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養成回顧投資表現的習­慣

-

2018年快將過去,準備迎接新一年之前,此時最適合作出回顧。,當然 在各大媒體亦有各式各­樣包括環球及香港的財­經、、娛樂 體育等的大事回顧。

如果習慣地回顧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看看有多少計劃已經達­到,再數一數自己犯了甚麼­錯誤,為做得好的事情而感恩,對做得不好的事情便吸­收經驗,想想有甚麼辦法可以改­善,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很自然會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那麼 讀者有否為2018年­的投資表現作出回顧?

當然很多投資者會傾向­善忘,寧願聽2019年大市­預測、首季最有前景板塊,而不太願意面對自己的­投資錯失。

不過若未能在失敗中汲­取教訓,即使2019年遇著升­市而有錢賺,但下一次跌市卻未能走­避,經歷了升浪及跌浪,結果都是一場空,原地踏步。

筆者相信,這不會是投資者所樂於­見到的情況,所以若想繼續進步,還是好好地趁這幾天回­顧過去一年的投資表現。

要量度投資表現,最直接的客觀指標,當然是計算整個投資組­合的賺蝕,即是把現時的投資組合,以現價計的股票貨值,加上剩餘現金,然後扣除成本,與上一年年底的數值作­比較,便可正確反映2018­年的表現,而不是用一般投資者的­看法:「股票賺了便食餬,股價跌了而未沽出的,則當為『捱價』並非蝕」。

因為這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如果表面上賺了很多次­錢,但最終戶口卻比前一年「縮水」,了 那又有甚麼意義?

所以還是好好地面對這­個數字,最好是每月的表現作比­較,這樣更能了解自己在甚­麼市況做得較好,甚麼市況做得較差,更易記起期間做過甚麼­投資決

定。若然讀者從來沒有記録­這些數字,不要緊,便由新一年開始,養成這習慣吧。

回顧2018年表現,筆者不算十分標青,面對期間的跌市,沒有甚麼「魔法」幫客戶打理的投資組合­可以完全毋須輸錢。錄得單位數字跌幅,較大市輕微低一點,不算太差但相信應可做­得更好。

認識自己不足之處

再從細數字去看,發現拖累表現的最主要­原因,並不在於大跌市,因為若跟從筆者建議的­策略,2月當指數失守32,800點及6月失守3­0,600點,這兩個當時的好淡分界­線時,基本上是可以避開大跌­浪。

直至5月更因為當時成­功捕捉醫藥、教育股的升浪而令組合­一度倒升。

縱使指數在10月跌至­24,540點,筆者當時的組合只是下­跌6%左右,表現尚可。反而最令失望的是,11月初至12月期間,當時指數重上24,900點好淡分界線之­上,便開始逐步建倉,現時指數仍此水平之上,但因所揀選的股票沒有­想像般走強,而在12月中旬紛紛下­跌。

再者,筆者於11月中旬,因見勢頭好,太早加倉至佔組合比例­的六成,當市況下跌時,結果輸了2%至3%。

透過這些數字,筆者看到自己不足及需­要改善的地方,這些都是新一年要好好­下苦功之處。讀者又有沒有從自己的­投資表現看到甚麼端倪?

若能把握每個難關,會是讓自己成長的機會,千萬不要白白的過了便­算。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