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中国第一部现代音乐作­品《恐龙》——纪念王义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 徐根泉

——纪念王义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

摘 要:《恐龙》是王义平先生 年创作的钢琴作品,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主要­采用了非传统的和弦结­构以及和声手法,其风格上接近于印象派,且比印象派更进一步。这部作品的创作时间与 年桑桐先生创作的小提­琴曲《夜景》和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相比,还早了 年。文章旨在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的梳理、分析,试述《恐龙》这部作品之于音乐史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王义平;恐龙;中国音乐;现代音乐;现代作曲技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 M FQNL FQ M

⓪ “现代音乐”一词是“现代主义音乐” PRG‐ HUQLVW PXVLF 的简称 是“指 世纪末 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至今全部的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的泛称。就音乐风格而言,现代主义音乐特指

世纪专业领域创作中的­特定风格,而非 世纪专业音乐所创作的­全部作品。现代主义音乐发展至今,出现了印象主义音乐、序列主义、整体序列主义、新古典主义音乐、偶然音乐等流派。” 世纪末,当西方的现代音乐已经­被德彪

①西的《牧神午后》所“唤醒”时,而我国现代音乐的创作­在其半个世纪后才崭露­头角。目前,国内公认最早的现代音­乐作品是桑桐先生于 年创作的小提琴曲《夜景》和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两部作品是有资料记­载的最早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无调性创作的两部作品。它们的问世给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音响感受,也为拓展中国民族五声­性音乐作品的现代风格­开创了先河。但事实上,在这之前的 年,时年岁的王义平已经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现代气­息的钢琴作品《恐龙》,全曲在创作上采用印象­主义的和声手法:使用五声调式以及全音­阶,采用交替调式的手法,扩大调性观念,增加和变化和弦结构,采用平行和弦以及线性­和声的手法,弱化和声的功能进行等,使全曲笼罩在富有幻想­性的朦胧化色彩中。这种创造手法虽不同于­前者的无调性手法,但其风格已经鲜明的现­代化了。在当时,与大多数留洋归国的作­曲家局部性地使用现代­手法进行创作实践不同,而王义平则是整部作品­均采用现代手法进行创­作。这样说来,年王义平创作的钢琴曲《恐龙》是目前知道的中国第一­首完整的现代音乐,中国现代音乐的历史也­因此又向前推进了 年,所以它对于中国音乐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徐根泉,男,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黄石 。

① 2014 1311

《音乐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年版,第 页。

史学的意义也是重大的。鉴于《恐龙》这部作品前人未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现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技法等方面­试述其风格特点以及对­于中国音乐史学的重要­意义。

一、作曲家生平及创作的历­史背景

王义平先生是武汉音乐­学院教授,1919年出生于广州,中学时代起开始学习单­簧管、大管等乐器。1938年起向郑志声、马思聪等人学习作曲,并通过书信的方式向郑­志声在巴黎音乐

学院的老师诺埃尔·加隆(Noel Gallon②)教授学习管弦乐法。他先后在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民国时期)、华南文艺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包含其前身中南音专、湖北艺术学院)任教。创作有《貔貅舞曲》《长江三峡素描》《中国民间儿童玩具》等管弦乐曲。《恐龙》这部作品,直到钢琴家张奕明博士­编辑的《民国钢琴散曲集》问世,才

③得以见其“庐山真面目”。那《恐龙》是怎样创作

出来的呢?根据张奕明博士介绍:“1939年,云南禄丰发现了恐龙化­石骨架,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发现­恐龙的遗迹,于是王义平次年( 1940年)就写了钢琴独奏曲《恐龙》,以感慨这种庞然大物之­灭绝。”

《恐龙》的作曲手法在当时来说­是很新颖的,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作­曲技术的范畴,这得益于王先生的老师,从巴黎音乐学院留学归­国的郑志声。郑志声先生于1937­年从法国回来后在云南­中山大学任教(抗战期间,中山大学由广州迁往昆­明),王义平同年来到昆明备­考中山大学医学院,遇到郑志声先生后,被他的音乐所吸引,决定改学作曲,就这样王义平跟随郑志­声先生学习作曲有4年­之久,直到1941年郑志声­先生因患疟疾在住院时­输血输错了血型而逝世。其实,郑志声先生在法国的作­曲老师诺埃尔·加隆教授在创作风格上­是以“优雅”和“清新”著称的印象主义。

正如王义平先生的儿子­王受之回忆:

郑先生很崇拜的音乐家­中有拉威尔、德彪西、德法雅、加布利尔·佛列这样一些人, 他常用带回来的总谱给­父亲讲解,因此父亲可能是国内最­早从总谱上研究和欣赏­过这些人的音乐家。⑤

大约1940年前后,王义平先生也便开始以­书信的方式跟诺埃尔·加隆教授学习,这也就难怪《恐龙》的手法如此之新了!

二、《恐龙》主题及动机的贯穿

该作品是一个带尾声的­三段体结构,第一段(第 1-18小节),慢速,是《恐龙》主题的呈示,使鲜明的恐龙形象跃然­纸上;第二段(第19-35小节),中速,对主导动机的节奏音型­进行发展,展示恐龙“自在得意”的神情;第三段(第36-78小节),进一步贯穿、重组主题节奏音型,“歌颂”恐龙;尾声(第 79-103 小节),采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材料,回顾主题,总结全曲。

作品的第一段由两个并­行的乐句构成。“恐龙”主题在第一句中逐步铺­展,并在第二句进一步重复、渲染,加深印象(见谱1)。

谱1为该作品第一段的­第一句。作曲家为了更好地刻画­恐龙这一庞然大物,特地将其主题置于低声­部,采用舒缓的节奏以及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突出地体现了其憨态可­掬的形象特点;并且五连音的加入,似乎在描绘恐龙扭动身­体的神态,也增添了恐龙时而“俏皮”的性格特点;另外,后续的连续左右手八度­跳跃进行,音区由低

② 9 2012 480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第 卷,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③ 2017 94-99

张奕明:《民国钢琴散曲集》,海口:海南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④ 147

张奕明:《民国钢琴散曲集》,第 页。

⑤ 王受之:《父亲和音乐》,《黄钟》2009 3 131

年第 期,第 页。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