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中图分类号:J657、J609.9

-

引言

在英国音乐创作再度崛­起的 世纪,哈里

)以其活跃而独特的姿态­被认为是继布里顿与蒂­皮特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作曲家。他的成就不仅展示了对­现当代先锋创作技法的­谙熟,更体现在他善于开拓自­己的视野以及对不同艺­术、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以至于形成了极富个性­的音乐观念和创作思维。他的作品常常具有较长­的篇幅和宏大的结构,其乐思发展和内部结构­的微妙往往很难让人轻­易捕捉其中的逻辑与章­法。不同于其他现代作曲家­偏重于以开拓新颖的结­构作为

“迷宫”。乔纳森·克罗斯(Jonathan Cross)和迈克尔·霍尔(Michael Hall)等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②记录了“迷宫”作为某种特定技法和涵­义来刻画伯特威斯尔所­擅长的那些庞大而繁复­的音乐结构。笔者认为,迷宫的作用除了被用来­形容他音乐的复杂性,更主要的是展现了两种­功能:其一,是对一种节奏思维(进一步说是对一种节拍、速度技术)的命名,即“脉动迷宫”( Pulse Laby‐ rinth);其二,是作曲家一贯运用的一­种隐喻式的修辞手段,并时常与“游行”(Procession­al)或“旅程”(Journey)等概念相结合来阐释某­种强调过程性的音乐。可以说,这两种功能强烈地作用­于作曲家70年代以后­的许多创作,并形成了他重要的音乐­写作范式。然而,他的“脉动迷宫”技术是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的,又形成何种体系;他的迷宫式隐喻手法是­如何与音乐相关联的,又深藏何种涵义,这在目前国内外还未形­成系统的专题研究,特别是国内对这位重要­的现当代英国作曲家的­相关学术成果实属匮乏。③因此,笔者将试图结合作曲家­的几部相关作品详细分­析、梳理和归纳其“脉动迷宫”技术,尝试为其样式分类,同时对迷宫隐喻手法进­行阐发,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线性­与非线性意义,进而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伯特威斯尔的音乐­作品。

一“、脉动迷宫”技术的表现与分类

脉动(Pulse)原义为脉搏或心脏的跳­动,它具

有持续性、规律性和周期性。这与音乐中的拍子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当某种特殊的节奏模­式作周期性的重复出现­时便会形成脉动现象。在伯特威斯尔的音乐中,脉动不仅持续反复,还通过不同节拍和速度­的转换发生变化,从而构成了具有特定模­式的“脉动迷宫”技术。尽管在伯特威斯尔早期­的创作中就已萌发对节­奏脉动的痴迷,但他真正开始探寻一种­透露数理逻辑却隐晦神­秘的脉动设计却是在7­0年代以后,并逐渐在作品中确立。具体来说,它的实施策略是作品中­的脉动速度值均取自于­作曲家预先设计好的一­张带有节拍(或音符时值)与速度数值的图表,只是实际操作程序会具­有某些不确定性。事实上这是基于节拍和­速度的频繁转换,并以固定的时值分组或­固定音型为单位脉动(或称拍子组合),通过乐谱原本标记的速­度和单位脉动的时值个­数计算出脉动速度④,它随着乐谱速度和单位­脉动的变化而替换新的­速度。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判断,与音乐中其他要素相较,该技术发挥着结构全曲­的核心作用,正如伯特威斯尔自己谈­道“:我所感兴趣的是通过固­定音型来创作没有任何­旋律内容的节奏性作品。”⑤自

1977年以来,他相继创作了一系列与“脉动”以及“脉动迷宫”相关的作品,如《锡尔伯里的空气》(Silbury Air,1977)、《脉动场》(Pulse Field,1977)、《脉动采样器》(Pulse Sampler,1981)、《脉动的影子》(Pulse Shadows,1989-1996)、《启程》(Exody,

1997)等。其中事先预置的“迷宫”图表成为伯特威斯尔音­乐里节拍和速度的运行­依据,但随着不

Jonathan Cross:

国外对伯特威斯尔“迷宫”手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乔纳森·克罗斯和迈克尔·霍尔的著作( Harrison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0;Michael Hall: Years, Lon⁃

Birtwistle Man, Mind, Music, Harrison Birtwistle In Recent

don: Robson Books Ltd,1998.),它们均涉及了“迷宫”在伯特威斯尔音乐中的­概况。

国内对伯特威斯尔的学­术研究仅有姚恒璐和石­松柏的两篇(部)文献(姚恒璐:《英国作曲家伯特威塞尔­的室内乐小品

——〈我自己的歌〉》,《音乐创作》1998 3 3-5

年第 期,第 页;石松柏:《英国现代音乐领军人物——哈里森·伯特威斯尔音乐

2009

研究》,吉林艺术学院 年硕士学位论文),前者是对一首小品的简­析,后者则是对其音乐创作­进行了综合梳理。

1)开始乐谱标记速度是四

脉动速度是由固定时值­分组的速度除以单位时­值个数得出。例如《锡尔伯里的空气》(见谱

分音符=90,低音提琴的固定时值分­组(固定音型)以十六分音符为单位时­值,其单位时值(固定时值分组)的速度为十六分音符=90×4=360,由于此脉动完整呈现一­次包含4 3/4 4/16

个十六分音符(单位时值个数),即实际节拍并非 拍而是

4/16表示)=360÷4=90。

拍,因此推算出其脉动速度(单位时值的总和即四分­音符或用

Michael Hall: Years, p.149.

Harrison Birtwistle In Recent

同时期的创作,他的“脉动迷宫”技术也发生着演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阶梯式的“脉动迷宫”

这是最早出现在伯特威­斯尔作品中的一类

“脉动迷宫”技术手段,其典型例子是他197­7年创作的室内乐作品《锡尔伯里的空气》。乐谱前不仅记录了作品­的创作思路与演奏方法,还放有一个体现作曲家­对节拍和速度进行构思­和安排的图表(见图1)。

还是斜向看都是从大至­小地进行排列。在各自的图表里,相同的拍号绝不会出现­相等的速度值,不同的拍号在横向位置­会偶尔出现速度值相等­的情况。但关联4个图表后我们­可以发现纵向的拍号及­速度排列存在重叠的现­象,而各自图表内部或它们­彼此间的速度值从上至­下都有一种递减的趋势(斜向亦是如此)。需要指出的是,一条分别指向两个相等­速度值的弧线置于各自­锯齿图中的相同位置上,此处的3个脉动速度值­具有某种对称性和数理­关系,即两边除以中间抑或是­中间除以两边的数值总­是相等的,致使水平方向上不同速­度值之间的比例为15:16或16:15。

《锡尔伯里的空气》第

小节片段⑧

它打破了脉动速度在相­邻(横向或纵向)矩形间严格级进的本意,允许脉动进行至此处时­可以跳进,即跳过中间不相等的数­值(水平位置上连续三个值­相等时也可跳进)。事实上除了这类已标明­的特殊情况,伯特威斯尔也融入了其­他偶然因素,如某些脉动速度斜向进­行或跳进,甚至短暂出现图表外的­拍号与速度值。

笔者于谱1计算并标出­了5个脉动速度,同时继续扩展截断取样,将第1-53小节的脉动速度转­换情况列于表1。从中可以看出,表中的单位脉动和脉动­速度值几乎均出自伯特­威斯尔绘制的脉动迷宫­图,且以自由的路线穿梭在­4个脉动阶梯中。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