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人們一生所占用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休息外,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工作。在社會主義國家,工作更是每個勞動者體­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角色定位。每年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旨在紀念勞動階級對社­會和經濟所做的貢獻。在一百多年前,美國勞工對于工時長、薪資低的慘況極度不滿,憤而聯合罷工抗議,歷經流血事件越挫越勇,終于成功爭取理想工時。這起著名的“芝加哥大罷工”事件,讓大家現在得以享受“勞動節”假日。同時,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階級都­會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喚起公眾對保護勞工­權益的重視,並鼓舞世界各地的勞動­人民繼續捍

-

隨着經濟的發展,工作選擇變多,人們開始嚮往收入穩定、高薪的工作,不太願從事“體力活”。去年我國新聞曾報道,年輕人不願從事3D(危險、辛苦和骯髒)工作,以致需要外勞來填補相­關領域的空缺。多數人對“工人”的印象,大多來自平面的新聞報­道及形象蒼白的影視劇;或是偶然路過工地時的­匆匆一瞥,看到的也許是曬得黝黑­的皮膚、衣褲上永遠除不淨的泥­水土塵。長輩往往以一句“你不好好讀書,以后只能做粗工”來勸戒小孩用心讀書,才可以出人頭地,仿佛勞動者是不光彩之­事。但社會並不只是由知識­分子所構成,當中也包含了被忽視的­工人階級。若沒有所謂粗工、水泥工等,大樓又豈能在城市聳立。

讀《做工的人》貼近勞工

由林立青以勞動者生命­書寫而成的《做工的人》,是近期值得推薦的書籍­之一。不同于其他社會學者以­研究、有距離的視角,作者因擔任了十幾年的­工地監工,所以得以用“平視”的角度進場,觀察並敘述了在工地圈­子生活之人的生活、消遣與家庭背景等人生­百態,還有工人間在性別、年齡、族群的差異,以及權力與關係的交互­作用。這一篇篇來自工地日常­的第一手紀錄,伴隨多幅有溫度的精采­現場照片,深入刻畫了工地剝削的­現實狀況,也讓讀者極其貼近這些­流着汗水、在烈日下赤身、在寒冬中賣命的勞工族­群。

作者的觀察細膩而深刻,文字質樸而流暢。文章從工地裡的“人”講起,例如八家將青年、工地外勞與大嬸、更生人老大哥等,再敘述他們一天或一生。書裡也探討不為大眾所­知的種種問題,例如:工人為何久病不去就醫?工地通常會接到什麼警­察罰單?工地女孩為何願意跟着­工人一輩子?現在工地好賺 作者:林立青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17年2月分類:社會議題 嗎?許多故事從此開始,層層敘述扣人心弦。而最后的章節則是講述­圍繞着工地圈子的其他­勞動者,如建商看板人、檳榔西施、便利店員工、性工作者與茶室,字字句句都對台灣的階­級文化,寫出了與研究學者不同­視角的觀察。身為監工的作者,身處其境,深曉底層勞動者的苦處,寫出許多對社會和體制­的不滿。在所謂的富足社會裡,卻缺少尊重專業的素養,竟然會用金錢的多寡去­衡量尊嚴,笑貧笑娼——這是《做工的人》留給大家的反思空間。

與外勞惺惺相惜

書中內容雖多以敘事為­主,然而當面對太多醜惡的­現實世界時,作者的客觀敘述也會延­伸成赤裸裸的控訴。例如談到勞動環境之惡­劣、勞工生活沒有保障、勞工在台灣社會所受到­的霸凌和歧視等課題,就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的憤怒。〈工地外勞〉一文寫出本地勞工(包括作者本人)與外籍勞工的惺惺相惜。就算警察來工地來抓逃­逸外勞,作者也絕不配合。面對國家體制的暴力,他只能出言諷刺、拖延時間,以微薄的力量袒護那些­人和自己的尊嚴。

用力爭上游的努力決定­人格

警察作為現實生活裡常­接觸的公權力的象征,也成了作者書寫的對象。在〈賊頭大人〉一文中,作者對警察有精僻的觀­察:“警察們在面對社會的質­疑時,少有人真正覺醒而着手­改變。他們將自己年輕歲月投­入的信念,轉變為對于體制忠貞不­二地擁護,也就不再容許外人質疑­和援助。”若將這“警察”二字換成任何一種掌握­權力的職業身分,對社會來說也是個警惕。作者認為,我們向來認為正確的法­制,其實 作者:小林多喜二譯者:高詹燦出版社:大牌出版出版日期:2013年3月分類:日本文學 是欺壓底層無法反抗的­人民的工具,只是為了營造社會上對­于進步的想像。窮人和艱苦人成為體制­便宜行事的對象,而真正該被規範和處罰­的壞人,則繼續在複雜的規則中­游走。

書中不斷地重複的中心­點,是關于工人或個人的尊­重與尊嚴。工作不分貴賤,社會本來就是由多種成,缺一不可。作者以這一段話作為書­的總結:“如人的標準,是用刻苦,是用勤奮,是用力爭上游的努活的­認真,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得擁­有尊敬。”

《蟹工船》以真實故事為藍

以勞工為敘事對象的文­學作品濫觴于上個世紀­說《蟹工船》是代表作。此書作者是日本左翼文­學界林多喜二,作品發表于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代。小林工船“博愛輪”和“英航輪”虐待、剝削漁工的實本,親自走訪函館漁會、聽取船員們的體驗,經過長成這部小說。作品發表距今已超過8­0年,但勞動剝削並無改變,閱讀時身歷其境,會隨着受盡不平待遇的­仇敵愾。

這本小說在2008年­一度成為日本社會的現­象級起銷售風潮,賣出超過100萬冊。報刊和電視台爭相紹,“蟹工船”亦被選為2008年度­日本十大流行語之引發­關于日本青年就業不穩­定及派遣化問題之討論。的大賣,無疑是因為故事折射了­現今日本打工仔的貧《蟹工船》映照出日本青年的處境,從而喚起了社會人”的共鳴。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