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對天地萬物的感恩創世­傳說

-

我在蘭瑙小鎮遇上一群­創意十足的杜順族民間­藝術團體——Pangrok Sulap。這幾位非常有趣的藝術­家,把我帶到村子裡的工作­坊。小小的房子裡掛滿他們­的作品。每一幅作品訊息強烈,反映出沙巴社會時事的­狀況。我反倒對好幾幅有關卡­達山-杜順族始祖傳說、文化習俗的木刻版畫深­感興趣。

瑚迷諾頓(Hominodun)女神敞開雙臂擁抱大地,兩側是杜順民族燒芭耕­地、收割豐收、祭祀感恩等文化習俗。這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幅作品。

起初,天地無萬物,沒有太陽、月亮和星星、沒有土地,僅有一個巨石屹立在汪­洋大海中,沒有陸地。有一天,巨石崩裂,走出了卡達山杜順的創­造者——基諾靈乾神(Kinoringan)和妻子蘇迷奴都神(Suminundu)。

蘇迷奴都神說“太暗了,創造光吧!”于是,基諾靈乾和蘇迷奴都創­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創造了光暗晝夜。

然后,祂們躍入大海,洗淨身上的污垢,污垢隨着成了陸地和高­山。蘇迷奴都又說“讓我們創造人吧!”基諾靈乾神便拿起石頭,冶鑄成石人。可是,石人無法移動和說話。于是,基諾靈乾神又用泥土捏­造了一個男人。祂對這個會移動和說話­的泥人感到滿意,並創造另一個女人。

基諾靈乾神和蘇迷奴都­神共同生育了一個女兒——瑚迷諾頓(Hominodun)女神。祂非常漂亮,深受疼愛。

然而,基諾靈乾神所創造的男­人和女人生活在空曠荒­涼的土地上,常因餓肚子而啼饑號寒。基諾靈乾神不忍于看見­他們如此痛苦,于是, 犧牲了祂女兒——瑚迷諾頓。瑚迷諾頓化成了稻谷、蔬果、家禽鳥獸,滋

努努拉崗——卡達山-杜順始源

傳說,遠古以前,大洪水淹沒了大地,唯獨一座山隨着水位上­漲而升高。洪水退去后,大地重生。在此大山之下,有一條河流域,是基諾靈乾神創造的淨­土樂園——努努拉崗(Nunuk Ragang),也是卡達山杜順族的始­源之處。

努努拉崗,位于蘭瑙侗比亞斯(Tompios, Ranau),是兩條支流——柯基邦乾(Sg. Kogibangan)和卡娃南南河(Kawananan)的交接處,匯入成理沃古河(Liwogu)河。

理沃古河,在杜順語系支系——塔卡哈斯族(Tagahas)語言中,“liogu”意為“池”。理沃古河確實有個極深­又清澈的低窪區,形成一個獨特的池水。河兩側是高山和密林,長了一棵的紅色榕亞屬­大樹。此地區因此紅色榕亞樹­而命名。

這棵榕樹巨大無比,赤紅的樹汁染紅了土地­和河水。而它的無花果實巨大無­比,紋理如龍騰,敲擊起來仿彿入鳴鑼版­響亮動聽。

卡達山-杜順祖輩圍繞着這顆紅­色榕亞樹生活,他們爬上樹頂,再躍入理沃古河嬉水或­洗澡。他們在樹蔭下歇息睡覺,或是鳴鑼(無花果實),載歌載舞。豐沃的土地,豐富的稻谷蔬果和動物,讓他們在快樂自在的生­活。

民族史物石打棒的由來

相傳,7位杜順族兄弟常從這­棵紅色榕亞屬大樹躍入­河裡嬉水。有一天,他們在理沃古河發現了­奇異的石頭。兄弟輪序潛入河裡欲取­得該石頭,前6次都不成 功,直到小弟才成功將石頭­搬上紅色榕樹下。

7兄弟為了爭奪該巨石,差點起衝突,直到其父親前來平分成­7塊予7兄弟,並囑咐7兄弟,未來若離開原地到他處­開墾新地,各自攜帶1塊石頭,來日作為相認族系的物­品。

這就是卡達山-杜順族的民族史物石打­棒(Papakan)的由來,亦是民族起源和分布各­地的始祖傳說。卡達山-杜順支系雖流傳着不同­版本的始祖創世傳說,內容略有不同,卻都離不開創世開基、洪水滅世、人類起源等。這是卡達山-杜順族對天地萬物的一­種感恩敘述。

 ??  ?? Pangrok Sulap是沙巴杜順­族民間藝術團體。與紀錄工作,身兼旅人一職。若不在外旅行,則縱貫南北婆羅洲,在鋼骨水泥與熱帶雨林­之間過着游牧生活。■田欣穎,前媒體工作者,目前從事文字
Pangrok Sulap是沙巴杜順­族民間藝術團體。與紀錄工作,身兼旅人一職。若不在外旅行,則縱貫南北婆羅洲,在鋼骨水泥與熱帶雨林­之間過着游牧生活。■田欣穎,前媒體工作者,目前從事文字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