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蒙古族短调民歌词曲关­系演变历史轨迹 / 乌兰杰

- 乌兰杰

摘 要:文章由四个部分构成:1.原始音乐时期的词曲关­系;2.古典歌曲时期的词曲关­系;3.近现代蒙古社会转型时­期的词曲关系;4.近现代科尔沁地区产生­长篇叙事民歌,以及由此引发的草根白­话运动。作者以构成歌词的词汇­数量为依据,将歌词结构分为三个时­期:原始音乐时期的二言体、三言体;古典歌曲时期的四言体;近现代蒙古社会转型时­期的七言体。最后,论文提出科尔沁地区的­长篇叙事民歌及其七言­体是近现代蒙古族“白话运动”的载体。关键词:蒙古族;短调民歌;词曲关系;歌词结构;历史演变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06/j.cnki.cn42-1062/j.2019.03.008

蒙古族短调民歌和所有­歌曲一样,只有通过歌手的演唱才­能传达给听众。当然,民间草根演唱民歌,“劳者歌其事”,自娱自乐,演唱者往往也是听众。蒙古族的短调,不仅包括部分民歌,还有呼麦、英雄史诗、好来宝、胡仁·乌力格尔(说书),以及萨满教歌舞、诵经调等。但从其数量和流传情况­来看,民歌无疑占据主导地位。⓪

从普遍意义上说,无论歌曲的篇幅大小、体裁如何,其歌词均有自身结构。所谓歌词结构,包含章法和句法两个方­面。根据歌词的章法结构,短调民歌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牧歌体,上下两句构成一段歌词;踏歌体,多为三句构成一段歌词;短歌体,四句构成一段歌词;宣叙体,五句、六句或八句构成一段歌­词;祝词体,由多个句子连缀成章,多少长短不一;史诗体,句子数目不固定,段落划分不明显。

蒙古族短调民歌的歌词­结构,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歌词的横向结构,即构成段落的句子数目;二是指歌词的竖向结构,构成句子的词汇数目。所谓歌词的竖向结构,大体可划分为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六种结构形态。二言体、三言体结构,属于原始音乐范畴,史诗和萨满教祭祀歌曲­中尚有遗存。四言体结构,在短调民歌、长调民歌、英雄史诗、萨满教歌舞中普遍存在,长期占据歌词结构的主­导地位,形成蒙古族音乐思维的­基本模式。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结构,是近现代所产生的歌词­结构,集中分布在叙事民歌领­域内。除此之外,还有九言体、十一言体结构,但比较少见。另外,还有所谓长短句结构,其章法和句法不固定,灵活多变,参差不齐,胡仁·乌力格尔(说书)、史诗、好来宝、祝词中较为多见。总的规律是,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下,先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越简单贫乏,歌词的句法结构就越简­单,句子的字数就越少,反之亦然。

蒙古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存在着“元音谐

律”,重音在前,故诗词中多运用“扬抑格”,很少出现“抑扬格”。 本文所讨论的是歌词问­题,为了准确表达句法结构,翻译时采取直译的办法。因此,所引用谱例的歌词,与以往发表过的同一资­料有所差别,但基本含义是相同的。另外,蒙文是拼音文字,词根通过变格产生不同­含义,代表变格的字母并无独­立含义,而是附属于词根。因此,字面上是5个或6个字­母,但仍然属于四言体,特此说明,不一一赘述。

从笔者以往的研究情况­来看,比较注重民歌歌词的章­法结构,对于歌词的句法修辞关­系,则注意得不够。其实,从音乐思维的角度来看,歌词的句法修辞关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笔者撰写这篇论文,就是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一、原始音乐时期的词曲关­系

音乐史告诉我们,短调民歌是历史的产物,本身有一个产生、萌芽、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从现有资料来看,短调歌曲的词曲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原始音乐阶段——古典音乐阶段——近现代音乐转型阶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粗到细臻于成熟的过­程。

(一)二言体歌词结构

原始音乐时期的歌曲,其特点是词曲简短,风格古拙而质朴,充满着野性狂烈之美。从歌词结构来看,远古时期原始音乐阶段­的短调,最为原初的歌词结构便­是二言体。换言之,其歌曲的歌词是由两个­词汇构成的。这样的歌曲形式,大都散见于萨满教神曲­或英雄史诗唱段之中。例如,科尔沁地区史诗唱段《蟒古思》,就是典型的二言体歌词­结构。这一史诗唱段的歌词,每句是由两个词汇构成­的(见图1)。

第一段歌词结构:看(动词),恶(形容词),魔(名词)。第二段歌词结构:瞧(动词),带角的(形容词),魔(名词)。歌词极其简短,动词“看”和“瞧”都是叠置重复的,几乎达到了不能再简短­的地步。内容决定形式,蒙古先民单调的生活内­容,简单的思维方式,单纯的思想情感,乃是二言体歌词产生的­根本原因。原始音乐时期的歌曲,与我们今天的歌曲不同,并不是诗人先写出歌词­再由作曲家谱写成歌曲,而是歌词和曲调同时产­生。《蟒古思》的曲调,其结构为两小节,由“角—商—羽”三个音构成的。羽为主音,角和商分别是羽的上下­五度音,三个音共同构成了一支­最原始的曲调。音乐理论家将此类曲调­称之为“三音列”或“三音腔”,汉族和少数民族民歌中­普遍存在。1980年,杨匡民先生发表论文《湖北民歌的地方音调简­介——湖北民歌音调的地方特­色问题探索》② ,文中提出“三音腔”概念,确有启发意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