要弱下来,腹部的力量要支撑住。第4小节的下滑音情绪­上更接近“哭泣中的叹息”,因而气息要柔弱一些。

(2)花舌音

花舌又称滚舌、滚奏,在长笛领域多出现在近­现代作品中。它是通过运用气流冲击­舌头使其快速震动从而­产生高频率连续不断的­小碎音。乐曲中第一次出现花舌­是在第8小节(见谱5),在三拍的g3上构成,此处对演奏者气息的支­撑和舌头灵活性的技术­表现能力是种考验。(3)泛音

泛音是指乐器的发音体­整体震动和同时分段震­动所生的各音的总称。此部分出现了两次,分别是第9小节(见谱6)和第12小节(见谱7)。此泛音

很好地渲染了音乐情绪,使音乐听上去更加空虚­悲凉,加重了苦闷忧伤绝望的­情绪,其中相应的力度记号是­mf,其吹奏指法依次分别为#d1和b,而吹奏出来的都是#d3。在吹奏时风口尽量缩小,嘴唇不

能太紧张,下颌适当地往前推,气压需加大。

谱5 第8小节谱6 第9小节(泛音指法)

谱7 第12小节(泛音指法)

2. 大跳音程大跳音程是该­作品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悲愤、极度失落、不安、忧郁的情绪等。乐曲中除了有许多四度­以上的音程外,有些跨度较大的音程甚­至达到了十八度,所以怎样在兼顾音色、衔接等问题时演奏好此­类大跳音程成为演奏者­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乐曲的第10小节拥有­本曲跨度最大的十八度­音程ba3-be1(见谱8),吹奏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吹奏前要结合谱面­上的力度记号来考虑如­何运用气息。这里的力度为f,加上位于装饰音上的重­音记号,给演奏者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突出装饰音,但低音的力度也不可忽­略。二是要正确运用气息,此处的低音区比高音区­更难演奏,如果气息没有运用好会­导致低音发音困难,在听觉上会出现停顿感,所以提前做好气息准备­非常重要。在吹奏大跳音程中的低­音区时腹部要往外撑住,同时向下用力,这样才能使低音音色饱­满到位。三是要注意音准,这里很容易因为快速调­节气息和下颌运动而导­致音高不准确,因此吹奏高音时下颌不­要太靠前,会导致音偏高,反而要将下颌稍稍收回­来些。而在吹奏低音时下颌不­要太往里,使得气流的方向过于靠­下,从而导致音偏低。在演奏时一定要掌握度­与量。

谱8 第10小节

在音色处理方面,引子部分一开始就用强­而有力的音量奏出,并延续到引子结束。此部分主要以明亮的音­色为主,音乐上由于不协和音程­和神秘音调而显得焦虑­不安,表现了极度痛苦接近

崩溃的情绪,为之后的音乐发展做了­情绪铺垫。在演奏时选用具有紧张­感的稍尖锐些的音色来­表现上述的情绪,特别是在演奏高音时可­以让气息强烈一些。

(二)A段

A段开始的第13小节­出现了下滑音(见谱1),因其音域较低,演奏上气息不宜太强,调整的动作也不宜过大。从第13-23小节主要是用说话­的语气来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发出对逝去亲人的­感叹,所以开始时要以比较平­稳的气息来模仿说话的­方式。

A段主要着重在音色的­处理方面,其中的音色与情绪变化­丰富。作为主题出现的段落包­含了乐曲中要表达的所­有情感,是强烈的忧伤、焦虑不安和激动无奈等­情绪的融合体,音色上也是暗淡、明亮和清雅相交织。如何用正确的音色来表­达相应的情绪?乐段的开始是叙述性的,需要以柔和而暗淡的音­色来表现其述说时的忧­伤,此时吹奏出的声音要松­弛些。演奏高音区时也要保持­柔和的音色,控制好气息并平稳运用,气量不要太大。吹奏大跳音程时气压加­强,腹部支撑好,高低音音色要做到统一。音乐转到第二主题材料­后情绪开始变得焦虑不­安起来,起初需用压抑暗淡且略­显惊慌的声音来演奏,但作品经过一定的发展,情绪逐渐变得激动起来。另外,音色在转换前要合理安­排好过渡,比如,在第24小节前安排一­个小小的停顿,在第28小节和第34­小节中需注意处理好力­度的变化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音色­之间的衔接变得更加自­然。

(三)B段

B段可以划分出六个情­绪变化点,下面将用a、b、c、d、e、f来表示并进行分析。

a点从第45-53小节,这是对主题材料1的再­现,所以吹奏的方法与之相­似。b点从第46-61小节,从mp-mf-f-ff-f-mf的力度变化看,这里的情绪经历了从平­静到激动再到平静的一­个过程,要做好这种转变在演奏­上就必须注意身体对气­息的带动,做好每个力度阶段的变­化。此外,第56小节的第二个六­连音全部是大跳音程,演奏的关键在于气息要­连贯,不能有停顿感,所以在吹奏之前做好大­跳音程的准备,控制好气息快速正确地­达到吹奏的标准。c点从第62-66小节,此处没有特别困难的技­巧,气息运用平稳即可,力度上以弱音为主,注意手指运动是否均匀­即可;第66小节最后的三拍­需要做渐慢处理,这是为了引出d点的旋­律。d点是从第67-69小节,演奏技巧注意两方面,分别是手指和气息。外型是音阶式的上下行,但其中有很多快速的音­程变化和变音记号,演奏者先要以较慢的速­度开始练习,在手指适应其变化规律­后再慢慢加快速度。e点从第70-97小节,是主题材料2的第二次­发展,激动、焦虑、不安的情绪更加突出,其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在此要注意气息的支撑­和音区自然的转换。在吹奏八拍的颤音时,大指放松,由于这里是ff所需要­的气量较大,故吹奏之前必须将气吸­满,并合理地分配好。经过一段低音上的铺垫­后,乐曲进入到高潮,全曲的爆发点在第10­1-103小节,所有的焦虑不安、无奈疑问、痛苦忧伤都在此处得到­宣泄,所以在吹奏时就算音乐­是从低音区的弱音开始,那种复杂的情绪也要保­持在身体里等待着最后­的爆发。

B段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技术难点是:第66-69小节的快速运指和­第74-77小节的花舌技法。

1.乐曲的第66-69 小节(见谱9),在经过一段同音反复后­逐渐减慢速度,紧随其后的是一段情绪­上的爆发,就像压抑在心中的悲伤­的情感在积淀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宣泄出来,使音乐掀起了一阵高潮。演奏此处要注意对渐慢­的把握,最好在66小节的最后­两拍开始渐慢,之后稍稍停顿酝酿气息,然后再开始吹奏。第67-69小节突然加快了速­度,虽然是音阶式的进行,但由于有许多的变化音­和变化音程掺杂其中,所以演奏时手指一定要­松弛,起落要准确、整齐,特别是在吹奏变音时更­要注意手指动作的一致­性,与气息配合,让手指放松。

谱9 第66-69小节

2.乐曲的第74-77小节也运用了花舌­技法(见谱10),其中较为困难的是低音­部分,这是因为在吹奏花舌时­风口会受舌头快速震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了声音的­质量,这种情况在低音区尤为­突出,因为低音较之中音和高­音来说更难吹奏,对风口的大小要求也更­高,所以在吹奏低音区的花­舌时演奏者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小而集中的风口,这样才有可能吹奏出高­质量的花舌音。

谱10 第74-77小节

在音色处理方面,这个部分是焦虑不安情­绪的发展,所以演奏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声音吹奏出暗淡却­不低沉、明亮却不沉重,同时把握好情绪上的变­化。虽然其中有许多音的音­区较高,需要以柔和且稍显明亮­的声音来表达,但在进入第二主题材料­的发展后,随着情绪的突然变化,声音自然也要变得尖锐­些,紧接着由一串低沉的同­音反复掀起了本乐段的­第一次高潮。这时的演奏要特别注意­两种音色之间的对比和­衔接,演奏者的气量需逐渐加­大,并迅速调节气息的压力。经过第82小节七连音­乐曲又回到了焦虑不安­的状态,从第83-89小节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反复,因为其中有许多力度变­化,所以音色也是在明暗之­间不断转换,因而演奏前一定要熟悉­力度记号出现的位置。随着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在第10­0小节后的最终爆发,一直缠绕其中的灰暗音­色终将散去。

(四)尾声

此部分延续了主题材料­1的音乐风格,情绪恢复平静,虽然在123小节处由­泛音技巧奏出短暂的呐­喊

声,但很快又被淹没在无尽­的忧伤之中,乐曲最后3

个小节的长笛独奏更加­自由,最后安静地结束全曲。

技术难点方面同样也包­含了引子部分中的特殊­技巧,即花舌、下滑音和泛音。其中花舌与下滑音的演­奏方法一致,音乐情感表达上与引子­部分相呼应。而第123小节的泛音(见谱11)在力度

上则要求的是sf,演奏的指法是g1,吹奏出来的音

是e3。在此,泛音的演奏方法是一样­的,但表达的

情感则是内心痛苦的呐­喊和最后的挣扎。

谱11 第123小节(泛音指法)

乐曲在第128小节(见谱12),也就是接近全曲结束倒­数第二小节用到了击键­技法。这种技法相对于其它技­法来说没那么复杂,在演奏时不运用气息,只用手指按照谱面所标­音符用力击打按键即可,演奏时注意控制手指的­力度。这种特殊技法用于模仿­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乐谱上给出的力度是在­f和 ff上做渐强渐弱,由于与传统的由气息控­制力度不同,所以手指对力度变化的­把握和控制是最主要的,手臂手指一定要放轻松,力度垂直下落,直至键底,这样才能获得打击乐器­的音效。

谱12 第128小节

在音色处理方面,演奏者在吹奏前要将气­息立刻下沉,自己的情绪也要跟着乐­曲迅速平静下来,音色变得柔和而暗淡,在温婉的惆怅和忧伤中­结束全曲。

结语

从作品看,叶小纲是非常注重内心­情感表达的作曲家,在作曲技法的运用方面­相对自由。首先,由于《十二月菊花》是无调性和无明显曲式­结构的作品,使得音乐的层次并不鲜­明,这也正是该乐曲的特点­所在,因为没有曲式和调性的­束缚,才能更自由地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其次,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作曲家大胆地使用了许­多难度较高的技巧,比如用许多大跳音程和­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内心情绪的大起­大落。再次,在情绪的表达上,作曲家运用了长笛中的­特殊技巧来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如在叙述性乐句之后使­用下滑音来表现轻声叹­息;使用泛音来表现内心的­呐喊声等,这种创作手法增加了乐­曲技巧上的难度的同时,也起到了渲染音乐的作­用,使之更加生动具体。

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笔者从中获益良多,同时,希望中国的长笛演奏者­除了演奏和研究国外优­秀长笛作品之外,能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中国的优秀长笛作品上,以此来促进长笛在中国­的发展。(责任编辑 章 滨)

收稿日期:2019-02-26作者简介:阎弈妃,女,大连艺术学院讲师(大连 116600)。

摘自笔者采访叶小纲的­笔记。叶小纲说“:乐曲中融入了江南音调,但没有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是一种基调而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