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政策技術雙配合ᅠ互聯­網醫療柳暗花明

內地先進的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直接導致「看病難」成為大問題。,不過 隨著一批互聯網醫療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如平安好醫生( 01833)、、微醫 好大夫在線等,令現時醫療供需不平衡­的狀況有望緩解。

-

打開手機上的掌上醫院­程式進行預約掛號,毋須排隊等候;醫生不用看病歷,只需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調閱患者電子健­康檔案。看病後通過醫院的流動­應用程式( APP)、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直接­完成繳費,不需再排長隊;辦理住院手續不用拿著­各種單據四處奔走,以二維碼就可直接辦理;如果身體條件不允許出­門,患者還可以通過網絡門­診找醫生看病。上述的便捷看病方式,有望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這就是「互聯網+醫療健康」帶來的理想便利。不過,這樣的場景雖然離現實­並不遙遠,但短期似乎還欠缺火 喉。由中國平安( 02318)分拆出來的平安好醫生­今年5月上市,但成立三年多以來連續­虧損,共計蝕超過20億元人­民幣。

新平台盲目擴張難賺錢

根據招股文件顯示,2018年平安好醫生­將繼續產生「大額虧損淨額」,未來不排除虧損以及負­經營現金流。在互聯網醫療領域,虧損是普遍現象,為甚麼這類互聯網醫療­平台盈利這麽難?實際上,資本大量湧入互聯網醫­療平台,很多企業盲目擴張炒概­念;用戶對於這種新型尚未­完全普 及的醫療模式缺乏信任,傳統醫療體系仍然佔據­核心優勢。對處於三、四線城市,甚至偏遠地區的民眾來­說,互聯網醫療仍然比較遙­遠,他們可能因為自身文化­知識受限不懂線上操作,習慣使然仍然會選擇傳­統看病方式。另外,多數互聯網醫療平台通­過提供免費在線醫生資­源為患者提供諮詢服務,這類積累用戶的方式同­質化嚴重。平安好醫生也是以線上­問診累積用戶,但用戶能否真正在線上­獲得名醫的解答,仍然是個問號。今年7月12日,國家衞生健康委發布《關於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

知》,包括就醫診療服務、結算支付服務、患者用藥服務、公共衞生服務、家庭醫生服務、遠程醫療服務、健康信息服務、應急救治服務、政務共享服務以及檢查­檢驗服務等內容。

國策支持升級互聯網醫­院

多項要求明確了時間執­行表,也明確了未來三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在便民惠民方面的方向,還涵蓋了院內診療、院後康復以及健康管理­等在內的醫療健康需求­全過程。9月14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以及《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三份配套文件意味著「互聯網+醫療健康」進入實際操作階段。根據文件要求,互聯網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的醫療機構,線上線下要一致的監管,並且必須得有實體醫療­機構作為依托,一定程度上緩解大醫院­的資源緊張。過去只是預約、掛號等外圍服務在線上­進行,而線上診療業務比較欠­缺,新政下大量醫療內部業­務皆可互聯網化。例如APP、支付繳費等在內部流程,醫院信息化建設,特別是互聯網醫院建設,包括未來結算、雲診室支付等,都需要逐步建設。新政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 容,建立覆蓋診前、、診中 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允許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後,可以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另外,針對患者預後的配套服­務,包括處方藥品配送、院後隨訪、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更多便利。以藥物配送為例,上海醫藥大健康雲商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基於「互聯網+」的電子處方平台「益藥.電子處方平台」,於2017年已累計完­成超200萬張電子處­方的流轉,涉及逾100萬位患者,覆蓋到214個各類醫­療機構。

傳統醫療實現突破

如何讓線上看病跟線下­看病無差別,可能通過人工智能( AI)技術是最佳選擇。當下互聯網問診最大的­問題,還是信息傳達上不如面­對面交流,醫生在看病過程中,雖能借助手 機、電腦等來看畫面,但是畢竟尚未夠清晰,都會影響醫生的判斷。因此, AI技術在醫療上的應­用,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AI醫生不僅能夠與用­戶互動,引導用戶準確描述病癥,形成結構化病史,還能進一步以大數據為­基礎,提供智能診斷方案供醫­生參考。在醫生進一步接診後, AI醫生能結合醫生的­相應診斷結構,開具智能藥方,從而形成整個問診的智­能化。未來互聯網醫療必能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比如可形成個人健康檔­案,可為家庭健康監測、慢病管理提供強大的「雲平台」,可為偏遠地區帶來頂尖­醫生的遠程醫療,還可為專家和醫學生提­供在線繼續醫學教育等。互聯網技術運用在醫療­體系當中,對於香港乃至全世界的­醫療體系都有啟示,有利於提高效率,緩解醫護人員人手緊張­情況,減少醫療事故發生。

 ??  ?? 國策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幫助解決內地民眾「看病難」的問題。(中新社圖片)
國策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幫助解決內地民眾「看病難」的問題。(中新社圖片)
 ??  ?? 如何讓線上看病跟線下­看病無差別,可能通過人工智能( AI)技術是最佳選擇。(中新社圖片)
如何讓線上看病跟線下­看病無差別,可能通過人工智能( AI)技術是最佳選擇。(中新社圖片)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