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收稿日期:2019-10-19

-

作者简介:张一,女,博士,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编辑(天津 100031)。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01年版)将希纳斯特拉的音乐风­格归纳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客观民族主义”(objec⁃

tive nationalis­m,1934—1947 subjective nationalis­m,1947—1957 neo-expression⁃

);“主观民族主义”( );“新表现主义”(

ism,1958—1975)“;最后的综合”(final synthesis,1976—1983)。参见,张一:《融汇

探索创新——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

特拉的音乐语言风格与­成因探究》,《人民音乐》2018 10

年第 期。

根据资料记载,印加(Inca)文化即是以印加人为代­表的安第斯文明,为南美洲安第斯古文明­的集大成者。13—16

② 世纪初,印加人以秘鲁南部的库­斯科(Cuzco)地区为中心,建立了印加帝国(Inca empire),它的疆域范围涵括秘鲁、厄瓜多

尔、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北部,安第斯音乐即涵盖了这­些国家的印第安人音乐(兼含少数“梅斯蒂索音乐”和“克里

奥约音乐”),因此,从文化构成的角度来看,安第斯音乐是以本土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吸收外来音乐元素

(如欧洲音乐或非洲音乐)演变、发展而成。

安第斯音乐文化对希纳­斯特拉的创作影响由来­已久,20 30

③ 世纪 年代创作的《普纳印象》(为长笛与弦乐四重奏而­作)、

《帕纳姆比》(舞剧)、《土库曼歌曲》(声乐),40年代的《奥扬泰》(管弦乐),60

年代的《神秘美洲康塔塔》(为女高音与打

击乐而作),70 80

至 年代的《波波尔乌》(管弦乐)、《普内纳一号》(长笛独奏)和《普内纳二号》(大提琴独奏)均不同程度地与体现安­第斯文化内涵的戏剧、诗歌、乐器、音乐特征、歌舞音乐,以及某些特有的文化现­象保持密切关联。

参见杨燕迪:《音乐理解的途径:论“立意”及其实现》(上、下),《黄钟》2004 2 3-8页;《黄钟》2004 3

④ 年第 期,第 年第 期,第

52-58

页。

保罗·扎赫尔(Paul Sacher,1906—1999),瑞士指挥家、著名新音乐赞助人。1976 70寿辰,20

⑤ 年,为庆贺扎赫尔先生 世

纪著名的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1927—2007)委托多位著名作曲家以­扎赫尔姓氏(eS‒A‒C‒H‒E‒Re)为题创作无伴奏大提琴­独奏曲,希纳斯特拉的《普内纳二号》也在列其中。

Lillian Tan, VOL.33,No.3, 1984, P. 7.

⑥ An Interview with Alberto Ginaster, a American Music Teacher,

⑦ 标题中的“瓦依诺”是安第斯山区流行最广­的歌舞音乐,风格轻快活泼,音乐在速度、力度、装饰音、表演等方面都可以按照­表演者的意愿来处理“。瓦依诺”的旋律多为五声或带有­五声倾向的音阶,首句的旋律总是向上移­动,上扬至四、五

度后,乐句向下行。“卡尔那瓦里托”则流行于阿根廷北部及­与玻利维亚接壤地区,它与“瓦依诺”相似,仅区别于名称2009 202 (参见王雪:《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版,第 页)。希纳斯特拉在创作时保­留了两种舞曲的风格特­性,特别是对原传统音乐中“按照表演者意愿来处理”所体现的即兴特征予以­充分地继承与拓展。

陈哲:《民族语汇的建构与现代­语境的升华——析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学位论

⑧ 文,2015 6

年,第 页。

64、216 ⑨ 王雪:《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第 页。

⑩ 在希纳斯特拉的音乐创­作中,常以“附点四分音符”作为乐句或乐段结束时­的标志性节奏,它来自于阿根廷著名的­民间舞曲“马兰波”(Malambo),常作为一个休止或休息­的点(point of repose)用来表示舞者即将结束­舞蹈或舞蹈告一段落,也常用于乐段的结尾处,或在八分音符之间反复­出现,以发挥减速、缓冲的作用。

82

张一:《融汇 探索创新——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的音乐语言风格与成­因探究》,第 页。旋律以大二度、小三度、纯四度音程为主,主题从较低的音开始演­奏,较快速地提升至较高的­音,然后再逐渐下行;旋律

曲调的音域控制在八度­以内,大多以同度音重复、二度和纯四度音程为框­架建构和发展。见张一:《融汇 探索 创新

211 ——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的音乐语言风格与成­因探究》,第 页。

215

王雪:《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第 页。201页;另外,“对于‘亚拉威’的起源众说纷纭,大多数音乐学者认为亚­拉威(Yaraví)是

王雪:《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第先殖民地时期‘哈拉威’(Haraví)的变体”,第200

页。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