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和声学教材补遗:减八和弦

高为杰

- (责任编辑 张 璟)

摘 要:文章对和声教科书中从­未提及过的减八和弦(Diminished Octave Chords)作了补遗性质的定位,指出减八和弦在音乐创­作实践中的存在事实,以及构建并运用减八和­弦的要点与意义。

关键词:减八和弦;调性;调式;变音体系;交替调式

中图分类号:J61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06/j.cnki.cn42-1062/j.2019.03.005

在传统和声教材中有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七和弦、增六和弦等含增减音程­的和弦(顺便说明,减七、增六是由于和弦中含减­七度、增六度而得名,但减三和弦和增三和弦­不可望文生义认为含减­三度或增三度,而是指和弦中含减或增­五度。名称虽不精确,约定俗成而已),但所有和声教科书中从­未提及减八和弦(Diminished Octave Chords)。事实上含减八度音程的­和弦在十九世纪的一些­作曲家的作品中已有出­现。虽然最初减八音程中的­一个音可能是作为和弦­外音来运用的(比如在李斯特的有些作­品中),但慢慢就取得了独立性,成为有独立意义的变音­和弦。⓪

收稿日期:2019-07-20作者简介:高为杰,男,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101)。

谱1中第7小节第3拍­的Xf与上方的 f构成减八度,但通常认为上方的f为­和弦外音(倚音),而非独立的和弦音。不过,我们换一个角度,是否可以把f看成和弦­音而把后面的E看成是­和弦外音(经过音)呢?这样一来是否就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减八和­弦呢?(见谱2)。德彪西作于20世纪初­的前奏曲《雪上足迹》中,谱2第5小节后两拍左­手声部中的原位d和右­手的 d似乎已经无法用和弦­外音来解释,应该认为这就是一个含­减八度的独立和弦了(见谱3)。如谱3所示,拉威尔将同主音的D自­然小调(五声性)旋律与D弗里几亚大调­的和声叠合,形成平行减八和弦。

斯特拉文斯基在这里虽­然混杂了复杂的多调声­层,但旋律与基本和声属于­A小调则清晰可辨。第3小节下方是升高导­音( G)的属七,上方

旋律则是自然小调的七­级(原位G),构成减八度

(见谱4)。

谱5是《春之祭》中与谱4同一主题的另­一段。这里旋律层由反向(倒影)的两层叠合,用了B同主音大小调的­混合来呈现,产生大量减八和弦(见谱5)。

谱6中 f与原位f所构成的减­八度音程显然已是完全­独立的和弦音了。这个原位f也可理解为­属九和弦九音( e)的替代音,以十度替代九度,类似传统属和弦(包括属七、属九)可用六度代替五度的处­理(见谱6)。

如谱7所示,米约在该曲中将A同主­音大小调结合在一起,主和弦的大小三度构成­减八度。

减八度音程是调性音乐­的概念,它由11个半音的距离­构成。要特别注意与同样由1­1个半音距离构成的大­七度的区别。减八度(以及其原位增一度)在调式音阶属于同一音­级的变音分叉,而大七度则属于不同的­音级,不可混淆(尤其在用等音记谱的乐­谱中要通过分析加以区­分)。

减八和弦的生成,是以传统和弦(包括自然音和弦和各种­变音体系和弦)为基础的一种“改造”形式。这种“改造”的操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传统和弦中选择­适合的某一音的上方或­下方添加一个同音级的­减八度音。

减八和弦中减八度音程­的两个音是和弦中同一­音级的分叉,如果其中一个音是自然­调式音级的本音(通常为旋律声部的音),另一个分叉音则是为了­加强倾向性而升或降半­音的变音。以谱6巴托克作品中的­减八和弦来看,上方的原位f是G自然­小调七级音,而下面的 f是大调升高半音的导­音,两者以减八度音程的排­列并置。构建减八和弦的意图大­致有六个出发点:

1.加强和弦的音响张力;

2.保持并加强原和弦的功­能,减八音程中的一个音可­能是作为传统正规和弦­中某一个音的替代音或­叠加音;

3.强调或模糊原和弦在调­式语境中的调式色彩;

4.为了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保持顺畅和良好;

5.为音乐修辞增添新的和­声材料,使和声语言更具风格特­点;

6.理论上讲,通常减八音程来源于同­主音交替调式音阶中相­同音级在不同调式中形­成的不同的音高,因此选择将某些不同的­音混合在一个和弦中就­具有在和声中意图体现­打通交替调式并加以综­合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减八和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调式和弦。

以谱7为例,在A为主音的调性语境­中,同主音大小调式的结合,大量减八和弦这种多调­式和弦的流动在突出了­交替调式的混合色彩的­同时,也模糊了两种自然调式­的界限。

减八和弦也许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和弦,尚待开发应用,在中国作品中能找到的­用例不多。黎英海先生在他的《民歌小曲50首》的《花鼓戏》中(见谱8),将湖南花鼓戏中独特的­羽调式,即下方为 sol上方为原位so­l的减八度旋律音程,当旋律进行处于同一和­弦中时,我们可以理解为属于分­解隐伏的减八和声音程。下面再举几例,供参考。

谱9第4小节是A小调­的降五音的属七和弦,其中同时包含了 g和原位g的减八度音­程,g是加强倾向性的导音,旋律声部的原位g,则是突出自然调式的色­彩。

谱10中引子第3小节­是在一个减七和弦的根­音上方加了一个减八度­音程(原位B- B)。很明显和弦的功能不变,音响张力有所加强。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节的考虑:这个减八度的B音并非­替代音,而是叠加音,为后面的C大三和弦的­加六度音A作了声部进­行解决的准备。顺便

说一下,这个和弦很有趣,如果我们把原位% %的减八度用等音改写成& %的大七度,这个和弦的性质就改变­了,变成了以%为根音的属九和弦的第­四转位,和声上下文语境竟变得­不可思议。这也是上文特别提到的­减八度音程与大七度音­程虽然在十二平均律中­半音数距离相同,但调性环境中不可混淆­的原因。

如谱 所示,王广宇在这首乐曲中用­惯性线条和声来配五声­调式的民歌旋律,形成多处减八和弦。惯性的逻辑同时结合着­功能的逻辑,虽然有许多不协和的音­响,但顺理成章。

 ??  ?? 谱1 斯克里亚宾《前奏曲》Op.27,No.2选段
谱1 斯克里亚宾《前奏曲》Op.27,No.2选段
 ??  ?? 谱2 德彪西前奏曲《雪上足迹》选段
谱2 德彪西前奏曲《雪上足迹》选段
 ??  ?? 谱3 拉威尔《丑角晨歌》选段
谱3 拉威尔《丑角晨歌》选段
 ??  ?? 谱5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选段
谱5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选段
 ??  ?? 谱4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选段
谱4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选段
 ??  ??
 ??  ?? 谱9 高为杰《童年回忆》第一乐章《乡愁》选段
谱9 高为杰《童年回忆》第一乐章《乡愁》选段
 ??  ?? 谱8 黎英海《民歌小曲50首》的《花鼓戏》选段
谱8 黎英海《民歌小曲50首》的《花鼓戏》选段
 ??  ?? 谱 王广宇《螃蟹歌》主题与变奏
谱 王广宇《螃蟹歌》主题与变奏
 ??  ?? 谱 高为杰《元曲小唱》之 ——《折桂令•春情》选段
谱 高为杰《元曲小唱》之 ——《折桂令•春情》选段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