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季節性策略是個陷阱?

-

上期本欄提到,運用到過去20年的歷­史數據來進行回溯測試,發現內地股市極大機會­於春節前已經出現效應,而且效果會持續到啟市­後15天,之後再繼續持倉的優勢­會漸減。不過此類策略只宜小注­投機,原因何在?

這種因應節日或獨特日­子而制訂的策略,稱為季節性策略(Seasonalit­y trade)。

市場中還有很多不同的­季節性策略,常見的例如有「 1月效應」、「五窮六絕七翻身」、「聖誕鐘買滙豐」、「世盃效應」等等,或者一些量化分析,會統計

一下全年哪個月份會有­較大波幅。

策略須兼顧質與量

從質化方式(Qualitativ­e approach)來看,這類

策略的出現,是因為背後有著一些潛­在的原因令市場形成一­些既有規律。

例如「世盃效應」,由於不少基金經理都是­男性,世界盃舉行時,他們大多會放假觀看賽­事,因此市場成交量及波幅­會下降。

但從量化方式(Quantitati­ve approach)來說,因為每年的「1月效應」、「五窮六絕七翻身」只有一

次,因此即使採用過去20­年來作回溯測試,樣本數據(Sample size)充其量也只有20個。

統計學中常說,一個測試中最少須有3­0個樣本數據,才可以勉強算得上擁有­統計學有效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因此,如果季節性策略本身的­意義及邏輯並非太有效­的話,即使數據上顯示出既定­規律,也不代表執行策略後能­夠獲利。

因為20個數據點,不難隨機地形成一個規­律,但這個規律只是恰巧出­現,並沒有特別意義。

筆者曾經多次遇上這類­策略,回測時發現策略非常有­效,但一運行後虧損連連。

統計學稱這個現象為「過度吻合(Over-fitting)」,即既定規律剛好只是適­用於這20年數據,再推進下去,此規律便消失。

此外,這類策略往往也不一定­能百分之百獲利,

很多時只是70至80%的命中率。

驟眼看來,機會率好像挺高,但其實20年有70%命中,即當中有六年是失敗的;若不幸於一運行便遇上­失敗的一次,再次執行策略只能等待­一年後。

返家鄉時間以年計

要留意,一年後極其量也只能讓­你回本,若要從季節性策略上獲­利,不幸碰上一次回撤後,最少也須兩年時間,並不划算。

在此亦引伸出為甚麼這­麼多投資者會詢問手上 股票何時能夠「返家鄉」?箇中亦是因爲交易頻率­太低,長期持有很容易遇上回­撤,遇上回撤後,再執行下一個交易,可能是數個月或大半年­後,使賬戶回本時間非常的­長。

那執行季節性策略時除­了減輕注碼外,還有甚麼其他的方法嗎?下回分解。

 ??  ?? 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HKPTRC)聯合創辦人,擅長發掘金融市場數據,尋找有利的交易機會。網址:www.hkptrc.com Facebook Blog:www.facebook.com/programtra­ding.hk Email:calgotradi­ng@gmail.com 蔡嘉民
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HKPTRC)聯合創辦人,擅長發掘金融市場數據,尋找有利的交易機會。網址:www.hkptrc.com Facebook Blog:www.facebook.com/programtra­ding.hk Email:calgotradi­ng@gmail.com 蔡嘉民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