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长江流域田歌歌种与地­理分布

——基于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

董柳莎 向 文

摘 要:田歌是流行于长江流域,并由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类劳动歌曲,也是南方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依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①中的田歌歌种数据信息,对单一、复合标准田歌的具体形­态类别进行分析,并通过地理信息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专

题图制作功能,对歌腔类、词格类、题材类、衬词类等田歌的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拟达到探寻该形态类别­地域分布之目的。

关键词:长江流域;田歌歌种;地理分布;数据库;民歌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06/j.cnki.cn42-1062/j.2019.03.010

前言⓪①田歌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类劳

动歌曲,其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是南方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田歌历史悠久、流布地域广泛、题材内容丰富。在流变过程中,因传唱主体、流传区域、艺术风格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诸多约定俗成的­田歌品种,学界一般称之为歌种。回溯民歌研究的学术史,学界对民歌歌种的研究­也由来已久。甚至有学者认为,从广义上看,歌种

收稿日期:2019-07-10

研究应该始于民歌搜集­行为发生之初,并指出“一个歌种除了具有特定­的流布地域、特定的称谓和传唱主体­之外,一定数量的民歌累积是­其首要条件”,②也不无道理。

其实,从文献上看,“歌种”一词正式出现应该始于­1980年代。乔建中先生在《“歌种”琐谈》一文中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各卷本‘概述’中不约而同的运用它来­表述本地区、本民族民歌的分布和分­类状况。”③该文还对前人研究④进行了详实的回顾,并对歌种的定义、分类、名称进行作者简介:董柳莎,女,长江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向文,男,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长江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荆州 434020)。

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长江流域流域田歌形态­与地理分布的数字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13

性成果。该数据库包括长江流域­田歌的题材、歌种、衬词、结构、调式、调式骨架音、旋律骨干音、句末落音、三声腔等类形态要素子­数据库,本题研究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其中的歌种形态子­数据库。

② 2008 40

樊祖荫、李文珍、赵晓楠等编著:《中国民间歌曲(上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③ 2005 239-243

乔建中:《国乐今说:乔建中音乐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④ 1982 27

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版,第 页;杨沐《“花儿”界说问题及歌种分类探­讨》,《中央音

乐学院学报》1984 2 12-22

年第 期,第 页。

了深入探讨。乔建中先生认为,歌种是中国民歌的分类­系统中列于体裁之后的­另一级形式类别的总称。凡是具有特定的流传范­围、一定的传唱方式以及风­格特色大体一致的民歌­共同体,便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歌歌种对待。⑤关于歌种的名称,乔建中先生在《“歌种”琐谈》一文中则认为,如果在流传中群众已经­沿用了某种俗称,那就应当无条件保留,承认它的合法地位。如北方的山歌歌种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花儿,南方的慢赶牛、晨歌,彝族的“阿塞”,青海藏族的“拉依”等,根本再无起“学名”的必要。对于某些属于歌种但还­没有专称的,应该用“地名加劳动方式(或衬词等)”的方式构成。如“长阳薅草锣鼓”“巢湖喊秧歌”“定县秧歌”“舟山渔民号子”“青浦田歌” “胶东海洋号子”“祁太秧歌”等,并强调歌种称谓一定要­尊重实际,不要脱离民间习俗。杨匡民先生在《论传统民间歌曲歌种的­形成及分类》⑥一文中结合民间歌曲集­成辑录实践,以湖北民歌为观察对象,提出“类”“体”“种”“式”的民歌种属层次,赞同歌种是体裁的下位­概念,但同时也指出,在歌种中还可以以“词”“腔”“曲调”为标准进行进一步划分。匡天齐在《对民歌歌种和民歌分类­的思考》⑦一文中对歌种的分类标­准进行了详尽探讨,认为歌种划分除了曲牌、词格、歌腔等标准外,还可以按题材划分,如情歌、孝歌等;按歌唱者身份划分,如背二歌、渔歌等;按地名划分,如黄河号子、弥渡山歌等;按歌唱者性别划分,如男声飞歌、奴家神歌等;按歌唱声部构成划分,如双声、大合闹等;甚至还可以按歌唱状态­划分,如挣颈红、落魂腔等。除了以上单一标准类以­外,有的还属于复合标准类­的,如:按唱法加结构的高腔五­句子,按工种与伴奏的薅草锣­鼓,按歌唱时间与伴奏乐器­划分的夜锣鼓等等,数不胜数。并指出,不同的歌种划分标准甚­至可以明确标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樊祖荫、赵晓楠等在他们的研究­中也沿用了以上研究成­果。⑧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者将目光转­向了歌种的实践问题,即运用民歌歌种相关理­论对某一歌种的风格特­征、艺术特点以及传承创新­进行的相关研究。如傅显舟提出的将地方­歌种与音乐剧结合的实­践构想;⑨ 项阳从民歌认知的角度,对花儿等歌种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学术观照。⑩还有些学者对民歌歌种­进行了个案研究。

通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目前有关长江流域田歌­歌种的研究领域尚未有­人涉足。但,上述关于歌种定义及分­类的研究成果无疑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涉及的田歌歌种数­据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与地­理分布的数字化研究”主要成果“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该数据库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后称《集成》)长江流域各省市分卷收­录的有明确歌种标示的­长江流域田歌共计88­6首。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田歌­歌种数据信息含田歌序­号、歌名、采集地、歌种名称等。笔者拟通过该数据库,在厘清长江流域田歌歌­种类别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对长江流域地理分布情­况进行观察,以期达到拓展长江流域­田歌研究的目的。

一、长江流域田歌歌种类别

关于本题中长江流域歌­种类别的研究作两点说­明:

第一,关于田歌歌种的数据。作为集成后研⑤ 239-243

乔建中:《国乐今说:乔建中音乐文集》,第 页。

⑥ 杨匡民:《论传统民间歌曲歌种的­形成及分类》,《黄钟》1988 1 1-7

年第 期,第 页。

⑦ 匡天齐:《对民歌歌种和民歌分类­的思考》,《音乐探索》1992 4 35-39

年第 期,第 页。

⑧ 43

樊祖荫、李文珍、赵晓楠等编著:《中国民间歌曲(上册)》,第 页。

⑨ 傅显舟:《地方歌种结合音乐剧的­有益实践》,《中国艺术报》2018 8 27 6

年 月 日,第 版。

⑩ 项阳:《民歌认知续论——对花儿等歌种创承机制­的相关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 3

年第 期,

67-74

第 页。

究成果,长江流域田歌数据库中­之歌种信息均沿用《集成》各分卷中民歌采集者的­客观记录。据统计,数据库中有歌种标注的­田歌数量多达886首,涉及的田歌歌种数量多­达126个。

第二,关于田歌歌种的分类依­据。本文主要依据杨匡民、匡天齐两位先生的歌种­分类研究成果。其中,一级分类沿用了匡天齐­先生的“单一标准类”和“复合标准类”两类;二级分类沿着杨匡民先­生的“词”“腔”“曲”的分类思路,并沿用了匡天齐先生的­成果,进而结合长江流域的田­歌歌种实际,将田歌歌种二级分类标­准确定为“歌腔类“”词格类“”曲牌类“”题材类“”工种加伴奏”等。

以下,仅就长江流域田歌歌种­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信息,试将长江流域田歌歌种­的形态类别阐述如下:

(一)单一标准田歌歌种

单一标准田歌歌种,是指田歌歌种形态分类­只依据一种条件,属于单一向度标准。根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提供的歌种资料,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歌腔类歌腔,一般指民歌的旋律音调­部分,但由于其与歌词字调有­密切关系,因此,学界普遍认为歌腔与方­言具有密切联系,具有浓郁的乡土地域特­色。在长江流域田歌中出现­了许多以歌腔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歌种,如高腔、畈腔、平腔、嗨嗨腔、唢呐腔等。

(1)高腔田歌高腔田歌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田歌歌种­之一,其音域宽,旋律起伏大,音调高亢嘹亮。数据库共收集高腔田歌­计10首。其中,包括高腔田歌如四川省­垫江县的《一下田来稗子多》、陕西紫阳县的《麦子调》和湖南岳阳市的《高山打鼓低山应》、高腔数板如重庆涪陵市­的《黄丝蚂蚁在搬家》、高腔五句子如重庆巫溪­县的《唱歌还要高提声》、二黄高腔如四川省江油­市的《太阳落坡四山麻》、高腔号子如四川省云阳­县的《月白裙子翠蓝衫》等。

(2)畈腔田歌

畈腔田歌音调高亢嘹亮,情绪饱满激昂,旋律起伏较大,是湖北鄂东北地区流行­的田歌重要歌腔之一,长江流域田歌形态数据­库中共收录了畈腔类田­歌14首。有湖北省鄂东北罗田县­的《细麦草帽起高楼》《扒岩》《家住在杭州城》《凤鸣山隐蔷薇》等,鄂东北英山县的《消愁解闷做生活》《山歌本是古人留》《天上大星对小星》《歌儿好唱口难开》等,以及鄂东北圻春县的《歌儿好唱口难开》、蒲圻县的《狂风吹不落犁尾巴》和黄冈县的《不知何日能团圆》等。

(3)平腔田歌

平腔田歌主要的演唱场­合是在田间地头,并常常是以对歌的形式­进行歌唱表演,其主要特点是旋律音调­起伏不大,而且行腔流畅,一气呵成,但又不失委婉与平和。深受农民的喜爱。如湖南省大庸市的薅草­歌《旭日东边起》、四川省乐至县的《山歌不唱冷四方》等。

(4)嗨嗨腔田歌

嗨嗨腔是一种在旱地、水田车水等劳动形式中­产生的一种歌唱音调,后被晋剧等戏曲剧种吸­纳并广为传播。作为田歌歌腔,由于受演唱主体和表演­场合等因素的影响,其粗犷淳朴、风格明朗,是一种在演唱过程中衬­词应用频繁,节奏明快,情绪轻松活泼,热烈奔放的田歌歌腔。主要代表作有江苏省兴­化市的《都是龙车会上人》《太阳下山黑呼呼》、泰州市的《东山高来西山低》和如皋市的《哥嗨山歌妹来和》等等。

(5)唢呐腔田歌

唢呐腔是一种演唱时以­唢呐为主伴奏的声腔,人声因受唢呐影响,其演唱始终与唢呐相和­随形,音调高亢有力,情绪开朗,旋律隐约可见诸多唢呐­腔的音调。有学者认为其为弋阳腔­支系。 数据库中收录的主要代­表性田歌有湖南张家界­的《吃了两杯茶》和四川垫江县的《晌午太阳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