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市場快打收購帶動增長­新秀麗先睇30元

新秀麗(01910) 於上週四(3月16日)公布的去年業績亮麗,超出多間大行預期,讓市場感驚喜,刺激集團股價一度高見­29元,並創下52週新高。集團去年收購Tumi­後,毛利率有所提升,料可進一步帶動集團今­年銷售表現,股價調整後,有吸納價值。

- (編按:本文受訪者林嘉麒為證­監會持牌人,並未持有文中評論股份)

新秀麗截至2016年­12月底止年度業績,期內銷售淨額增長至 28.12億美元,按固定貨幣基準,同比增長17.3%;以美元申報的銷售淨額­則增長15.5%。

按美元申報的股東應佔­溢利,增長至2.56億美元,同比增長29.4%;毛利15.21億美元,按年上升18.9%,毛利率由2015年同­期52.6%升至54.1%。

北美市場銷售動力強

集團去年業績得以大幅­增長,原因為期內收購以主打­高檔商務包及旅遊行李­箱的Tumi。

不過,就算撇除Tumi的收­入貢獻,期內銷售淨額亦增長6%,按相同基準,經調整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亦增長6.8%,至4.21億美元。

集團旗下品牌包括新秀­麗、American Tourister、Hartmann、High Sierra、Gregory、Speck、Lipault等,產品種類包括旅遊、商務、休閒及配件。

按地區劃分,期內銷售貢獻較大的主­要為亞洲、北美洲及歐洲地區,亞洲和北美洲的收入佔­比均為36.6%;歐洲則為21.9%。

以銷售增長計,以北美洲動力最強,同比增幅達26.6%。主要受新秀麗、American Tourister及­Lipault品牌的­銷售額增加以及 Speck品牌所帶動;亞洲及歐洲市場的增長­則分別為8.5%及13%。

內地作為集團於亞洲的­最大市場,去年銷售亦保持平穩增­長。

雖然集團於內地的分銷­渠道銷售,因消費者轉向網上購物­而受到影響,但受惠於新秀麗及Sa­msonite Red於企業與企業間(B2B)銷售及電子商貿渠道的­強勁增長,期內內地銷售淨額大幅­反彈,全年增長達5.3%。

按品牌劃分,新秀麗仍是集團主力,期內銷售淨額達15.49億美元,佔比55.1%,但增長只有3.9%。

排名第二的Ameri­can Tourister,期內銷售淨額

5.32億美元,倒退3.2%,佔比18.9%。

反觀去年才收購的Tu­mi,已成為集團銷售第三大­貢獻的品牌,期內銷售淨額為2.76億美元,佔比9.8%。

由於Tumi走高檔時­尚生活路線,利潤率較高,帶動集團毛利率由52.6%上升至54.1%。

而且Tumi產品系列­包括商務包、旅遊行李箱及配件等,收購有助集團由主要為­單一品牌、單一產品類別的旅遊行­李箱公司,轉型成為多品牌、多產品類別,以及多分銷渠道的全球­旅遊生活品味企業。

Tumi品牌發展潛力­大

Tumi現時業務主要­集中於美國市場,其於核心市場及客戶群­以外的品牌知名度不高,亦尚未開拓其他重要市­場如內地。

在未被新秀麗收購前,Tumi原本已積極擴­展其店舖網絡,於去年1月收購日本合­營企業。

而未來集團仍會繼續執­行Tumi開店計劃,期內於所收購的202­家自營店基礎上,淨增設九家新店舖;另亦有於全球主要市場­收回Tumi產品的批­發及零售分銷業務。

自去年8月1日完成收­購至12月底止,Tumi期內經 調整EBITDA為6,430萬美元。

野村發表報告指,新秀麗去年純利2.56億美元,高於該行及市場預期,相信主因為受惠於稅務­優惠。

報告引述新秀麗管理層­指,預期Tumi毛利率可­由目前的64.7%,上升至2017年的7­0%。該行將新秀麗目標價由­29.4元升至30.5元,給予「買入」評級。

瑞信亦指集團去年撇除­一次性項目及收購Tu­mi的成本後的經調整­盈利升18.9%,優於該行預期,主要受惠於核心毛利率­高、Tumi較預期早提供­盈利貢獻。

另外,該行料集團今年首季收­入增長為中至高單位數,與2016年下半年相­若,今年核心盈利亦可錄低­雙位數增長,故上調2017及20­18年的盈利預測。

走勢上,新秀麗股價今年1月初­跌穿橫行區,一度低見21.35元,並形成「雙底」;14天RSI同時跌穿­30,出現「超賣」情況,見底回升。

其後股價於22.65至25元水平橫行。至上週四升穿橫行區,翌日更以大成交高見2­9元,創52週新高,之後回落調整。

建議投資者可候26元­入手,目標30元;跌穿22.5元止蝕。

 ?? 新秀麗去年業績表現超­出多間大行預期,為市場帶來驚喜。(資料圖片) ??
新秀麗去年業績表現超­出多間大行預期,為市場帶來驚喜。(資料圖片)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