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 Chew Daily - East Coast Edition

善待人才能贏得人應以“員工心為心”

-

經濟日報/張威龍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大臣名為夷­射,有一天他受邀參加齊王­的酒宴,不小心喝多了,就跑到門外去吹風。守門人來到夷射身邊,請求道:“大人,這酒的味道聞起來真香,能不能賞我一杯?”夷射生性傲慢,根本不把守門人放在眼­中,很明顯地露出了鄙夷的­神色,回答說:“像你這樣的人,怎麼配和我喝酒?”守門人一再懇求,夷射卻理都不理地離開­了。

不久,下了一陣小雨,在門外積了一灘雨水。第二天,齊王剛出門就看到了門­前的水潭,不禁很惱怒,他便厲聲問守門人是誰­在這裡小便,守門人回答說:“我不太清楚,不過,昨晚只有夷射大人在這­裡待了一會兒,並沒有看到其他人來過。”

齊王大怒,命人賜給夷射一杯毒酒­自盡。就這樣,僅僅因為沒有賞給守門­人一杯酒的緣故,夷射喪了命。

其實,賞一杯酒,不過是小恩小惠而已,但夷射卻太勢利眼而不­肯成全他人,只因這樣一個小小的事­件,就白白丟掉了一條性命,可謂失策!看來,只有成全他人,才能夠成就自己。

《道德經》第49章曰:“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渾焉。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意思是:有“道”的“聖人”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私心,以老百姓的想法作為自­己的想法。對我友善的人,就對他友善。對我不友善的人,也對他友善,這樣就能使他變得友善­了。信任我的人,我信任到他。不信任我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就能得到他的信任­了。

有“道”的人在統治地位上,將收斂自己的意欲,使人心於混沌、純樸。百姓的耳目都注意着他­的一舉一動,而他將百姓們都當做小­孩來看待。

老子主張善待他人,不僅僅是以德報德,還要以德報怨。即便是那些有意或者無­意傷害了我們的人,我們也要去善待他,用恩德化解怨恨,化干戈為玉帛。

相反,因為如果別人沒有善待­我們,就要以牙還牙、以怨報怨,那麼問題就會愈來愈嚴­重,彼此的仇怨也會愈結愈­深。

最終的結果是,於人無益,於己有害。而這樣一來,就等於用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是萬萬不可取的。

高明的管理者不應以主­觀的是非好惡為標準,而應以“員工心為心”,重點仍在於無為。沒有自我執著的意志,對待善良的人、不善良的人,誠實的人、不誠實的人都“善之”、“信之”,並收斂自己的慾望。

換言之,管理者應將其理解為: “善待他人就能贏得他人”。

懂得善待他人是很重要­的,有些時候,看起來沒什麼相干、無礙大局的人,因為你善待了他,他就在很關鍵的時候給­予你很大的幫助。相反,因為覺得對方不重要,就不能以禮相待乃至輕­蔑他人,結果就可能由此引發大­的災難。

人與人之間,施人於大恩的,大都能夠得到大的回報。

在古代,很多精忠報國的大臣,都是先受皇帝大恩,之後都以忠心回報的。現代企業經營也是如此,企業管理者能夠懂得,“善待他人就能贏得他人”來善待員工,則員工必會以所長努力­報答恩惠。對外部的供應商或顧客­若能善待之,則供應商必會以合理的­價格、優越的品質、及時供貨來回報。

懂得善待顧客,則顧客必以不斷惠顧甚­或介紹新顧客來回報。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Malaysia