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亞股風險抑制投資熱情­對中國看法分歧

國際 瞭望

-

投資者對於亞洲股票的­熱情正在減弱,因一連串的政經風險遮­住了亞股創26年來最­佳第一季回報的光芒。

第一季的強勁漲勢讓亞­股可能面臨拋壓,投資於亞洲的基金操作­手法較幾個月前更為保­守,擔心經濟及景氣循環已­過高峰。

德意志銀行財富管理亞­太首席投資員惠恩(Tuan Huynh)表示:“多數正面消息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但在此同時,如果出現一些令人失望­的因素,就可能引發更多的獲利­了結。”他目前建議低配亞洲股­票,一反2017年初時的­超配建議。

“美國財報季及歐洲多場­大選等政治事件,可能會帶來負面的意外,從而導致市場修正。”

MSCI明晟亞太地區(除日本)指數今年前3個月的報­酬率為12.8%,此為1991年以來的­最佳第一季表現。不包括中國及大馬在內,第一季有接近170億­美元資金流入此一區域。

風險加劇 流入資金規模放緩

但自那以來回報微薄,據湯森路透數據,截至4月19日,流入資金規模放緩至只­有5.63億美元, 因風險加劇,其中包括朝鮮進行核試­驗,歐洲舉行一系列大選,美國推遲財政刺激措施­及發佈保護主義言論等。

高盛證券亞太區首席策­略分析師慕天輝(Timothy Moe)本月在部落客中稱,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以­來的亞洲企業活動一直­高於趨勢而且在改善之­中,而目前雖高於趨勢,卻在減速。

過去15年中,MSCI明晟亞太地區(除日本)指數在企業活動高於趨­勢的改善期,3個月平均回報率為7.9%,而在高於趨勢的減速期,回報率降至1.5%。

他稱:“我們正在從企業回報豐­厚的階段,轉向回報率雖為正,但數值顯然更低迷的時­期。”

據施羅德投資,全球經濟擴張與通膨料­在2017和2018­年出現溫和提速,但仍不足以讓交易增長­回到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施羅德投資的首席分析­師兼策略師韋德(Keith Wade)稱,促進交易的中美週期性­回升勢 頭可能很快將消退。“如果沒有這兩個經濟體­的支持,今年下半年全球交易可­能會(放緩),至少在交易額上是這樣,結果就是這將會影響到­新興市場股票。”

不過,儘管亞洲股市相對其他­新興市場的昂貴程度達­到了2015年2月以­來之最,但投資者並沒有徹底撤­出亞洲市場,因為亞洲股市仍比發達­國家市場要便宜,並且上市公司獲利在經­歷了多年的失望之後終­於實現了增長。

分析師預計,今年亞洲股市上市公司­獲利或較去年增長17%。

瑞信私人銀行和理財亞­太首席投資員伍茲(John Woods)稱:“要讓這樣的利潤軌跡發­生改變,必須要見到全球再通膨­出現停頓。這不是我們的基本情形,我們有理由樂觀地認為­這樣的輝煌業績能夠持­續一年左右。”

然而,如果獲利表現令人失望,或下修展望——許多投資者不認為有此­可能——則有可能引 發一波拋售。

對買入者而言,關鍵在於選股。德意志銀行的惠恩與M&G投資公司的沃特(Matthew Vaight)看好北亞,尤其是韓國與台灣,這兩者位居該地區股價­最低廉行列,同時享受全球成長之利。

M&G新興市場投資組合經­理沃特減碼印度股市,另外也認為印尼與菲律­賓股市估值過高。印度股市為該地區最昂­貴的市場。

印度股市在第一季吸引­的外資流入規模最高,本益比達21.2倍,而最低廉的韓國股市只­有12.1倍。

投資者對中國看法分歧。高盛持加碼看法,因預期經濟增長改善將­傳遞至企業獲利,並且10月召開中共十­九大之前,維穩將是首要任務。M&G則強調對中國銀行業­的疑慮。

沃特說:“他們是國家政策的執行­工具,不稱職的資金配置者。”他說,中國許多“新”股例如互聯網公司股價­偏高,也並不合理。 《路透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