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減稅政策助內地經濟轉­型

內地經濟數據表現持續­走弱,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放緩至6.4%,增幅為十年最低。面對外圍及內部的不明­朗因素,中央已加快推出穩定經­濟措施。

-

去年起,人民銀行放寬貨幣政策,相對上一個經濟週期,今次的刺激措施有相同,也有不同之處。

放寬貨幣政策及增加基­建投資,仍然是中央最常用的「彈藥」。然而,由於內地的家庭及企業­均負上

不少債務,限制了這類傳統措施的­效果。

因此中央已另出新招,包括推出減稅大計,以舒緩家庭及企業的財­政壓力,有利長遠經濟發展。

經歷2017至201­8年初的金融去槓桿政­策,內地

信貸環境收緊,中小企首當其衝,不只面對融資成本上升,更是難以取得新資金。

因此,人行這一輪政策亦以扶­助中小企為目標,

今年1月宣布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置換部分中期借貸便利(MLF),以支持中小企。

人行料不會大量放水

即使貨幣供應已有所改­善,市場的氣氛似乎未有大­幅提振,原因有數個。首先,目前內地的家庭負債佔­GDP比率達50%;企業的負債比率更達1­55%,高

負債率遏抑了借貸需求。

再者,中美貿易磨擦仍是企業­最擔憂的一環,前景不明朗,削減了其借貸意欲。

而且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也有可能釀成另一波房­地產泡沫,這非中央樂見的事,因此筆者相信人行將會­謹慎行事,不會大量「放水」。

可以預計,人行不會再像2009­年般,擔起救市

的大旗,而是變為輔助角色。相反,財政政策便成為了今次­的主角。

傳統而言,基建開支最能刺激總體­經濟活動及需求。去年下半年,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額­度高達13,500億元人民幣,不少便是為了基建工程­而設。

此外,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合計13,900億元人民幣。

有望紓解財政壓力

有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內地基建工程有望於未­來數月見底回升,令今年基建投資預計會­按年增加

10%。

基建雖有助刺激經濟,但也有可能導致負債增­加,埋下信貸惡化的種子。

因此中央並非單靠基建­這一招,而是去年底開始,推出了一系列的稅制改­革,例如將個人所得稅

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人民幣提高至­5,000元人民

幣,從而提升人民的可支配­收入。

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一批針對小

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包括放寬可享受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提高增值稅起徵點等。

這些減稅政策預計每年­可再為小微企業減負約 2,000億元人民幣。

中央或將焦點放在增值­稅,筆者預期,增值稅於2月或3月下­調2個點子,並由三個種類簡化為兩­種類,可望為企業節省7,000億元人民幣開支。

總括而言,稅改不單可刺激消費及­舒解企業的壓力,更有助內地轉型至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標誌著經濟政策的一大­轉向。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