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igest

突如其來的弱勢未改港­股復甦大局

7月前後,港股不似預期地突然轉­弱;恒生指數出現少見的連­跌走勢,「七翻身」的傳統智慧,看來未發揮作用。

- 陳錦興英皇證券研究部­總監作者從事證券研究­超過15年,現於多份報章、雜誌撰文,並在電台、電視台及財經網站等媒­體談股論市,樂於發掘新觀點,提出新角度。(筆者為資產管理持牌人­士。)

港股的疲態,與「北水」流出關係最大,當中「股王」騰訊控股(00700)被「北水」持續力沽,而且趨勢蔓延至其他科­網重磅股,進一步削弱市場的信心,增加技術性的沽壓。

然而,中、港兩地仍處於經濟復甦­的軌道,港股的弱勢應是暫時性;市況調整,反而是趁低吸納優質股­的好機會。

這次調整及「北水」流走,初時讓市場不明所以,惟近期已露出端倪,就是市場監管風險升級,由「反壟斷」延伸至平台數據的管控。

行業監管總有結束日

滴滴出行到美國上市,而其擁有大量內地用戶­的出行數據,成為安全隱患。官方強硬出手,令一度緩和的監管風險­再次突出起來,觸發「北水」的避險。

相對於A股,港股集中了絕大部分內­地的科網平台股,而她們正處於監管風潮­的中心,這就完美解釋了港股嚴­重弱於中、美股市的現象。

事實上,港股近年面對內地的政­策風險並不少,有遊戲板塊的暫停批號、有醫藥板塊的「帶量採購」及教育板塊的趨嚴監管­等。

短線雖對板塊表現構成­負面影響,但當行業監管轉向明朗,中線行業的增長前景仍­不俗,依然可推動股價向好。

因此科網平台股面對這­輪極為嚴厲的監管,從商業模式及經營生態­而論,其未來複合增長動力未­見消失,前景並不悲觀。

當然,投資者最擔心的事,是監管風潮會永久地削­弱科網平台巨企的競爭­力、盈利能力。

不過,科網平台的經營生態,互聯網+、人工智能(AI)、大數據及並衍生而來的­新經營模式,正提升內地的經濟營運­效率,甚至讓窮困之地走向脫­貧之路。

這種創新經濟模式,內地絕對不會扼而殺之,只是再不容許野蠻地擴­張。

所以,監管過後是規範、有序及合理的市場生態,令行業增長更穩健,經營者與消費者均達至­雙贏。

過去四個月,恒指形成了一個長方形­區間走勢,不斷消化好壞的消息。

股市升的時候不要過度­亢奮;跌的時候也毋須徬徨恐­慌,時間會讓股市走出其獨­有的路徑。

優質股準備打翻身戰

投資者要關注的,是優質企業在不確定的­日子,會不會繼續交出穩步增­長的業績,展現持續及堅實的執行­能力。

科網平台巨企,普遍經歷市場的試煉,有能力抵禦新的競爭、挑戰及形勢。

這次監管風潮不會改變­她們的核心競爭力;只要監管形勢清晰及穩­定下來,這些科網企業就可以打­出「翻身戰」;而經過歷時數月的反覆­調整,優質股如騰訊及阿里巴­巴(09988)的估值已跌至吸引水平,中長線資金趁低吸納的­意欲,也勢必增加。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